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时间:2021-11-26 20:38:40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经典名人小时候的故事(通用16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名人小时候的故事(通用16篇)

  经典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1

  居里夫人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经典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2

  莫扎特

  如果说 贝多芬通过不懈的奋斗而努力接近上帝的话,那么莫扎特就是天使在人间。

  莫扎特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岁即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并在欧洲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被誉为“神童”。1773年任萨尔兹堡大主教宫廷乐师,1781年不满主教对他的严厉管束而愤然辞职来到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家道路。

  莫扎特学起音乐来就如同别的婴儿学说话一样发自天然。他有一个姐姐叫玛丽安娜(marianne)。当沃尔夫冈刚会走路时,在爸爸给小玛丽安娜上音乐课的时侯,他就听着。然后他蹒跚着走到拨弦古钢琴那里把教材从头到尾弹得一点不差。到他四岁时,他不仅能弹拨弦古钢琴,而且开始写作小巧的小步舞曲,甚至为乐队写一部协奏曲。在任何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他得到了一把小型的小提琴并且学着拉它。有一天,当他的爸爸和三个朋友正在花园的凉亭里弹奏一部弦乐四重奏时,小沃尔夫冈把那第二小提琴分部一点不错地拉了出来!他们都大为惊讶,他又同样把那第一小提琴分部拉完。他是出色的钢琴家,可视谱演奏协奏曲,能即兴演奏。从六岁开始作曲:八岁时写下第一首交响曲,十一岁写下第一首清唱剧,十二岁写下第一部歌剧,十四岁指挥了该歌剧的十二场演出。 他在1773年听了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后,同年首次写出自己的六首四重奏,时年十七岁。

  起初,莫扎特的爸爸把两个孩子带到德国的音乐城市慕尼黑。在那里,他们使所有的人都高兴得发狂。他们在德国和奥地利的每一个市镇停下来,在贵族们的宫殿里开音乐会。在一个寺院里,孩子们在管风琴上以娴熟的技能使那些善良的修道士们大惊失色,因为他们过去从来也没有试过这样演奏这个乐器。不久他们就常被邀请到公爵和王子们的家里演奏。后来,他们渴望已久的时刻来到了:他们接到邀请,到皇帝的宫殿里去演出。孩子们在皇帝和皇后以及他们的整个宫廷面前演奏。小沃尔夫冈被要求作各种不同的测验:他视奏了宫廷作曲家一首难弹的协奏曲,那作曲家为他翻着乐谱,看着他在主题上出色的即兴演奏;他用一个手指弹琴,又在蒙着一块布的键盘上弹奏。最后,皇帝称他是一个小魔术家。皇后送给每个孩子一个钻石指环,给玛丽安娜一件白色丝绸服装,给沃尔夫冈一件镶着宽金边的淡紫色的丝绸服装。

  莫扎特全家乘坐公共马车在德国、法国、英国和荷兰旅行了三年。每到有公爵或王子掌管宫廷的地方,他们都停下来开音乐会。那些贵族夫人们对这个小男孩宠爱得这样厉害,以致爸爸给一位朋友写信说:他真希望她们给这孩子的金币象她们给他的亲吻一样多。一位英国评论家写道:“这个孩子出于本能懂得的音乐比许多大教堂教师钻研了一辈子所学的还多。”当莫扎特全家回到萨尔兹堡的时候,他们带的许多有装饰图案的精细纺织品、披巾、绸缎、鼻烟盒、戒指和其它礼物足够开一个铺子,但却没有多少钱,他们在音乐会上挣来的钱都在旅途中花光了。他的爸爸意识到:假如让这孩子在萨尔兹堡呆得太长,他很快会被世人忘记。于是他又计划了一次旅行演出,这次是去意大利,一个当时在音乐上非常重要的国家。那时,意大利每个城市都有歌剧院,它的歌剧作曲家和歌唱家到全世界都很吃香,往往挤占了当地音乐家们的工作。爸爸认为假如沃尔夫冈能够在意大利赢得名誉的话,他在世上的道路就容易走了。父子二人开始了在意大利各城市的旅行演出,自始至终都是一项胜利凯旋。富有的夫人们把各种礼物倾泻到他身上,人们委托他为米兰的大歌剧院写歌剧。在拿波里,他的演奏使单纯的老百姓吃惊得以为他的钻石戒指一定有魔术,要求把它脱下来看看。在罗马,他们在复活节的前一周到西斯廷大教堂去听一个圣乐作品。合唱班对乐谱戒备森严,从来都不准许别人把它抄下来。沃尔夫冈回到自己房间里,仅凭记忆就把它写出来了!

  经典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3

  老子

  聪颖少年

  老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龙,请一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一日,商容教授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老聃问道:“天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聃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老聃又问。“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生道:“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仰头观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为何物,彻夜不能寐。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有人伦,故尊卑长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长短坚脆可别也。”老聃问道:“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之?”先生道:“皆神所为也。”老聃问道。“神何以可为也?”先生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为也。”老聃问:“神之能何由而来?神之功何时而备?”先生道:“先师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视物而思,触物而类,三日不知饭味。

  又一日,商先生教授道:“君者,代天理世者也;民者,君之所御者也。君不行天意则废,民不顺君牧则罪,此乃治国之道也。”老聃问道:“民生非为君也,不顺君牧则其理可解。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理?”先生道:“神遣君代天理世。君生则如将在外也;将在外则君命有所不受。君出世则天意有所不领。”老聃问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何以不造听命之君乎?”先生道:“先圣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求教相邑之士,踏遍相邑之土,遇雨不知湿,迎风不觉吹。

  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天下之事,和为贵。失和则交兵,交兵则相残,相残则两伤,两伤则有害而无益。故与人利则利己,与人祸则祸己。”老聃问道:“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先生道:“民争,乃失小和也;失小和则得小祸,然而君可以治也。国争,乃失大和也;失大和则得大祸,大祸者,君之过也,何以自治?”老聃问:“君不可自治,神何以不治?”先生道:“先哲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遍访相邑之士,遍读相邑之书,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

  入周求学

  商老先生教授三年,来向老夫人辞行道:“老夫识浅,聃儿思敏,三年而老夫之学授?”

  今来辞行,非老夫教授无终也,非聃儿学之不勤也。实乃老夫之学有尽。聃儿求之无穷,以有尽供无穷,不亦困乎?聃儿,志远图宏之童也;相邑,偏僻闭塞之地也。若欲剔璞而为玉,需入周都而求深造。

  周都,典籍如海,贤士如云,天下之圣地也,非入其内而难以成大器。“老夫人闻听此言,心中犯难:一乃聃儿年方十三,宋都尚且难返,去周都岂不如登九天?二乃老氏只留此根,怎放心他孤身独行?正犹豫不知怎么回答,不料先生已猜知其为难处,忙说:“以实相告,老夫师兄为周太学博士,学识渊博,心胸旷达,爱才敬贤,以树人为生,以助贤为乐,以荐贤为任。家养神童数位,皆由民间选来。不要衣食供给,待之如亲生子女。

  博士闻老夫言,知聃儿好学善思,聪慧超常,久愿一见。有家仆数人路经此地,特致书老夫,意欲带聃儿去周。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务望珍惜!”老夫人听后,不禁悲喜交集。喜先生保荐,使聃儿有缘入周,登龙门有路;悲母子分别,何日能见?思至此,好似聃儿已在千里之外,不觉心酸难抑,潸然泪下。老聃扑人妈妈怀中,泣言道:“妈妈勿须伤心,聃儿决不负老师厚望,待我业成功就,定然早日来接妈妈!”说罢,母子二人相抱而泣。

  哭之良久,母子二人转而为喜,拜谢先生举荐之恩。三天后,全家与商老先生送老聃至五里之外。老聃一一跪拜,上马随博士家仆西行而去。老夫人遥望聃儿身影远去,方才郁郁入车,闷闷返回。”

  老聃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三年而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聃处其中,如蛟龙游入大海,海阔凭龙跃;如雄鹰展翅蓝天,天高任鸟飞。老聃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名闻遐迩,声播海内。

  经典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4

  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史书言,孔子的妈妈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

  孔丘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

  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

  孔丘说:“一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妈妈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妈妈考核时,他一遍通过。妈妈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孔丘望着妈妈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经典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5

  欧阳修

  北宋欧阳修四岁而孤,其母含辛茹苦,亲自教其识字。因家贫买不起纸,以芦荻划地成书。贫苦的生活令欧阳修磨练出刚强的个性,从不向恶势力低头。

  一年,街上来了一个算卦者,鹤发童颜,望之有如神仙。其实那老者是一个退官的读书人,因看破世情,隐于市井,并精研出一套处世哲学,柔能克刚。

  他见欧阳修天庭饱满,他日必成大器,但过于刚强,日后仕途恐有挫折。老者有意开导他,便说道:“看你的机灵模样,想必读书不少,能对句吗?”

  欧阳修当然不会在乎,老者便道出上联:

  齿刚唇柔,刚者不如柔者久,柔能克刚;

  欧阳修年纪还小,一时不明老者之意,还以为老者讥笑于他,于是答道:

  眉先须后,先生何似后生长,后来居上。

  老者点头称赞,但不禁心中暗叹。后来欧阳修果然大有作为,但由于数以直谏逆旨,屡遭贬谪,晚年锐气尽消。

  经典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6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小时候非常喜欢小提琴,他梦想自己能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爱因斯坦只要一有时间,就会练琴,尽管他很勤奋,也很用心,但却没什么进步。爱因斯坦的父母认为他没有音乐天赋,但为了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一直没有阻止他学琴。

  有一天,爱因斯坦去请教一位小提琴老师,老师对他说:“你先演奏一曲让我听听。”爱因斯坦就演奏了他的偶像帕格尼尼的一首曲子,但却漏洞百出。曲子拉完后,老师问爱因斯坦:“孩子,你为什么特别喜欢拉小提琴呢?”

  爱因斯坦说:“我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师又问:“那你快乐吗?”

  “我非常快乐。”

  老师继续说:“孩子,你非常快乐,这就说明你已经成功了,难道非要成为帕格尼尼才算成功吗?我认为,快乐就是成功。”

  爱因斯坦听了老师的话后深有感触,他明白了快乐比当帕格尼尼更重要。后来,爱因斯坦仍然喜欢拉小提琴,虽然他拉得并不算很好,但他却在其中收获了很多快乐。

  快乐是世间最容易取得的成功,只有做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经典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7

  霍金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

  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爸爸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

  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经典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8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山西太原人。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作品最多的诗人。她的诗明白小畅,通俗易懂。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白居易小时候就特别聪明懂事。有一天,他正在家中玩耍,忽听到门外的街上有人在争吵,奶妈带他到门外看个究竟,原来是两个女邻居,抱着一只芦花老母鸡争执不下,双方都说母鸡是自家的。可是用什么办法来确认呢?

  这时,小居易说话了:“你们别吵了,先把母鸡放在地上。母鸡念旧窝,它会自己回家的,他进了谁家的门,自然就是谁家的了。”众人一听,都说这个办法好。两人把母鸡放在地下,那母鸡一旦挣脱了束缚,一溜小跑就进了东家的门。在众人的哄笑声中,西家的女邻居脸色通红的低头走了。大家都夸奖5岁的白居易聪明,小小年纪就能明断邻里纠纷。

  妈妈出生书香门第,写诗作画也很精通。从小就教居易兄弟两人作诗,告诉他们诗词应该讲究的平 、对仗、意境、诗眼等基本要领。没有多久,小哥俩的诗词就做的不错了。有一次,白居易和几个同窗好友到溜沟山野炊。即是野炊,总得有人烧火做饭吧,于是白居易提议,我们做对子,谁对不上来,就让谁烧火,大家都同意。

  白居易低头沉思了一会,抬头说:“我先出个上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你们注意,我这可是顺读倒读都可以的。”小伙伴们各自捧着脑袋想了半天,都摇摇头:“还是自己对吧。”“好,我把它到过来,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奇奇好好时时雨雨晴晴。”白居易这下不用烧火了。

  白居易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社会 动荡不安,潘镇割据,民不聊生。未必战乱,父母先后把它送到南方和北方,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过早品尝到生活的艰辛,了解了许多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16岁时,白居易初到长安,拜见著名的诗人顾况,诗人听说他名字叫居易,就笑着说:“居在长安,达官如云,百姓如蚁,柴贵米也贵,居大不易啊。”当读到他的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不生”时,顾况大为赞赏。小小年纪竟作出这样富有哲理性的诗句,顾况频频点头:“你有这样的才情,居长安也不难了。”

  经典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9

  丘吉尔

  温斯顿·丘吉尔是本世纪最负盛名的英国政治家之一,他诞生于一个贵族家庭。

  由于先天不足。他体质赢弱,头发稀疏,说话有些结巴。

  他8岁开始上学,14岁进入专为贵族子弟开设的哈罗公学。丘吉尔读书疏懒,很不用功。他不喜欢数学和拉丁文,但对历史和古典文学有兴趣。他生性好动,又不刻苦,所以学习成绩很差。

  丘吉尔的爸爸曾担任过英国财政大臣,妈妈是美国一个百万富翁的女儿,他俩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长子如此不争气。当时,部队是上层阶级中不大出色的孩子们的避难所。因此,他们决定让丘吉尔去上桑德斯军事学院。无奈丘吉尔的基础太差,经过三次考试,才终于进了这所学院。

  在学院学习期间,丘吉尔也并不老实。一次帝国音乐厅的一个酒吧关门了,温斯顿高喊:“跟我来!”率领一帮乌合之众,冲了进去,成了全校有名的捣蛋鬼之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丘吉尔逐渐认识到不能这样闹下去,他开始注意读书了,尤其是优秀作家们的作品。

  终于,丘吉尔不但从劣等生变成了英国的首相,而且还是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呢!

  经典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10

  郑成功

  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小时候,既爱习武,又迷读书。可是,他的爸爸、福建总兵邓芝龙,却一心一意要把他培养成武将,以便将来能承袭爵位。

  一次,邓芝龙父子在幕僚宾友的陪同下,乘着一只官船,在五马江上游览。船内吹箫弹琴,猜拳行令,好不热闹!郑成功却无心玩赏。他坐在角落里,聚精会神地读书。郑芝龙看了,不便直说,吆喝一声:“升帆!”

  帆升起来了,风儿将它鼓得满满的,船就像一支离弦之箭,“嗖嗖”地向前飞去。邓芝龙又叫了声儿子,说:“我出个对子,你对对看。”

  “请爸爸出上联。”郑成功抬起头来。

  “你看对面那只舢板,尽管渔民拼命摇橹,可怎么也赶不上我们,所以我以为:‘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这就是上联。”

  邓芝龙出的这个上联,实在不好对呀!原来他语带双关,表面上说是拼命摇橹不如升起船帆,实际上“橹速”是影射周瑜的谋士鲁肃,“帆快”是隐喻刘邦的参将樊哙,其真意是“文官不如武将”。要找到两个历史人物,又利用谐音,完成这个对偶句,实在不易呀!但郑成功聪敏过人,很快就想出了下联:“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语音一落,满座叫绝。原来这也是个双关语,表面上说是笛声清脆但比不上萧声和谐,实际上“笛清”暗指宋仁宗驾下的大元帅狄青,“箫和”暗指协助刘邦治国平天下的丞相萧何。其真意是“武将难比文官”。

  在众人的赞叹声中,邓芝龙暗暗感到自己以前的做法似有不妥。从此,他再也不干涉郑成功攻读诗书了。郑成功一边读书,一边习武,终于成为赫赫有名的文武全才。

  经典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11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cí)从小就是个“电脑迷”。他1955年10月28日生于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小时候就开朗活泼,是一个精力充沛(pèi)的孩子。不论什么时候,他都在摇篮里来回晃动。等长大些又花许多时间骑弹簧(huáng)木马。后来,他把这种摇摆习惯带入成年时期,也带入了微软公司,摇动了整个世界。

  比尔.盖茨在中学时酷(kù)爱数学和计算机。保罗.艾伦是他最好的校友,两人经常在湖滨中学的电脑上玩三连棋的游戏。那时候的电脑就是一台pdp8型的小型机,学生们可以在一些相连的终端上,通过纸带打字机玩游戏,也能编一些诸如排座位之类的小软件,小比尔.盖茨玩起来得心应手。

  1972年的一个夏天,年龄比他大3岁的保罗拿来一本《电子学》的杂志,指着一篇只有10个自然段的文章,对比尔说,有一家新成立的叫英特尔的公司推出一种叫8008的微处理器芯(xīn)片。两人不久就弄到芯片,摆弄出一台机器,可以分析城市交通监视器上的信息,他们就想成立一家命名为“交通数据公司”的公司。1973年,比尔上了哈佛大学,保罗则在波士顿一家叫“甜井”的电脑公司找到一份编程的工作。两个伙伴经常会面,探讨电脑的事情。

  如苹果砸出牛顿的灵感一样,个人电脑突入比尔的脑海也有一个外在的启蒙者。这就是1975年1月份的《大众电子学》杂志,封面上altair8080型计算机的图片一下子点燃了比尔.盖茨的电脑梦。他和他的好朋友保罗在哈佛阿肯计算机中心没日没夜地干了8周,为它配上basic语言,开辟了pc软件业的新路,奠定了软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

  如今,微软已成为业内的“帝国”,而这与比尔.盖茨小时候的“电脑梦”是不无关系的。

  经典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12

  郎朗

  1991年,一位来自辽宁沈阳的爸爸带着9岁的儿子,来到北京寻找他们的音乐梦。

  可是,父子俩一无关系、二无背景,仅凭着对音乐的执着与热爱,根本不足以引起音乐界的重视。为了能够待在京城,爸爸费尽周折,勉强将儿子送进了一家小学。儿子的特长是弹钢琴,爸爸花高价联系了一位有名的钢琴师上辅导课。第一天,钢琴师只教了儿了一段简单乐谱,就摇起了脑袋:“这孩子,脑子比一般人笨,反应也慢,肯定上不了音乐学院的,趁早改行吧!”结果,性格倔强的儿子当场就和老师吵了起来,爸爸怎么也劝不住,师生俩闹得不欢而散。

  看着不争气的儿子,爸爸心里一阵难过:“这些年,爸爸辞职、卖房子,背井离乡,到处求人,不都是为了你能学好钢琴,将来到音乐学院吗?你现在却成了这个样子!”儿子的倔劲又上来了:“爸,我再也不学琴了,我想回沈阳!”经过又一场争执之后,爸爸由失望变成绝望,决定带儿子离开北京了。在他们动身的当天,接到了一个意外的通知:儿子所在的小学办晚会,老师们指定要儿子弹奏一曲钢琴。儿子显然还在气头上:“不弹了,不弹了,连钢琴老师都说我笨,反应慢,我再也不摸琴了!”几位老师都很奇怪:“弹得好好的,怎么说不弹就不弹了?”“不摸琴?你爸爸送你来北京,不就是为了学琴的吗?”然而,无论老师们怎么做工作,儿子就是不肯再摸琴了。

  他们的争执引来了一群好奇的观众,那就是儿子班上的同学。接下来,令儿子感动的一幕出现了,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帮着劝开了:“弹吧,我们都喜欢听你弹琴!”“在我们心中,你的钢琴是弹得最棒的!”……那天晚上,儿子流着泪,以从未有过的激情,弹奏了几支中外名曲。台下的听众们如痴如醉,掌声四起,久久没有停下。儿子站起身来,一遍又一遍向着鼓励他的人们鞠躬,在那些连绵不绝的掌声中,儿子做出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我要学钢琴!我一定要学好!”凭着过人的自信加努力,两年后,儿子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音乐学院附小;10年之后,他成了音乐学院最年轻的客座教授,并且凭着一系列成功的演出技惊中外。他,就是被誉为“百年不遇的钢琴天才”郎朗。

  成名之后,很多人问起郎朗成功的秘诀,郎朗无一例外都会提及小学时那场特殊的晚会,提及激励自己上路的掌声。后来,一位记者在专访中动情地写道:“这些掌声,是对草根艺术的肯定。尽管它们不是出自名人大腕,但却在关键时刻,以恰到好处的声音,拯救了一位音乐天才。”

  经典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13

  毕加索

  毕加索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绘画艺术大师,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早期画注重于表现派的主题;后转入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间,画风又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改变风格明显地向超现实主义风格靠拢。毕加索晚期制作了超多的雕塑和陶器等,并且取得了必须的成就。

  毕加索是划时代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派产生可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被人称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美国教育家克劳蒂娅说:“一个儿童的艺术细胞,除去天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人去‘发现’。从某种好处上讲,发现时最最重要的。生活中很多极有艺术天赋的儿童被埋没了,这的确是一种悲哀。但遗憾的是,许多做父母的,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浅显地以为还是个孩子,他不会懂得太多,或者他此刻还不到学的时候。”

  克劳蒂娅说的这段话就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也就是千里马还需要伯乐来发现。堂。何塞就是一位伯乐,因为他发现了毕加索这匹千里马。堂。何塞是西班牙一个小镇上的画家,在所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他就发现了儿子能够用画画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一天,刚刚学步的毕加索画了一个螺旋状的东西,家人都不明白他画的是什么,堂。何塞却看出小家伙画的是热食摊上卖的油炸馅饼,这令他惊讶不已。

  堂。何塞认为儿子身上具有绘画的天赋,他决定把儿子培养成画家。他给儿子专门腾出了一间房子,墙壁周围贴满了他画的儿童画,这些画的资料都是日常用品,线条虽然过于简单,但是他都做了合理的变形,以此来诱发毕加索的想象力和空间变形潜力。堂。何塞经常把儿子带到房间里看这些画,告诉儿子这些画是怎样画成的。

  到毕加索四岁时,何塞就开始教他剪纸。随着剪刀的一开一合,毕加索完全被迷住了,他把一张张平展展的纸,剪成了无数的公鸡和小狗……在何塞的刻意培养下,毕加索迷上了绘画。他常常能够以自己的理解将周围的事物给表现出来。渐渐的,有一些邻居也称他为“小天才”了。

  毕加索虽是绘画天才却不是好学生,在学校里上课对于他来讲简直就是受折磨,听课时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全神贯注地观赏窗外的景色。而且他似乎对枯燥无味的算数永远都不感兴趣。

  毕加索无奈地对父亲说:“我只明白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几,我根本就没去想。不是我不用功,我努力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我还是办不到。”他为此成了同学们戏弄的对象,那些无聊的小伙伴们喜欢跑到毕加索面前,逗他玩:“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呀?”然后看着索呆呆发愣的样貌哈哈大笑。

  如此一来,毕加索在老师眼里也是一个智力低下,无可救药的孩子,他经常在毕加索父亲面前,有声有色地描绘毕加索的“痴呆”症状,毕加索的母亲听了羞恼交加,觉得毕加索给她丢了脸,让她无脸见人。

  左邻右舍也不再夸奖毕加索的绘画天赋了,而私下议论说:“瞧那呆头呆脑的样,只会画几幅画还能当饭吃。”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毕加索是一个傻瓜。应对风言风语的议论和嘲笑,毕加索的父亲仍然坚定不移地相信: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是在绘画方面是极有天赋的。

  堂。何塞能真正的理解和赏识自己的孩子。他对毕加索说:“不会算数并不代表你毫无潜力,你是个绘画天才,你能够去绘画。”小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地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毕加索总是似乎毫不费力就能画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1890年11月,年仅六岁的毕加索,画出了《手握大棒的赫克勒斯》,画布上大力神赫克勒斯英姿神武,形象非凡。人们十分惊叹,惊叹于毕加索的绘画天赋。

  赏识、信任自己的孩子,并不是容忍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更不是盲目地溺爱,而是指导和鼓励。如果孩子有着几乎与生俱来的缺点,而做家长的又一味不顾实际状况,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态,以恶言恶语、冷嘲热讽对待孩子,这无疑会给孩子心灵上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口,成为孩子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也许全世界都能够嘲笑他,讥讽他,然而作为父母的你却万万不能这样,以为只有父母才能给孩子信心和勇气,鼓励孩子,让他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用心健康地对待自己,充满信心地学习、生活。

  经典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14

  拉马尔·奥多姆

  男孩出生在纽约皇后区,六七岁时就有个梦想——到NBA打球。虽然这个理想似乎有些遥不可及,可它在男孩稚嫩的思想里一点点成长着,一天天壮大着。小时候,男孩曾梦想过牵着父亲的手,跨过青草地去球场嬉戏,做各种动作:腾空,跳跃,疾驰,突破,空投,站在他身后高大的父亲,会欢快地鼓掌,为他加油。

  可这一切只能在男孩的梦境里出现——他父亲是个瘾君子,几乎没有照顾过他。男孩走不进父亲的世界,父亲的思想与他完全隔绝,他和父亲就像两条平行延展的生命,没有交集。缺少了父爱,男孩多多少少有些任性,全凭自己的意识行动,不管对与错。当然,这也使男孩变得坚强,把他的意志磨炼得愈加坚韧。在没有父亲搀扶的状况下,男孩跌跌撞撞地成长着,努力做好自己。

  在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日子里,男孩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体谅母亲的辛劳,渐渐成熟起来。可在男孩12岁生日的烛光还没来得及点燃时,母亲就撒手人寰,离他而去,留下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墙角哭泣,独自去应对未来的风风雨雨。唯一的家庭支柱轰然倒塌,但父亲依然没有出现,没有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之后,是外婆收留了男孩。可这位76岁的老人连自己的生活起居都无法正常料理,哪里谈得上照顾他?男孩明白,那里是避难所,是暂时的港湾。在这个老少重组的家庭,男孩奇迹般地顽强生活着,他开始接触社会,关注人生的理想,与命运抗争。他明白,要想彻底改变现状,务必努力,一切只能靠自己。

  男孩重新拾起儿时的梦想,疯狂地在球场打球,不分昼夜。只有在球场,他才能找到自信,找到快乐,才能迸发出与生俱来的力量。没有父母管教,没有约束,男孩把球技发挥得淋漓尽致,如行云流水。在曲曲折折的打拼路上,上帝最后眷顾男孩——他加入了NBA。但是,在高手如云的NBA里,他如一粒滑向海滩的沙子,迅速被湮没了。别人有经验,有成绩,而他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他没有气馁,努力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打球,练球,配合,提升。

  可还没等时间来证明一切,噩耗传来——外婆与世长辞,他悲哀欲绝,再一次被推向精神崩溃的边缘。也许上天有意作弄,三年后,在他还没从当父亲的喜悦中醒来时,他六个月大的儿子就离他而去,丧子的悲痛使他一度心灰意冷,看不到未来。还有什么比精神重创更可怕的呢?可悲痛远没有结束,儿子的葬礼没过去多久,他在老家附近遭遇歹徒持枪袭击,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后没几个月,他又遭遇车祸。在紧之后的那个赛季里,队友们如火如荼地拼抢着,而伤痛却让他成了看客。

  应对生活中的各种考验,他没有放下,总是勇敢地去应对,在挫折中升华着自己的人生。他说:“我经历过很多事情,而一般人可能没法挺过这些困难,尤其是在精神上。有的人会把这些事情当成他们放下生活、停止战斗的借口。但是,这么多的困难,并没有将我击倒,因为一旦我倒下了,那我就不是我了,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他虽然没有成为NBA最好的球员,但是他用心乐观的心态感染了每一个人。人们在他身上看到了力量,看到了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从容走出阴影的豁达。虽然三十而立的他,已在湖人打了六个赛季,但他至今都未获得一项个人荣誉,不论是“全明星”,还是“最佳第六人”。应对别人友善的批评或不怀好意的指责与抱怨,他总是笑笑:“我能做的只是做好我自己,我的人生是快乐的。”

  他就是湖人队全能前锋拉马尔·奥多姆。2010年6月18日,经过长达9个月的鏖战,奥多姆和队友们奋力拼杀,在总决赛的“抢七大战”中,湖人以83比79击败凯尔特人队,从而以4比3的总比分夺得2009——2010赛季NBA总冠军。

  在湖人队,奥多姆没有科比那样光芒四射,没有加索尔那样咄咄逼人,也没有阿泰斯特那样疯狂至极,但他用独特的个性抒写着自己的传奇。有人评价说:因为有了奥多姆,洛杉矶这座城市更加光怪陆离;因为有了奥多姆,湖人这支球队有了更多娱乐元素。当被问及今后的打算,奥多姆自豪地背诵着他们的格言:“即使你被所有人众星捧月,寄予厚望,即使你嘴里含着金汤勺,甚至即便已经戴上了总冠军戒指,你也得每分每秒都拼尽全力。”

  经典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15

  宋庆龄诚实守信的故事

  一次,妈妈给小庆龄讲了“自食其言”的故事:春秋战国时,鲁哀公的身边有一个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说话不算数。因此,鲁哀公对他很不满。一天,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宠臣郑重也参加这次宴会。孟武伯向来不喜欢郑重,在宴会上借机出郑重的洋相,便问道:“郑先生怎麽长得越来越胖了?”哀公听到后,便插嘴道:“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长肥呀!”在座的大臣一听就明白哀公并不是批评郑重,是在暗中指责孟武伯说话不算数。

  妈妈的故事是教育她说话要算数,要谨守诺言。对此小庆龄铭记心间。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准备带着全家去朋友家作客,孩子们大都穿好了礼服就要出发了,只有宋庆龄仍在钢琴前弹奏着那动听的旋律。

  母亲喊道:“孩子们快走吧,伯伯正等着我们呢!”

  听到妈妈的喊声,宋庆龄立即合上琴盖,跑出房间,拉着妈妈的手就走,刚迈出大门,突然又停住了脚步。

  “怎麽呀?”一旁的宋耀如看到庆龄停住了脚步,不解地问道。

  “这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庆龄有些着急地说。

  “为什麽不能去,孩子?”倪桂芝望着女儿说。

  “妈妈,爸爸,我昨日答应小珍,这天她来我家,我教她叠花。”庆龄说。

  “我原以为有什麽十分重要的事情呢?这好办,以后再教她吧!”父亲说完,便拉着庆龄的手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呀!”庆龄边说边把手从父亲的大手里抽回来。

  “那也不要紧呀!回来后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释一下,并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叠花不也能够吗?”妈妈说。

  “不!妈妈,您不是常说要信守诺言,我答应了别人的事,怎麽能够随意改变呢?”宋庆龄不停地摇着头说。

  “我明白了,我们的罗莎蒙黛是一个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吗?”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之后说:“好吧,那就让我们的罗莎蒙黛留下吧!”

  宋耀如夫妇放心不下家中的小庆龄,在客人家吃过中午饭,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一进门,宋耀如高声喊道:“亲爱的罗莎蒙黛,你的朋友小珍呢?”

  宋庆龄回答说:“小珍没有来,可能是她临时有什麽急事吧!”

  “没有来,那我的小罗莎蒙黛一个人在家该多寂寞呀!”倪桂芝心疼地对女儿说。

  “不,小珍没有来,家中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为我信守了诺言。”宋庆龄辩解道。

  听了小庆龄的话,宋耀如夫妇满意地点了点头。

  二、从留意怀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这一年,她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宋庆龄是个文静而爱沉思的女孩子。她学习十分勤奋,尤其是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时,她就更加刻苦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礼貌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民的期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那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缩双眉,耐心地听者美国同学的发言。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了起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礼貌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的沉睡下去。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状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中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期望!”

  经典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16

  成龙

  成龙6岁的时候,父母把他送到学校读书,希望他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但成龙天性顽皮好动,经常逃学,带领一帮小伙伴上树、爬墙、做游戏,结果,第一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就有两门功课不及格,学校勒令他留级。

  成龙的父亲很生气。他有个朋友开了一个武术训练班,那里的孩子训练很刻苦,父亲就带成龙去那儿受教育。到了那儿,父亲正和朋友说话,一个正在练倒立的孩子突然“咕咚”一声倒在地上,朋友立即走到那孩子面前,手中的小鞭子清脆地落在孩子的胳膊上,那个孩子马上又以头支地,恢复成倒立姿势。

  看到这个场面,父亲想趁机教育成龙要认真读书,没想到成龙抱住了父亲的腿恳求道:“我也要练武,剃光头!”父亲一听哭笑不得,只好问他:“你不怕苦?”“不怕!”成龙很干脆地回答。“你不怕师傅打?”“不怕!”成龙坚决地说。看到自己精心安排的计划落空了,父亲只好带着成龙回家了。

  从此,成龙一心想学武,坚决不肯再去学校,父母只好答应让成龙去练一段时间试试,如果不行,就回来好好读书。这样,成龙终于得到了练武的机会,后来练成了一身好武功。

【经典名人小时候的故事(通用16篇)】相关文章:

小时候的故事05-20

外公小时候的故事作文11-25

经典古代名人励志故事11-22

小时候的故事读后感06-28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通用13篇)06-22

吴起的名人故事(通用6篇)07-02

爸爸小时候的故事作文(7篇)07-11

爸爸小时候的故事作文7篇07-05

名人故事作文(通用31篇)07-13

诸葛亮小时候哲理故事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