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时间:2021-03-27 19:46:06 重阳节 我要投稿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集合9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9篇,欢迎大家分享。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集合9篇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篇1

  昨天有朋友发短信说叫我一起去白云上登高,我一惊,都是晚上七八点了还跑去爬山不是有病吗?后来一想,对了,今天是九月初八,明天就是重阳了,重阳有登高望远的习俗,在印象中我的家乡在重阳节就是在大门口插茱萸,好像是辟邪什么用,但是自己也从未知道过重阳节的来历。小学的时候学过王维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时候或许不能体验这首诗的含义。但至今或许多多少少明白了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和朋友一路颠簸终于到了白云山顶,那里可是人声鼎沸,好不热闹啊,看来来登高望远的人好多啊,虽然一路爬到山顶已经是筋疲力尽,气喘吁吁,但是好像人们都不只是冲着登高辟邪来的,或许是重阳节已近晚秋,大气凉爽,空气清新,能见度高,这大概也是人们选择登高远眺的原因吧!看来中国古代传统遗留下来的节日都是有深远意义的!呵呵!不虚此行!!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篇2

  九月九重阳,秋高气爽,淡天薄云,闲来无事,无人相约,无伴同行,携单反相机一部,矿泉水两瓶,收拾自己心情,独自驾车,一个人去感受秋天。

  车在公路上不紧不慢的行驶,尽管路两旁的树有点煞景,阻碍了一些视线,依然在缝隙间将秋天的空旷吸入眼底。三三两两的农人或挑或挥动镰刀收拾着收割机触及不到的角落。

  稻田里烟灰无风缓缓,朦胧了远处村落,逆光里倒是别有一番韵味。

  处处都是农人忙碌的身影,乡村并不宽广的水泥路成了打谷晒谷场。一滩滩夹着稻谷的稻草严重影响过往车辆行驶,心中却没有丝毫埋怨,时不时鸣笛提醒前面的人注意避让。农人们正抓紧难得秋阳高照,将春种化作颗粒归仓的喜悦收获,一张张堆满汗水的脸,看不到一丝疲倦,手中的木锨起劲有节奏的挥舞,灰尘顺风而去,大扫帚赶尽杂物,留下了一粒粒饱满。

  一路走走停停,快门咔咔,一路金黄未尽,还是灿烂颜色,金黄与郁葱交错。行驶有十几公里,至山脚下,几串挂在枝头被残绿映衬的鲜红的小果果吸引了我目光,它们肆无忌惮充满野性对我而视,看惯了生态园里温床孕育的奇花异草,今天发现怦然心动的却是眼前饱经风霜自甘寂寞依旧不屈的红果,也许从它身上找到我们的轨迹,才会有这份留恋。并不知晓这红果的名字,恰逢一牧牛老人,在不远处大树下吸烟,我紧走几步,向他询问,老人告诉我这里的人们称之为扎刺果。果然是极具挑战的名字,我将它留在记忆深处。

  车已无法前行,将车停在废弃的营房前。缓步而行,现入眼帘的是没有任何人工造作,没有任何污染,山峦环绕的天然水泊,干净锃亮,青山倒影,无风无浪,延伸绵远。略微失望的是没有欣赏到粼粼波光。山不在高有水则灵,滋润了万物生息,依岸树上的翠鸟,还未来及张望已惊恐飞去。

  水泊旁一片未黄草地,两头老牛悠然啃着青草,三个牛犊不安本分的奔来奔去,一会东一会西,漫无目的,搅乱了山谷里的宁静。几个老者拿着牛鞭不时吆喝着什么,几只白鹭站在老牛背上是否在吟唱不得而知,老牛旁的白鹭如闲庭漫步走来走去,便不在意和理睬突然出现的不速之客。

  路渐窄,坡渐陡,每走一步气喘增一分,汗水毫无顾忌爬满脸颊。两旁的树依山势成林,片片落叶多了些萧瑟。一米多宽的碎石小道蜿蜒而上,前行的路就俺孤家寡人,偶尔飞过眼前的彩蝶成了我沿途的伴侣,心中一丁点恐惧都没有产生,全是那些乱放的野菊斑斓和时不时映入眼球的不知名的绚烂野花渲染了心境。潺潺小溪顺坡而留掩在乱草丛,流动活力。唯一的惊恐是一平日里没有见过的巨大活的山鸡突然在树丛里掠起,并嘶鸣了一声,吓得我差点跌落尘埃。

  终于站到了高处,心中有了一丝欢呼雀跃的冲动,极目远眺,辽阔裸露,尽管风光并不奇特,美不胜收的景色依然清晰在眼前。山川融秋,一座座山峰延绵没有了距离的遥远,还是那大片大片金黄,还是那青葱郁葱,色彩铺陈如画,斜阳里尽展恢弘博大,浩然正气奔涌而来。相机举在手里,忘却了汗流浃背,忘却了气喘吁吁,定格了今朝永恒。

  重阳登高我是第一回,绝不会是最后一回。尽管途中因体力不支差点鸣金收兵,半途而废,我让永不放弃的信念支撑,咬咬牙坚持,陶醉其间,心中胜利的喜悦无以言表。

  行走重阳,登高望远,享受秋天,几多感怀,岁月更迭,记忆里多了一页。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篇3

  重阳到又到了,每年的这天我都会想起:

  在万家灯火都熄灭时,外婆家的台灯仍然亮着。灯光下坐着一个布满白发而又慈祥的老人,他头戴一副老花镜,手握一支钢笔,在书上不停地圈圈、点点、画画。他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愁眉紧锁;时而如痴如醉;时而面露笑容。他就是我的外公。

  外公虽然年纪大了,却非常爱看书。由于外公会捏橡皮泥,因此,我常常缠着他给我捏一些小玩艺。可是,只要外公一看起书,想让外公捏橡皮泥那就是“白日做梦”了。我真想把外公的书都锁进箱里。可之后的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有一次妈妈问了我一道题:“熊猫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啊?”我左思思,右想想,也想不出可靠的答案。还是去问外公吧,我心里想道。我跑到外公跟前,把妈妈的话原封不动地说了一遍。外公摸摸我的脑袋,说道:“你这小子,平日就知道玩,也不看看书。熊猫只有四个指头的啊!”“外公,您的知识可真渊博啊!这么多知识,您都是从书上获得的吗?”我羡慕地问道。“当然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要你肯读书,博览群书,你也会跟外公一样,知识渊博的啊!”于是,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读书的种子,书也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

  外公不仅学识渊博,还常常无私地帮别人做事,解决问题。一天中午,我家正在吃饭。突然,马伯伯和几位叔叔进来了。他们的脸上没有了往日的笑容,却堆满了焦急与无奈。他们和外公寒暄几句后,便进了书房,我也好奇地跟了进去。只听马伯伯沮丧地说:“我家的茶树不知怎么的,生了一种怪病。先是根部生瘤,紧接着茶树就大片枯萎。我们农民一年就靠这几亩茶园养家糊口,可如今却颗粒无收,这……这可这么是好哇!”说完,便一手撑着书桌,一边低头丧气。这时,一位叔叔拿出了一棵茶树的根,递给外公,外公忙戴上老花镜,左手紧握树根,右手执一个放大镜。只见外公时而拨开树根,不停地端详:他时而握起钢笔,在纸上圈画;时而放下笔来,愁眉紧锁;时而回过头去问一两句。马伯伯他们的心情也随着外公的表情而起伏不定。过了好长时间,外公才把一张写满了字迹的纸递给了马伯伯,马伯伯接过了纸,宛如握住了救命的仙丹,他用发颤的声音说道:“太感谢您了,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您才好。”“嗨老朋友了,还这么见外。帮这点小事,应该的。”过了一会儿,马伯伯该走了。外公忙拉住他的手,说:“等会儿。”说完,他快步走进书房,拿出了一叠东西,放在马伯伯手中,马伯伯一看,原来是一叠钱,马伯伯执意不要,可外公却说:“你家今年收成又不好这点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以后有困难,尽管来找我。”马伯伯握着钱的手微微地颤抖着,嘴里想说什么却发不出声音。望着眼前这感人的一幕,我的心不禁被触动了,外公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他不以专长而肥私,而以助人为乐事,想到这里,外公的身躯不禁在我眼中越来越高大。

  外公,他虽然没有干过什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一身华丽的外表但在他平凡的身躯中,却分明隐含着极不平凡的品质。是啊!外公那助人为乐和嗜书如命的精神,将会筑成心中的一座丰碑,将成为我心中的一座丰碑,将成为我习和敬佩的楷模。

  我怀念我的外公 。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篇4

  在那连绵不绝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一个个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化作无数晶莹的浪花,翻滚而来,其中李东阳的一句“万古干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见证了重阳佳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众所周知,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从古至今,重阳节在人们心中早已生根。孟浩然的“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的豪爽,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念,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哀伤,如此名篇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吃重阳糕,登最高峰,赏菊花,放纸鸢,敬老人,献爱心,体现了一代又一代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接力。

  在那金色的秋日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人们结伴而行,攀登生命高峰。一步步的艰难攀行,一次次的勇往直前,重阳节给了亿万炎黄子孙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立于山顶,俯瞰脚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金色的果实是农人一年劳作的汗水结晶,金色的落叶装点了群山大地,诠释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上的人生价值。瞧,远处的孩子们正在放飞他们“亲手制作”的纸鸢。五彩缤纷的纸鸢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这是孩子们金色的笑脸,金色的理想,金色的心。

  金色的秋风带来丝丝凉意,凌霜不屈的菊花也在悄悄的绽放。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菊花是寒秋之魂,自古以来被看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一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就精辟地道出菊花神韵清奇的特点。菊花有的形神一体,风流潇洒;有的群芳簇拥,体态婆娑;有的玲珑俊秀,生动传奇。重阳节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欣赏,还是精神上的升华。“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吟出了南宋诗人郑思肖对菊花那种坚持正义、矢志不渝精神的赞美之情。菊花还是长寿的象征,让我们在这重阳佳节里向长者们献上金色的菊花,道出自己金色的祝愿。

  金色的秋天也给老人们带来了长寿与活力。每逢重阳佳节,敬老院里人流如潮,热闹非凡,我也有幸能身临其境。那天清晨,往常静谧的小巷一改常态,脚步声、欢笑声在院子里荡漾起伏。原来是重阳佳节热心的人们都来看望这些孤寡老人,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我也赶去四宜糕团店买重阳糕以赠老人。门口大红的灯笼,里面朱红的雕梁画栋,张显这节日的喜气,这是老人们的金色假日。提着糕团,我快步走到敬老院,里面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带着自己最真挚的祝福,与老人们共度佳节。我急忙献上热乎乎的重阳糕,软软的甜糕是爱的传递。老人们那些饱经风霜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正如窗台上那株迎风怒放的黄菊。

  金色的重阳,带给我们金色的希望,奋斗的汗水,浇灌祖国壮丽的河山。让我们将爱传递下去,让爱之芳香沁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篇5

  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发展至今,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每年九月九也开始进入晒秋旺季,并举办隆重的晒秋节。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婺源赏秋拍摄。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

  重阳赏菊、饮酒、对弈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篇6

  独立金秋,群山绵延,菊花怒放,纸鸢漫天,放飞金色梦想。

  在那连绵不绝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一个个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化作无数晶莹的浪花,翻滚而来,其中李东阳的一句“万古干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见证了重阳佳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众所周知,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从古至今,重阳节在人们心中早已生根。孟浩然的“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的豪爽,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念,李清照的“莫道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哀伤,如此名篇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吃重阳糕,登峰,赏菊花,放纸鸢,敬老人,献爱心,体现了一代又一代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接力。

  在那金色的秋日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人们结伴而行,攀登生命高峰。一步步的艰难攀行,一次次的勇往直前,重阳节给了亿万炎黄子孙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立于山顶,俯瞰脚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金色的果实是农人一年劳作的汗水结晶,金色的落叶装点了群山大地,诠释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上的人生价值。瞧,远处的孩子们正在放飞他们“亲手制作”的纸鸢。五彩缤纷的纸鸢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这是孩子们金色的笑脸,金色的理想,金色的心。

  金色的秋风带来丝丝凉意,凌霜不屈的菊花也在悄悄的绽放。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菊花是寒秋之魂,自古以来被看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一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就精辟地道出菊花神韵清奇的特点。菊花有的形神一体,风流潇洒;有的群芳簇拥,体态婆娑;有的玲珑俊秀,生动传奇。重阳节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欣赏,还是精神上的升华。“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吟出了南宋诗人郑思肖对菊花那种坚持正义、矢志不渝精神的赞美之情。菊花还是长寿的象征,让我们在这重阳佳节里向长者们献上金色的菊花,道出自己金色的祝愿。

  金色的秋天也给老人们带来了长寿与活力。每逢重阳佳节,敬老院里人流如潮,热闹非凡,我也有幸能身临其境。那天清晨,往常静谧的小巷一改常态,脚步声、欢笑声在院子里荡漾起伏。原来是重阳佳节热心的人们都来看望这些孤寡老人,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我也赶去四宜糕团店买重阳糕以赠老人。门口大红的灯笼,里面朱红的雕梁画栋,张显这节日的喜气,这是老人们的金色假日。提着糕团,我快步走到敬老院,里面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带着自己最真挚的祝福,与老人们共度佳节。我急忙献上热乎乎的重阳糕,软软的甜糕是爱的传递。老人们那些饱经风霜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正如窗台上那株迎风怒放的*。

  金色的重阳,带给我们金色的希望,奋斗的汗水,浇灌祖国壮丽的河山。让我们将爱传递下去,让爱之芳香沁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篇7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10月28日刚好重阳节,我们代表小记者团怀着期待的心情采访两位离休老干部马新荣爷爷和胡慧珍奶奶。

  刚进马爷爷家附近的小巷,绿意盎然,茂密的翠竹,约四层楼高的青皮梧桐,其中不知名的奇怪果树吸引我的注意力,它长着蓝紫色的果子,究竟是什么呢?就在我疑惑不解的时候,马爷爷从屋子里走了出来。他身材高大,面带笑容,眼睛炯炯有神,看起来十分的和蔼慈祥。马爷爷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并为我们精心准备了重阳糕,香蕉,板栗。我们边津津有味地吃着,边和马爷爷聊起天来。

  我们都迫不及待地介绍自己,采访爷爷。突然我想起那棵奇怪的果树,好奇地问:“马爷爷”,外面长着紫蓝色果实的是什么树呢?还有退休后您平时喜欢做什么呢?马爷爷说:”问的很好,我慢慢来回答。原来马爷爷也是浏河人,他二十岁开始写作,退休前还是广播电视局局长,退休后喜欢种种盆栽,养养花草。接着马爷爷拿出满是自己文章和喜爱照片的《草芊集》,指着“奇南香”的照片。哦!原来那棵树叫奇南香。马爷爷说当时他栽培奇南香时,大概只有十几厘米的树枝,经过长达二十几年的精心照顾,现在快两层楼高了。他还摘下了一些奇南香的叶子,让我们在手心磨擦几下,顿时一阵清香扑鼻而来,怪不得叫“奇南香”呢?

  除了门口的奇南香外,马爷爷还带我们参观在院子里种的盆栽:1983年栽种的榆树,1987年历经千辛万苦从北戴河带回来的三角枫,1995年从福州带回的榕树,三十多年的鸡冠花……。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数30年以上的鸡冠花了,它鲜艳,美丽,巨大的花朵在风中微微摇摆,马爷爷还给我一些种子让我带回家栽培。听着爷爷神采飞扬娓娓道来这些盆栽的故事,就像回到当年的时光,我们听的都入迷了。它们陪伴着爷爷度过了几十年的光阴,也见证了爷爷热爱生活,坚持不懈的精神。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马爷爷,前往胡奶奶家。进入胡奶奶家的小区,我们惊讶地发现85岁的胡奶奶已经在门口等我们了。胡奶奶虽然满头白发,但手脚利索,满脸笑容,和马爷爷一样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一进胡奶奶家,顿时墨香扑鼻而来,只见许许多多的书画作品,将简单的房间妝点的富有诗意。

  小记者们纷纷提问,我问:“胡奶奶,平时您喜欢做什么呢?”奶奶笑眯眯地说着:“退休前,服从安排,认真工作。退休后才有自己的时间,喜欢写写文章,后来开始学画画和写字。还得了不少奖状。”胡奶奶还给我们展示了她写的一幅书画,体现了她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老有所为!从奶奶的话语中我明白了:书法绘画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可以陶冶情操,可以锻炼我们的耐心,恒心,对于老人来说还可以锻炼身体呢?为了鼓励我们,胡奶奶给我们每位小记者写下“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希望我们将来能够努力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材。最后奶奶还为我们现场提写一幅字,字里行间无不显示着她的自信,坚持!

  看到马爷爷和胡奶奶,让我不禁想到正是因为有像他们这样的老一辈人,感谢爷爷奶奶辛苦地付出,为我们创造了如此美好的环境,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值此机会,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祝天下所有的老人,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幸福安康!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篇8

  我的爷爷于08年重阳节去世了,几年来,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爷爷与我的感情之深胜过一切的亲人。在这个秋雨绵绵的重阳之夜,我思绪万千,谨以此文来怀念他老人家,愿爷爷在天国安息!

  爷爷是在解放战争时参军的,参军后,由于作战勇猛,不久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以后的岁月里,一直以优秀共产党员地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战争时期,爷爷主要负责传送情报,风里来雨里去,饥一顿饱一顿更是常事。也许是对当时的艰苦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自从我记事起,爷爷就不允许他身边的人浪费粮食,自己更是如此,吃饭时掉桌上一粒米都会捡起来了吃了,甚至连菜汤都要喝了,家里吃的东西都是放得不能再放了才舍得吃。至今我们家仍然继承着爷爷的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

  爷爷一直都很节俭,甚至到了吝啬的地步。爷爷自从解放后,爷爷一直在单位的担任领导职务,工资收入在当时也算是中上水平。但是,我听爸爸说,爷爷从来没有吃过什么好的,穿过什么好的,他对自己是那么吝啬。我记事的时候,爷爷早退休了,他的退休工资也挺高的,但从没有见他为自己买什么好吃好穿的。可是,每到爷爷发工资的时候,他总会给我们十元钱,告诉我们不许乱花,存起来买点有用的东西。

  爷爷是个乐于助人的人。在我家村里,大多数人提起爷爷都说是大善人,甚至不知道我爷爷的名字,却知道陈善人,爷爷对有困难的人,总是能伸出援助之手,而从不计较。记得在我上小学时,我们的的班主任朱老师给我们上教育课,他拿了一本党史书,讲了整整一堂课的关于我爷爷为了送达情报,面对敌人的刁难,如何费尽心思与之周旋,如何帮助老乡等英雄事迹,全班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讲完之后,他跟全班同学说,这位老红军就是我的爷爷时,全班同学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我更是以自己有这样伟大的爷爷而自豪。我把这件事曾说给奶奶听,奶奶告诉我,困难的时候,吃不上东西,饿死了很多人,你爷爷曾把家里仅有的一袋红薯分给朱老师一大半,才救了朱老师一家的命呀。我这才明白,原来朱老师一直都不会忘记曾经帮助过她的爷爷。

  20xx年9月份,爷爷因病重医治无效而去世了。我清楚的记得,爷爷去世前一天,天色昏暗,刮起很大的风,我去医院看望爷爷,临走时,爷爷用一种很奇异的眼光看着我好长时间,好象有话要说,又没有说出口,我对爷爷说:“明天我再来看你。”没想到这是我跟爷爷说的最后一句话。在爷爷的追悼会上,我看着爷爷安祥的面容,身上盖着鲜红的党旗,静静地躺在那里,自己任凭泪水涌出,模糊了双眼……

  每每回忆起爷爷临走时看我的那种眼神,我的眼睛就会湿漉漉的。我还没有孝顺爷爷,爷爷还没有享我一天的福,就这样走了,我后悔以前的不懂事,常惹爷爷生气。

  现在我是一名中学生了,我将以爷爷为榜样,继承爷爷的遗志,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用优异的成绩来感谢党的培养,来告慰爷爷的在天之灵。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篇9

  河北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山东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陕西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重阳节,江苏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

  浙江绍兴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古代江浙一带,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江西德兴县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湖北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广东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广西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南溪县读书人旧时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河南开封自1983年起,每年举行一次中国开封菊花花会。清丰县儿童于重阳节放纸鸢为戏。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集合9篇】相关文章:

难忘的重阳节作文(集合15篇)10-24

重阳节的传说作文(集合4篇)09-14

重阳节优秀作文(集合15篇)10-01

重阳节小学作文(集合15篇)09-25

重阳节敬老作文(集合15篇)09-08

实用的重阳节的作文集合六篇04-06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集合九篇10-31

【精华】重阳节的作文集合4篇03-28

【必备】重阳节的作文集合五篇03-26

有关重阳节的作文集合八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