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机的依赖

时间:2018-03-13 12:24:23 小学生作文 我要投稿

对手机的依赖

对手机的依赖1

星期一晚上,妈妈因为我写数学作业的字太难看,把我的手机没收了,其实字也没有什么难看的,和平常一样,可妈妈还是无情地把手机拿走了。

对手机的依赖

第二天,我的床头多了一只电话手表——我那老式的阿巴町手表,我差点就把电话手表给摔了。 白天还没有什么感觉,和平时上课的时候都一样,手机关机放在包里,不能拿出来。可到了放学的时候,从包里掏出来的不是我那超炫酷的钢铁侠手机,而是一个小破表,我的心情马上就沉到了低谷,看什么都不顺眼,作业都懒得写了。

星期三,学校秋游。上了大巴车,同学们纷纷拿出手机,有的在听歌,有的在玩朋友圈,还有的背着老师在偷偷玩游戏。本来,我也可以看看下载的动画片,或是浏览一下班级创建的阅读QQ群,可现在我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望着窗外发呆,我习惯性地摸了摸口袋,平时放手机的地方又空又大,什么也没有。换做平时,我一定是戴着耳机,跟着摇滚乐打着节奏,可现在,我只想仰天长叹:“唉!”

现在,我干什么都无精打采,干什么都心烦意乱。妈妈说收掉我的手机 ,可以让我的字重新写好,可我觉得正好相反,我的字可能因为没有手机的精神支撑写得更难看、更丑。 希望我能早点适应没手机的“穷日子”。

对手机的依赖2

  一、调查时间:x年x月x日——x年x月x日

  二、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方式:网络问卷

  四、调查方法:

  自己制作调查问卷,通过e-mail发送给认识的朋友,并请他们转发给熟识的同学进行调查。通过回复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五、调研统计人:xx

  本次调查共有167人参加并且完成了问卷,有效回复率为90%.并且参加调查的朋友具有很高的随机性,保证了本次大学生手机调研具有一定普遍意义。我们主要针对大学生手机拥有和需求状况、学生手机的使用要求分析、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分析、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机分析、学生手机族的目标确立分析5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最后给出结论。

  在接受调查的167名大学生中,涵盖了从大一到大三的样本,性别构成上基本持平,其中女性占53.3%,男性比例是46.6%。

  1、大学生手机拥有和需求状况:

  你现在是否拥有手机?

  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访者中有89%的学生拥有手机。同时45%的学生将会在近期更换手机。在没有手机的学生中,71%学生将会在近期购买手机。

  从这些数据可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在大学里已不再是新鲜事物了,已开始普及化了。大学生已经成为手机市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者群体。

  现在使用哪个牌子的手机?

  这是手机商们最想知道的问题,到底哪个手机商拥有的顾客最多呢?马上揭出我们的谜底,最多人使用的手机牌子是--诺基亚,在调查中,一共有40%的人使用这款手机,耐用是它的一个最大卖点,而不断扩张的功能也使不少人选择它;而排名第二位的是索尼爱立信,虽然使用者人数却是诺基亚的一半,即总人数的22%,但它的市场份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亮丽的外形与实用的功能是不少人选择的重点;第三位是三星,占15%,三星虽然拥有高技术,但价钱却令不少学生消费者望而却步;接着是摩托罗拉和西门子均占6%;阿尔卡特占3%;飞利蒲占2%;接着是tcl和国产牌子,均是占总人数的1%。

  可见诺基亚这一世界手机销售商果然不负众望,霸占了头位,而其他牌子也不甘示弱,拥有一定的支持者。可见需求成上升趋势。

  你获得手机的途径是?

  家人购买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5%;自己购买占51%;朋友赠送占3%;来历不明占1%。

  以上调查表明,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提高,部分学生有稳定的收入以满足他们的消费。

  2、学生手机的使用要求分析:

  ①最重质量

  选择手机时,消费者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质量21%,外型19%,价格18%,功能18%,品牌11%,售后服务9%,广告宣传2%,其它方面也占2%。其中,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最高,手机是日常的通讯工具,如果质量不好,将会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另外,部分消费者对外观款式要求也较高,手机厂商不断推出新款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他们的口味,由于大学生都是年轻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持手机者年龄的下降,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会降低,而对外观款式的要求会更高。

  ②中抵挡产品较受

  在手机价格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消费者比较倾向于1000元至1500元的价位,其比例高达44.5%。另外,有29%的消费者表示会选择1000元以下的手机。当然,也有部分消费者购买高价位手机,其中,选1500至XX元的消费者占15%,XX元以上的占12%。

  ③购机地点较集

  中对消费者购买手机地点的调查发现,消费者购买手机的地点较为集中,大体上分布在手机大卖场和品牌专卖店,其比例分别为56%和38%,其它的只占6.5%。手机是高科技产品,普通消费者难以了解其功能是否完善、质量是否可靠,他们只好以销售人员的信用和专业知识作为判断标准,而手机大卖场或品牌专卖店的销售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因而容易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此外手机大卖场的价格优势也是学生朋友们考虑的重要因素。

  ④手机品牌比较复杂

  在此项调查中我发现,使用诺基亚的最多,占46.25%,其他的如摩托罗拉15.00%,索尼爱立信6.25%,西门子6.25%,三星13.75%,飞利浦5.00%,其他的有7.50%。

  ⑤手机用途比较统一

  大学生使用手机用途较统一,在已有手机用户中,多数用于联系亲友,占67.7%。还有少数只是跟着大家走(受周围人影响的)和追赶时尚的,各占9.8%。

  家长方面认为,手机是用于方便和孩子联系的,学生手机族的手机58.0%都都是家长掏钱买的。同样学生也认为有了手机可以方便与亲友进行沟通,以维系家人及朋友的感情。

  ⑥手机费用普遍较低

  在学手机族中,每月手机费用普遍较低。每月消费在50元以下的占40%,在100元以内的占88%。但也存在一些高消费学生,在100―200元内的占12%,其中200-300这一高消费段也占6%。超过300元手机费用的基本没有。在被访中,有进82%的是采用充值卡方式。同样,手机费用用于短信服务的占87%。这充分说明了,学生的消费能力有限。

  ⑦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购机环境

  配合度检验结果表明:被试者大都倾向选1米或是0.5米;和选沉默的、微笑的倾向较为明显。;和喜欢拥有柔和音乐的购机环境。

对手机的依赖3

  一)导言: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程度及引导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个正确态度。

  调查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年轻一代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为什么大学校园中会掀起‘‘手机热”。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都比较高的群体,为什么依然会出现“手机依赖症”这一社会逐渐热趋化的病症呢?同时,手机对他们的生活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调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了解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了解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调查对象: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是什么导致大学生会出现手机依赖性;手机依赖性的影响;如何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性。

  调查人员:xxx

  (二)问卷调查方法

  1.文献回顾

  手机改变着你我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手机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给大家介绍不同时期关于手机各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报告。

  1937年4月3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机诞生以来,于1987年手机在中国大陆出现,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现在性能多样,样式各异,手机不再是身份和社会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随着手机的普及,关于手机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为了能吸引消费者,国内外研究者更多关注于手机的设计、使用和消费者购买手机指导等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更多的将关注集中在手机这个物体本身表层上,忽略了手机的使用者、使用手机的影响等方面。

  90年代中后期至世纪之交,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的使用率逐渐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手机使用对使用者生理的影响。同时期相关的研究详细的分析了手机硬件对人体的伤害,如辐射、燃烧、爆炸等。但是,这些研究忽略了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引起的非手机硬件上的伤害。如长时间发短信造成手指肌肉损伤等。同时研究也局限在物理影响方面,忽视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新世纪至今,手机的研究也发展到了从经济学角度、哲学角度、传播学角度、生理角度等层面上。

  2.研究假设

  我校大学生对手机有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性。基本依据: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同学们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其次是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出大学生对手机具有依赖性。

  3.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小组自主设计问卷,一部分印发400分问卷给各院各级同学,另一部分将其上传至问卷调查网站,收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

  4.样本及抽样

  以我校以及附近大学拥有手机的同学作为对象,然后进行随机发放问卷,最后对其进行数据资料经微机处理分析以及网上数据统计得出调查结果。

  (三)调查与分析

  1.关于“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可以说是一种对手机产生病理性依赖的综合症,由于某种原因过渡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

  标准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 二是手机过多使用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手机不在身边时,经常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会感觉到焦虑,紧张,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手机。

  虽然目前,国内外尚无手机使用时长的科学标准,但一般认为,过度频繁地使用手机,如每天发短信或打电话10次或娱乐超过5小时以上即是使用时间过长。

  2.调查研究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5张,回收率89%。从问卷情况上看,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较重。

  如问卷第8题,如果离开手机,15.2%的人只能忍受半天以内,36%选了一天,过半的人对手机严重依赖,如果忘记了拿手机,17.1%的人感到焦虑不安,46.4%的人感到不适应,心理上这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心情,从而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手机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如同遥控自我的线,一旦离开了就魂不守舍。

  (四)讨论与小结

  1.大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的原因 主观原因:

  一是大学生从众心理和盲目攀比的错误价值取向造成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是满足于消费品的使用价值,手机更是成为一种彰显品味个性的工具。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某种需求未得到满足,则就会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动机,认为手机作为一种时尚型、炫耀型消费品的错误价值观念就易造成大学生对手机的沉迷。

  二是自制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通过我们对周围同学调查发现对手机依程度与自制能力反相关。大学与其他学习阶段有相当大的区别。大学期间课余时间比较多,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学校对手机的监管放松,所以有些学生因为无聊,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手机玩乐上。 以上都是内因,外因也有两点:

  第一是对外的诱惑。不仅包括大学中玩手机的氛围的影响,手机本身功能不断完善更加丰富。大学里课程少,很多人跟风随之注意力转移到了手机上来。电子技术的先进性。大量智能电子产品涌入市场。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其消费主体。手机娱乐功能的拓展是对大学生的极大诱惑。

  第二是当今大学生就业、学习、人际压力过大。大学生是处在校园和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蚁族”、“蜗居”这些都成为大学生面临学习就业压力的难题。生活压力巨大,人际交往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更快,这使得手机成为必不可少的重心。把人际间的沟通通过手机来完成,手在某种程度上代替的人际直接沟通。或者因学习过于压抑,需要通过游戏聊天来排遣。

  2、手机的过度依赖造成的影响

  “手机依赖”对成长中的大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1)大学生消费观造成了偏差,盲目从众,用手机在虚拟世界排遣无聊和空虚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2)不利于大学生的生理健康。科学家研究表明,手机产生的辐射可使靠近手机的大脑部位消耗更多能量,更会对皮肤有刺激。手机辐射危害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尽量少使用手机,减少手机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3)相比生理健康影响,手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一些对手机依赖性严重的人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当长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会感到不适,并下意识的看看是否有未接来电或短信。经常担心手机没电,会出现幻听。焦躁不安、抑郁、脾气会变得暴躁长时间没精神等。

  3、解决对策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手机的依赖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针对手机依性对大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建议:

  大学生自身:

  (1)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素质和认知水平,充实社会生活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2)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多参加积极的课外活动来不断充实自己加强与人的直接交流,增强自信心。

  学校及社会方面:

  (1)加强“手机依赖危害”的宣传教育。对其有相关依赖性的学生较强心理辅导工作。让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克服对手机的依赖心理。

  (2)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创建校园文化。高校有义务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组织各种趣味活动,以展现大学生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丰富其课余生活。

  4.小结:

  大学生是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群体,应该理性思考、积极调整不合理的生活习惯。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制定使用手机计划,同时多与人沟通,学习和娱乐结合、拓宽视野,做到全面发展自己。 在问卷的派发与回收、整理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下面是我们小组对这次调查的失误总结与反馈。

  1、题目不够创新,不能够很好的更深入剖析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

  2、题目的排序没有做到循序渐进的效果,部分题目的选项中关于范围的划分较狭隘,容易导致以偏概全的结果出现;

  3、被调查者的年龄、及年级跨度没有一个较明显的区分,由于组内人力资源、信息来源等有限,导致被调查者相对集中在大一这一个群体。

对手机的依赖4

  一、调查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昔日昂贵的手机现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不用远行,就可以及时问候对方。向自己所爱的人表达思想,言语和文字尽在其中。手机也能在危难之时显身手,堪称贴身保镖。手机现在还能手机支付和网上购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购物。除此之外,用手机的阅也是十分的便利。人们可以用手机每天随时随地的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与时俱进,耳听八方,尽知天下事。因此,可以说手机广泛涉及地球上的几乎每一个人,手机真的已经无处不在。手机为人们带来了无可厚非的便利,它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作用。

  但是手机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随着社会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手机的使用已经越来越频繁,大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亦相当之高,而且使用非常频繁,部分甚至对手机已经产生严重的依赖,在无法使用手机或忘记携带手机时,常会出现如烦燥不安、言语粗俗、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等不良情绪,而这种现象实际上已经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网瘾初成时的情况,手机会不会成为继网瘾之后又一个对大学生产生巨大危害的现象呢为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我们对河北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旨在提高大学生对手机依赖危害的认识和关注,为了更好的引导大学生更加合理的使用手机,涉弊趋利。

  二、调查方式

  我们采用了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的调查。我们共发放问卷50份,共收回50份。回收率100%。调并且参加调查的对象具有很高的随机性,保证了本次大学生手机依赖调查具有一定普遍意义。调查主要涉及资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法政学院,教育学院等五个学院,覆盖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数据翔实可靠。问卷题型为等级性选择题。

  三、调查时间

  20xx年6月1日—20xx年6月5日

  四、调查内容

  主要针对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高低,设计了五个选项: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一般、基本符合、完全符合,分别对应的是1-2-3-4-5等级,涉及了调查者手机使用情况、手机对生理、心理影响情况,共向受访者提出了17个问题(见附1)。

  五、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经过数据分析整理,我们概括总结出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

  如下: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之男女程度分析

  男生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平均数在逐步的增加,而女生的平均数相对较持平,说明男生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较高,而女生相对较低些。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之文理科差异分析

  文科生依赖程度的平均数有逐步下降的趋势,说明文科生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不是特别严重;相反,理科生依赖程度的平均数确是呈上升的趋势,而且达到了8.71之高,说明理科生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是较文科生之高的。

  (三)大学生手机依赖之年级差异

  随着年级的增长,手机依赖的程度平均数是逐步增长的,大三大四尤其明显;而在大三大四两个年级中,大四又更为明显。所以,得出结论:手机依赖是年级越高,依赖程度越高。

  (四)大学生手机依赖之对身心健康影响分析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对身心健康的心想并不是特别关注或是没有认识到手机依赖潜在的对自身的危害。

  六、打学生手机依赖的因素和应对策略

  (一)、因素:

  第一、心理因素

  (1)、从众心理的影响。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在受到他人或社会群体的一致性影响力时,自己的认知或行为遵从于公众舆论或群体大多数人,甚至出现违背自己意愿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大学生生活在校园中,朝夕相处,群体内部具有足够的同一性和吸引力,再加上大学生年龄段的特点,个体独立性较差、自制力弱,对群体有较强的依赖性和归属感。因此,在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从众现象比较普遍。“别人有,我也要有”、别人玩,我也要玩”的心理,导致一些大学生购买和使用手机的初衷并不一定是自己真的需要,而是看到同学都买了、都用了,便认为自己也有这种“需要”,自己也购买并使用手机,才能和大多数同学保持一致。

  (2)、心理诉求的需要。一方面,使用手机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社交需求。在现代社会,大学生通过手机通话、发送短信,随时随地与社会网络中的其他人取得联系,获取社会资本,满足社交需求。一般说来,手机上存储的号码越多,每天使用的时间越长,说明社交网络就越大,获取的社会资本也就越多,导致对手机的依赖也就越深。另一方面,借助手机包含的丰富的附加功能,满足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需求。手机不仅拥有通话和发送短信的基本功能,还包含手机上网、音乐、游戏、电子字典等功能。处在黄金学习阶段的大学生,充满了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求,手机丰富强大的功能、满载的信息、方便快捷地传递,无不吸引着大学生的使用。

  (3)、人格特质的差异。有研究发现,“粘液—抑郁质的大学生每月发送手机短信的条数最少,相对而言,胆汁质的大学生每月发送的短信条数最多;而在手机使用时间方面,粘液—抑郁质的大学生使用时间最少,胆汁质的大学生使用的最多。”

  (4)、不良情绪的排遣。大学生处于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缺乏生活的磨砺,心理尚不成熟,性格比较脆弱,情绪波动性也很大。 第二、环境、外在因素

  (1)、学校中,课外活动较少以及大学氛围的影响。大学课余时间充足,虽然这不能确定大学生依赖手机,但也为大学生对手机依赖提供了客观条件。因为大学课程少,加之学校的课外活动不多、种类少,与大学生的喜好不相融合,不能引起大学生的兴趣,许多大学生下课后便无事可做,便把注意力转移到手机上来。 (2)、手机本身的影响。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大量智能手机涌入市场,而且价格也越来越便宜,许多高端智能机也不过千元。随着手机越来越智能化,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大学生易接受新事物,而且大学生在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购买价格不高的手机,是智能手机主要的消费群体。手机各项娱乐功能的拓展对于易于大学生本身具有极大诱惑。

  (二) 、应对策略:

  第一、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健康、有序的和谐校园环境。一方面,学校组织歌手大赛、演讲比赛、运动会等学生感兴趣的文体活动,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还可以满足学生社会交往的需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学校开展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重建自己的交际圈,减少孤独感,增加自信心,从而有利于摆脱手机依赖。

  第二、加强人文关怀,调控学生的不良情绪。大学生都处在心理尚不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情绪不稳定、波动大。高校在教育时,就该把握好这一点,切实的在

  学生生活中,注入人文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关心,而不至于沉迷于手机中寻找虚拟的关怀,去排解学习的不如意,同学关系的不融洽。所以,因此,为克服手机依赖,高校教育者应给予学生合理宣泄的机会,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的不良情绪得到恰当释放,进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改变手机依赖心理。

  第三、举行大型的讲座,以身边实例告诉学生,手机依赖对人际,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不良影响,使学生把手机依赖不利于自身发展和身心健康发展真正的当一回事,真正的重视它,从何开始正确使用手机,而不是依赖手机。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从自身做起。

  七、调查过程中的反思和收获

  在这个调查过程中,我进一步的知道了手机依赖对自身身心的危害,以往只是知道这一点,但是并没有在真正的数据来使自己信服。但通过这个调查,在真正的数据面前,我不仅对手机依赖的含义、成因及其危害有了较为明晰的了解和认识,而且对手机依赖提出了粗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增强了我对宣传手机依赖对身心造成的危害的愿望,我要让身边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一点,并且能够慢慢的走出手机依赖,合理的使用手机,趋利避害。在这里,真心感谢和我一起调查分析的小组成员,还有参与本次问卷填写的同学。

对手机的依赖5

  现在社会的人,越来越多的依靠着手机,手机整天不离手。

  开会的时候低头玩手机,等公交等地铁的时候低头玩手机,上厕所的时候解决完问题不肯起来,因为在玩手机。

  手机不离手,这就是现代社会的人们对手机的依赖。

  过分依赖手机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坏处。

  首先,长期对着手机屏幕会损坏我们的视力,尤其是晚上躺在被窝里玩手机。

  本来打算十点钟睡觉,结果因为手机,迟迟不肯入睡,最后到了凌晨还没有入睡。

  第二天起床上班,整个人没有精神,萎靡不振。

  其次,沉溺于手机,会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

  人们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甚至有的人已经丧失了与人当面交流的能力,只是依赖着网络聊天软件。

  再次,手机会对人体造成辐射,久而久之,手机辐射会让人掉头发,让人身体素质逐渐下降,处于亚健康状态。

  也许短时间过分依赖手机对人身健康造成的损坏不明显,但日积月累,积累到一定程度,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最后,手机会使人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有问题首先不是自己思考,而是向手机求助,上网搜索答案。

  对手机依赖到一定程度,会使你一些能力丧失。

  常常在聚会上看到这样的场景,一桌子人都在低头看着手机,顾不上与其他人交流,这样的聚会有什么意思呢?让我们放下手机,抬头面对朋友,与他们多交流多沟通,这样才能有更和谐更融洽的人际关系。

  摆脱手机依赖,从现在做起吧!

对手机的依赖6

  我们所说的“手机依赖”主要是指个体形成的一种对手机的心理渴求和心理依赖,比如说如果手机没有带在身边就会有心烦意乱的感觉;一段时间听不到手机的铃声,就会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等等,这些类似的行为都可以算作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被调查对象中约有60.8%的大学生平时必须把手机带在身边,仅有约2%的大学生平时几乎不带手机在身边。在面对“您在走到离家约100米的地方突然想起手机没有带,您会回去取吗”这个问题时,仅有10%的大学生选择不会回去取;更多的人则选择了“不一定,看情况”和“一定”的选项。而在面对“如果让您克制不用手机,您能坚持多长时间”的问题时74.5%的大学生只能坚持半天或一天。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约49%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会超过3小时以上。这些调查数据可以表明超过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都对手机媒介产生了依赖性。

  通过深度访谈法我们也发现:在大学课堂上几乎每堂课都会听到手机铃声,尤其是人数较多的一些公共课和选修课;其次,无论是在课间喧闹的走廊、食堂还是安静的图书馆,都会很容易看到手机不离手的大学生;也有不少被访者坦诚如果手机忘在寝室就会有心里发慌的空落感,有时候还会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和振动当成自己的手机响声进而去看手机。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大学生对手机产生强大的依赖性?我进行了以下原因的分析:

  一、手机功能的强大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被调查对象中约94%的大学生使用的是智能机。智能机较之普通机的功能更加齐全和强大,它可以满足大学生对上微博、刷人人、看视频、听音乐、看电子书、玩游戏等多种功能的需求。而且现在的智能机可以直接连接到无线网络,大学生可以不必担心手机流量使用超额的问题,从而可以自由的畅游网络。在深度访谈中我甚至了解到有不少大学生认为手机可以代替其他的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的沟通与活动。

  二、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求

  大学是一个大学生在各方面再发展、再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青年人正处于对信息和知识渴求的黄金阶段。他们渴望得到最新的新闻和娱乐资讯,渴望了解交往活动圈子里朋友们最新的动态并与之产生互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78%的大学生会选择通过手机获得最新的信息,手机作为第五媒体以其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特点在一些重大、敏感的社会问题上往往能够抢先于传统媒介,这使得它切实地抓住了受众的眼球。我们也在调查中发现约82%的被调查者在利用手机上网时会最先使用它的社交网络和聊天的功能,这表明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人际交往的工具。

  三、大学生从众心理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喜欢采取从众行为,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减少心理冲突。有不少大学生会出现看到别人玩手机自己也玩的现象。在我们的调查中有22%的大学生会在躺在床上的时候玩手机,接受深度访谈的大学生在面对“为什么躺在床上了还会想玩手机”这个追问时坦诚:寝室其他同学几乎都会在熄灯后躺在床上玩手机,所以自己也玩。

  四、大学生的自控能力有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96%的被访大学生认为玩手机对自己的学习是有影响的,仅有4%的被访者认为玩手机对学习毫无影响。接受深度访谈的大学生也坦承虽然明明知道上课玩手机会影响听课的质量,在图书馆上自习时玩手机会浪费学习时间,但是他们还会控制不住自己而去玩手机。所以自控能有限也会成为许多大学生养成“手机依赖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躲避现实人际交往的需要

  大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活力四射的人生黄金时期,所以大学生们大多都是热爱交际、爱表现自我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大学生群体中也有一部分人是性格内向和缺乏自信的,他们往往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胆怯于表现自我。而现在手机具有的QQ、飞信、微信、人人等强大的人际交往工具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与人交往的平台,这些沟通方式降低了他们与他人正面交际的紧张感与焦虑感,从而他们开始越来越依赖手机与人交往。所以躲避现实人际交往也成为不少大学生产生对手机媒介产生依赖的原因之一。

  不可否认,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手机确实为大学生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手机的广泛使用也拓宽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但是它也的确给有“手机依赖症”的大学生带来了许多伤害。长时间使用手机带来的电磁波辐射以及大学生使用手机时固定的身体姿势和重复、机械的运动,会引起躯体不适症状,不利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分场合的在上课、自习等时间玩手机会使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极大降低,影响大学生的学业;长时间地使用手机会导致孤独、抑郁、封闭等不良心理或行为。

  所以,大学生应当正视自己对手机媒介过度依赖的问题,要以积极的态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控能力,从而严格规范的使用手机。此外,学校和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也应当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引导。

对手机的依赖7

  最近,“手机依赖症”的话题再次引发了社会热议。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一家人聚餐,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聊聊天,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有网友开玩笑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睡觉前在床上你会做什么?是窝在被窝里在微博上刷屏,还是瞅两眼流行的视频,或是在手机上点击着微信?在一个个不眠之夜,越来越多的人在临睡前拿起手机做这些事情。

  睡觉前玩手机人

  看电子书、刷微博、聊微信、玩游戏、购物……智能手机层出不穷的新功能,让人们和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同时也埋下隐患――一不小心就会被手机“奴役”,患上“手机依赖症”。

  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最近发布的20xx年中国城市通信行为研究报告里提到,62%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睡觉前玩手机,主要在浏览网页、用即时通讯工具聊天、使用社交网站等。另外人们最常在上下班途中玩手机,这个比例高达75%。

  易发于白领人群

  “‘手机依赖症’严格意义上说是一种心理疾病,这种症状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心理不适应状况出现增多趋势,特别易发于白领人群。”宜宾肛泰肛肠医院副主任医师吕宝才表示,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无意识中手机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来电数量突然减少或手机丢失的情况下,通常会出现相关症状。“一旦没有人发短信或者打电话来,心里就会感觉很失落,产生自我挫败感。”

  吕宝才说,还有一部分比较活泼开朗的人,纯粹的属于是爱玩族,喜欢在网上进行各种各样的网络活动。久而久之,也就具有“手机依赖症”。

  手机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好玩,它开始占据甚至侵入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手机依赖症”的一员,要是哪一天你要是叫他不玩手机了,就是一种要死要活,没有精神乐趣的萎靡状态。

  文科女生依赖手机严重

  女生更易于接受时尚的事物,特别是随着手机上网功能越来越强大,一些女大学生“手机达人”整日用手机登录QQ和个人空间,玩“种菜偷菜”等游戏,文科生由于课程压力比较轻,加上擅长社交,所以一些人晚上更喜欢用手机狂煲“电话粥”。与此相对,理工科的男生由于课程众多,专业的限制,对新鲜的事物的敏感度不太高,加上其严谨、务实等原因,通常对用手机这种工具的依赖症比较小。

  “我现在‘菜龄’有8个月了,用手机偷菜就是很方便,我会在手机上设定闹铃,有时候到半夜设闹钟起床收自己菜或偷别人家菜。”大二的罗同学说,总感觉偷菜的时候是极其高兴和激动,当然也会因为自己的菜被偷,而心情沮丧,反正用手机偷菜的游戏已经成她的一种精神寄托。

  危害:

  影响新陈代谢

  据吕宝才介绍,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但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微信聊天、手机QQ等网络活动,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容易忽略疲劳感

  人们在玩手机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身体的疲劳感,事实上,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眼疲劳;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会造成颈部、手臂肌肉疲劳;而长时间过度使用触屏手机,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腱损伤性症状群,包括手指、手腕关节疼痛无力,动作不灵活等,形成所谓的“触屏手”。

  社交受到严重影响

  吕宝才指出,如果一味依赖手机,深受手机影响的话,会给我们很多人的心理和社交带来严重影响。“朋友们在一起,全都低头不语,手机成精神寄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这样疏远了,自己在无形之中建造了一座心墙,这座无形的心墙,往往就会成为我们前进的最大障碍。”

  削减思考的能力

  吕宝才介绍,手机会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长此以往甚至会让人们患上类似“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注意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思维不断被打断,这大大削减了思考的能力,让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此外,过度关注手机还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外间的一切变化,随时可以接收得到,让人难以安定。“即使是在休假的时间里,也与手机形影相伴,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其实这样做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

  怎样摆脱“手机依赖症”

  中小学生最好不配手机

  吕宝才介绍,和其他类型的“上瘾”相比,手机上瘾的纠正更为容易些,人是否被手机“奴役”,关键在于自控能力的强弱决定。

  “中小学生自制力不强,家长应该加强监管。”吕宝才表示,对于初中以下的孩子,家长最好不要给其配备手机;如果给孩子配了手机,应该严格控制其手机上网流量,并约法三章,如上课时间不许玩手机等。

  吕宝才建议说,由于中小学生的自制能力不强,家长们最好不要给孩子买功能太多的手机,最好的就是那种只能简单的'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的手机,这样可以人为地减少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手机对孩子们的影响。

  将生活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对于成年人,吕宝才建议大家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尝试着离手机远一点。“很多人上车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机来玩,其实完全可以静下心来,看看车外,放松一下身心。”

  吕宝才表示,解决“手机依赖症”的关键在于找到生活重心,从充实自己的生活开始,尽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机上。“要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交流,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可以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郊游、健身等。如果对手机依赖过于严重,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以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试着不带充电器

  你可以尝试不带充电器,逼着自己减少手机上网(这个很耗电)的时间,这个办法很有效。换一个非智能手机,功能单一、无复杂操作……对手机依赖的毛病或许慢慢就没有了。

  “手机依赖症”小测试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手机依赖症,做做下面的测试吧,如果以下问题有一半以上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已经患有“手机依赖症”。

  1.你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2.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你会不会感到不适应,并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是否有未接电话?

  3.你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

  4.接听电话时你是不是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

  5.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6.你是否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

  7.你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吗?

  8.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讯号时,你会不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而且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

对手机的依赖8

  一些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使用电子产品,比如说平板电脑之类的,虽然小孩子用这类电子产品玩游戏玩的乐不亦乎,但是这种产品对小孩子的成长特别不好,首先它限制了小孩子的逻辑思维,所以家长一定要警惕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成了手机控,尽量不要让孩子经常接触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

  可能许多家长最初给孩子手机是出于好的愿望,但是随着事情发展的方向背离了家长的期许,手机开始给家长带来了一些烦恼,比如说很多小孩子玩手机从而视力下降,脊椎出现问题,还有些严重影响了学习,上课玩手机回家也玩手机,完全沉浸在个人的世界里,脱离了和周围人的交流,那么这个时候家长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第一次接触手机的时候可能是出于对这个产品的探索好奇的阶段,接着是寻求安全和反应赞扬等本能的发展,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让人们不可自拔的东西都是满足了人的本能的一些东西。随着高科技的进步,如今手机里面的功能种类繁多,而且手机十分地方便携带,这些都能满足孩子对此爱不释手的原因。

  随着手机的智能化更多的孩子深陷其中,如何让孩子合理地利用手机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长期沉迷于手机的一些不好的东西,尽量能够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尝试阻止它长期地触碰手机,接着就是尽量地培养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课余时间能够有一些活动,这样逐渐地就会减少孩子对手机的依赖性。

  最好是在家长给孩子配手机之前就要跟孩子做好思想工作,尽量给孩子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功能的手机,如果一些比较高科技的智能机孩子有更多地诱惑,更容易深陷其中。其实给孩子配用的手机只要能够满足基本的通话和短信功能,让父母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联系到孩子即可,如果给孩子选择太好的手机,还会形成一种攀比的现象,助长虚荣心,这样也很不利于孩子成长。

  如何让孩子摆脱手机依赖综合症

  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大学问,家长和老师们都要格外的注意相关的问题,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下面是我们学大教育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如何让孩子摆脱手机依赖综合症,快跟着我们学大教育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的内容吧。

  “低头族”是一个新兴名词,就是整天与电子产品为伍的人,整天低着头在操作。现在的拥有手机的小学生越来越多,如何让孩子原来手机依赖综合症呢?

  手机的出现绝对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杯式的发明,给人类社会的沟通与交流带来了语言无法尽述的方便。但与此同时,由于人类进化历程的不断递进,对科技产品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无论身心都溶入到了电子时代的机器齿轮传动中,抽身已是欲罢不能,具体表现即是人类染上了各类工业病征——“手机综合征”就是现代社会人们凸显的典型集体病征候。而“近半申城小学生将手机视为上学期间的必带品”告诉我们——“手机综合征”正在向低龄人群逼近!

  随着手机功能的层出不穷,发短信、玩游戏、听音乐、上网、看电影等可谓无所不能。而所谓“手机综合征”,是因为近年来出现很多人不知不觉对手机产生依赖的情况,一旦手机不在身边,就觉得心理上空虚、紧张甚至是恐慌,在肢体上具体的表现是有些人出现拇指自觉颤动、幻听、肘管炎等症状。专家们认为这是一类心理疾病,而调查表明,易患“手机综合征”的往往是青少年人群。

  小学生们带手机去上学,有方便家长随时与之联系的好处。但小孩子的自制能力比较差,一旦拥有手机,便有可能好奇于手机的各类“好玩”功能,一旦上瘾沉迷其中,就患上了“手机综合征”。同时,因为手机屏幕小,频发短信息对视力有一定伤害;而且手机辐射会对人体机能也有一定伤害,国外的实验室实验表明,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刺激大脑神经,造成紧张性头痛、忧郁。如此,即使刨除手机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不说,单就对其成长发育阶段的身体而言,其危险已经是很大的,必定会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具有方便人们交流却同时带来依赖性的双重性。手机本是工具,但是现在这个工具已经影响了我们有些人的行为和心理,就像很多科幻片描述的那样,本来是人创造了某种工具,但最后这个工具却控制了人类自身。其实,手机本身并没有问题,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所以,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在孩子们心智尚未成熟发育的时候,在主观上尽量晚些少些让他们接触这类工具?

  治疗或预防孩子患“手机综合征”的关键,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要让青少年正确认识生活的重心和方向,适当对他们使用手机进行限制,避免把心思集中在玩手机上。更重要的,就像上海的绝大部分学生、老师、家长表示希望的那样,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课程,发挥媒介学习在基础教育中的影响与作用。如此,小学生们用手机,才用得安全,用得放心!

对手机的依赖9

  你是不是无手机恐惧

  手机快没电了或是忘带手机就会焦虑不安?不用太紧张,美国心理学家的调查显示,有“无手机恐惧症的人不在少数,而且女性患者数量是男性的3.6倍。无手机恐惧症的症状包括不愿意关机、时不时刷屏、经常充电、如厕也要随身携带手机等等。

  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是属于这类人群,那么下面就一起去做一个实验看一下吧!下面20道题,每题按照程度轻重用1至7分来回答,1代表绝对没有,7代表非常赞同,最后得分越高,意味着无手机恐惧症越严重。如果最终得分在20—60,那么你的无手机恐惧症还算轻微;60—100,已然中度;如果100分以上,那你的无手机恐惧症已到晚期。问题如下:

  1.不经常用手机接收信息就会觉得不安;

  2.想查看手机信息而无法看时会觉得恼火;

  3.无法获取手机上的实时新闻、天气等信息会紧张;

  4.当想用手机而无法用时会恼火;

  5.手机快没电了会不安;

  6.如果每月套餐中数据流量用光会感觉恐慌;

  7.如果没有信号或者连不上Wi-Fi,会不断查看或重新连接;

  8.如果在某个地方无法用手机就会呆不住;

  9.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查看手机就会强烈渴望看一眼;

  (如果没带手机请回答)

  10.会觉得焦虑,因为没法与亲朋好友实时联系;

  11.会担心,因为亲朋好友联系不到我;

  12.会紧张,因为无法接收信息和电话;

  13.会焦虑,因为不能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

  14.会紧张,因为不知道是否有人会找我;

  15.会焦虑,因为与亲朋好友之间的持续联系被迫中断了;

  16.会紧张,因为无法连上在线身份;

  17.会觉得不舒服,因为无法更新社交网站信息;

  18.会感到不知所措,因为无法获取各种信息更新的通知;

  19.会觉得焦虑,因为没法查看电子邮箱;

  20.会觉得别扭,因为完全不知道该干什么。

  幻听耳——压力释放才是消音器

  频繁使用手机后,常会听到短信或电话铃声响动,确认后却发现手机没有任何提示。特别是些工作经常需要使用手机的人群,手机铃声响起就意味繁忙工作的开始,更容易“幻听。其实这是长期的压力导致的听力错觉。

  “手机幻听是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生的。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过于紧张或对某事、某人或某个消息过于期待,都会引起“幻听。建议每隔一段时间换一种铃声,防止长期单一铃声的刺激。另外,出现“幻听后要多注意睡眠与休息,做一些帮助减压的事情。只有真正的放下压力,才能完全改善这种现象。

  眼中风——抓住90分钟黄金期

  一网友因为长期玩一款需要集中注意力找图片不同之处的手机游戏,被诊断为“眼中风。“眼中风又叫“眼梗,与“耳梗、“心梗一样,是一种血管病变。其全称叫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即血栓造成栓塞,引起视网膜动脉区视网膜缺血。

  “眼中风多数情况是有征兆的。因为血管栓塞前,可能会先痉挛。此时患者多感觉黑影飘动,一阵一阵地看不见,即一过性视力下降。发现后即使视力恢复,也要到医院检查。

  患者出现眼球顿时没有光感,一片黑暗,视力变成零时,则怀疑是“眼中风,应立即到医院就诊,确保90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因为若视网膜中央动脉完全阻塞超过90分钟,光感受器细胞就会完全死亡,导致不可逆转的失明。

对手机的依赖10

  “躺在床上玩手机”这个场景对很多人来说极其熟悉,自从智能手机普及后,睡前刷微博、看资讯,第二天睁眼第一件事还是看手机。借用孙思邈的养生观:懒事亦称“瘾”,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叫做瘾。对此, 英国科学家也指出,这种手机心理依赖,也是一种网瘾。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国际照明研究中心(LRC)“光与健康”项目带头人马里亚纳·费格罗教授介绍,晚上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的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使睡眠发动机的褪黑激素减少22%。

  影响不止如此,长此以往形成了心理依赖,和网瘾、烟瘾的本质差不多,一晚上不玩手机,就会感到焦虑烦躁、总是提心吊胆地害怕错过电话或信息。同时也会危害到眼睛、颈椎和腰椎的健康。

  “这是一种心理缺乏安全感的体现,要靠手机提供的信息来达到价值感的认同,依赖手机中存在的社交网络。”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治疗师彭旭医生这样解释,如不用手机产生了上述的难以控制的“戒断反应”,心理时常处于纠结状态,不妨就像戒烟一样,戒掉这个习惯。

  彭医生建议,不妨把玩手机的时间提前到睡前两小时,告诉自己手机、电脑、电视一天只能选一个,玩完了将大脑腾空几分钟,发呆后就可以踏踏实实地睡觉了。

  戒掉任何的“瘾症”都是需要强有力的克制力的,戒手机也一样。如躺在床上实在管不住去拿手机的手,那么就把手机放得远远的。当如此做法做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睡前不看手机,没有时时刷微博,生活也没有缺少什么。

【对手机的依赖】相关文章:

1.对钢笔的依赖

2.对指甲的依赖

3.对小夜灯的依赖

4.对鼻孔的依赖

5.对小熊的依赖

6.对吸烟的依赖

7.对字典的依赖

8.对奶茶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