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发展

时间:2018-04-06 09:08:51 小学生作文 我要投稿

科技的发展

科技的发展1

现在社会的建筑,是多么了不起,他们是怎样建造出来的呢?我找到了答案。
是人们观察昆虫的建筑受到的启发,人们仔细观察了蜜蜂的巢,发现是由许许多多的六边形组成的,他们排列得整整齐齐且非常紧密,从侧面看就是紧密排列在一起的正六棱样。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实验证明,当圆筒体的物体前后左右都受到挤压,其截面就会变成六边形,所以从力学角度看。六角形是最稳定的。而且多个正六角形紧密排列在一起,中间不留空隙的利用空间和材料。蜜蜂的这一结构,是大自然的奇迹,也是蜜蜂的智慧。现今,这一结构已经被广泛使用于建筑。
现代建筑用的材料,大多数是混泥土。为什么要用混泥土?混泥土是用水泥、沙子、砂砾、小石头混合制成的材料。在混泥土里加水后,他就会变成粘稠的半流体,并慢慢的凝固成坚硬的固体,非常适用于建筑。而且,混泥土具有便宜、耐用、耐压、耐水、耐火、可塑等多种优点,其原材料也随处可见,所以混泥土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另外为了弥补混泥土易断裂的缺陷,人们又制造了钢筋混泥土。利用钢筋增强了混泥土的抗拉能力。混泥土的强度得到了提高,其也更加广泛了。著名的悉尼歌剧院就是用混泥土建造的。人类巧妙应用智慧和大自然,创造出各种奇迹。

科技的发展2

  飞速发展的科技,改变着整个世界;日新月异的交通、武器、期待着明天的美好和和平。

科技的发展

  我很幸运是一个九零后出生的孩子。我每次双休日就在家里看电视。我们家在我二年级的时候买了一台液晶电脑,买来的时候,虽然我那时还不太清楚电脑是什么东西,干嘛用的,但我还是很兴奋。到后来,我清楚的知道,电脑连网后可以查资料、完游戏、上QQ……所以我开始渴望自己家里的那台电脑马上连网,连作梦都盼着上网。但是由于家里经济比较困难,还要买房子、买汽车,所以迟迟没有上网。

  有一次吃完饭,我们全家围在桌子边谈话。我说了一句:“咱们家什么时候上网啊。”爸爸说:“上网,上网,就知道上网。爸爸小时候,连电视都很少看。那时我们整个村子就只有一台电视机。到了晚上,一大堆人都围在村里的那台大电视机前面。想看一次电视都好不容易。”爸爸点燃了一支烟接着说:“爸爸有一次,为了看到电视,下午4点就等在那儿看电视,等了将近一个多钟头才看到了电视,那边挤满了人,有大人,有小孩,也有老人。哪像你们现在,在家里就能看电视,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电脑,在那个年代是闻所未闻的东西,电话都不是家家都有的东西。现在你还吵着要上网!”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想:比起他们起来,我应该是很幸福的吧!

  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手机更是每个成年人必备的东西。。就连电脑也走进了千家万户。

  说起电脑技术来,爸爸妈妈是根本比不上我的。他们连什么游戏啊,QQ啊都是一窍不通。电脑里的软件啊,磁盘啊也都不知道。根本就是一个电脑盲。嗨,也不能怪他们,谁让他们跟电脑的接触少啊。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以前马路上一辆辆自行车,到现在都变成了一辆辆汽车。我相信,将来的今天,科技将越来越发达。就用我们的双手与大脑去创造吧!

科技的发展3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科技尽闪璀璨之光。

  “神舟五号飞广袤,携手向前梦飞翔。十年科技猛发展,璀璨之林尽亮光。”我总以为,有春风拂过的地方一定会留下生机盎然,因为春风的柔情里满含着活力;我总相信,有你走过的地方一定会留下阳光明媚,因为你的笑容是那么名朗而自然,而科技,科技走过的地方又会留下什么呢

  在此,我不想说从远古的钻木取火到今天的电子打火经历了多少次改造的过程;我不想说从古人的徒步远行到今天的太空遨游倾注了多少科学家的心血;我不想说从40年代庞大的计算机到今天的掌上电脑走过了多么艰辛的历程,又注入了多高的科技含量,“科技处处在身旁,突飞猛进发展强,敢于探索尽观察,美好未来共相望。”我只想用我所看到的和我所经历过的来谈谈科技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有多么的重要。

  当然在科技建设中少不了科学家的存在。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6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

  弹元勋”。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航天事业钱学森,两弹功勋邓稼先。为国为民呕心血,见证成长科技连。”他们的成功理所当然的源于科技,科技也就这样留下了见证中国成长的脚印。

  记得很久以前,手机的用途几乎只有打电话,可是前几年,手机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仅外观漂亮多了,而且用途也多了,可以用手机拍照、开会、上网、发短信息等等一系列的事情,。这让我们的生活更为方便,也让我更加领会到了科技的力量。

  作为一个小学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创新。人类得益于科技,科技得益于创新,创新是科技的灵魂。现代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茶余饭后,人们总也少不了聊上几句“基因技术”,从基因工程“让人活到一千岁” 的梦想;到纳米技术“包你穿衣不用洗”的诺言;从人工智能“送你一只可爱机器狗”的温馨,到转基因技术“让老鼠长出人耳朵”的奇观。这基因技术中蕴含着大量的科学技术等待着我们创新发现。 这些新科技正在逐步地改善我们的生活。“创新科技改生活,探索发现建强国,风风雨雨刀锋走,科技之光尽闪烁。”从曾经一个刚刚起步的改革开放的国家到现在的拥有领先的科技水平的大国,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多少的困难与坎坷,但是我们的祖国还是挺过来了,因为我们的祖国坚信——科技不仅改变命运,还可改变未来。催征的

  战鼓已经敲响了,让我们携手向前,再向前;让科技离我们近些,再近些;让我们把科技推得高些,更高些……

  回望文明的历程,是科技之光扫荡了人类历史上蒙昧的黑暗,是科学之火点燃了人类心灵中的熊熊的希望;科技支撑了文明,科技创造着未来,而未来在我们手中。让我们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让我们在未知的道路上漫游,让我用我们的创造力将我们居住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科技的发展4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不过,这些变化并不都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科技发展也给人类带来了新问题。

  当然,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利是有目共睹的。在古代,在没有科技的封建社会,在距今几十万年的远古时代,人们甚至过着茹毛饮血、以树为巢的生活。那时,没有电脑、电视,没有高速交通工具,缺少现在看来必不可少的电子用品。如果没有科技的发展,古代人便会逐渐退化,人类也就不会进化成今天这唯一的高等动物。科技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给我们的哦生活时时处处带来方便:出门可以坐车、坐船,甚至乘飞机,不必像古代人那样徒步行走,为赶到另一个地方有的需要几年的时光;夜晚有了灯光,不再需要过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想了解各地新闻,可以打开电视、登陆因特网,而在没有科技的古代,一个地区发生的事情有可能在几年后才能被另一个地区的人知道……

  不过,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科技发展有利,也会带来弊端。就拿现在全球变暖这一世界性问题来说吧:汽车是越来越普及了,而成千上万汽车的燃料燃烧后排除的有害气体(汽车尾气),这些有害气体会破坏地球的臭氧层,直接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川融化,十余种动物灭绝。以后,上涨的海水还会威胁上海等多个沿海城市,使他们被海水淹没!科技发展的弊端还有很多,有些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有的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科学技术的发展,利很大,弊也不少,但我认为,只要人类将科技向改善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向有利人类健康的方向发展,向节约地球资源的方向发展,总有一天,科技发展会变得利大于弊。

科技的发展5

  摘 要:高校发展科技企业是高等教育职能扩展与完善的必然结果,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高校自身的良好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鉴于高校办企业的实际困难和各种障碍,针对目前中国高校科技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以无形资产入股发展科技企业的一些探索,以此作为高校发展科技企业的主体类型,使高校处理好教学、科研与发展企业三者间的关系,实现三方共赢。

  关键词:高校科技企业;高校技术;无形资产

  高校科技企业是中国高校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历史产物,是中国技术创新体系中最有活力的部分,也是高校实现技术转移的重要途径。尽管由于各种原因,中国高校科技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个从鼎盛到全面收缩的过程,但高校科技企业的继续发展已成为不可回头的事实。本文是以中国基本国情为依据,从高校在中国技术产业化中的地位入手,全面分析高校科技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对应两者提出无形资产入股型高校科技企业的一些设想,旨在为高校探索出一条扬长避短的兴办科技企业之路。

  一、高校科技企业的功用

  中国社会企业普遍科研经费结构失衡,缺乏研发力,设置技术开发机构的比重严重偏低。且技术采用能力弱,与高校技术积累差距大,远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高校在中国研发活动的执行部门人员配置中,占绝大比例。加之高校中技术开发机构比重大,科技产出率高,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供给源。高校兴办科技企业的本质即在构建技术吸纳平台,由此保证高校科研成果在有效时间转化和产业化,将高校的科技资源转化为国家的经济资源。高校科技产业历史性的承担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任务,承担着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发展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国家的重任。

  纵观高校科技企业的发展历程,其作用可总结如下:

  (一)丰富大学理念。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作为大学理念,大学精神核心的大学自治、学术独立、教授治校、通识教育一脉相承,从未中断。但大学理念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是一个不断发展、充实与丰富的过程。目前,全球范围内高校正在或已由教学和科研两大功能向为社会服务的第三功能延伸。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大学也从社会边缘走向中心,日益突现其社会服务功能。高校科技企业作为实现中国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主要途径,发展了中国大学的大学理念,拓展了大学理念的内涵。

  (二)优化产业结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正处在攻坚阶段,迫切需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高校科技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区域性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校企业以其凝聚的高新技术在推动中国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中发挥极大作用,对调整产业结构意义重大。

  (三)提供教育经费。20世纪下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扩张与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入学率不断提高,政府的财政负担不断加重,高校经费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高校科技企业的发展,激活了高校的造血功能,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财政对高校经费投入的不足。同时也极大缓解中国高校R&D经费紧缺的局面,增强了学校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高校发展科技企业的困难与障碍

  第一,融资问题。中国高校科技企业目前普遍遭遇资金瓶颈。经统计,全国有5 000家左右高校科技企业,高校控参股的上市公司只有39家,绝大部分高校科技企业很少或无融资渠道。中国高校科技企业的经费来源比较单一,大都是在国家没有投入或投入很少的情况下,依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的。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高校科技企业的发展。这使高校企业与社会企业竞争时,处于极不利的地步。

  第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畅。高校企业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必须按照市场的规则运作,这种运作涉及到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财务控制、资本运作、法律法规等问题。它与学校的管理体系完全不同,要求由熟悉管理技能、具有决策能力的职业企业家来经营和管理。而高校企业的管理人员多是从教学、科研和行政岗位而来,人员的知识结构不适应企业发展,不利于企业成长。大多企业的内部组织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资本投入和撤出机制。由于高校企业缺乏完善的投入和撤出机制,经常导致企业决断和管理的滞后,影响了它的运行机制与效益。

  第三,市场开发和扩张能力的有限性。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地开发扩张,不断追加资金。高校并不是一个投资主体,除拥有一定的人力、技术资本外,很难筹集到巨额资金来扩张企业。这一阶段,企业的重心在市场开发,需要大批市场营销专家,需要进行科学的市场研究、营销策划等,但高校的社会分工和社会使命决定了高校不可能将校办企业的发展问题与教育问题同样对待。同时,由于校办企业规模扩大、投资风险加大等原因,多元产权结构已成为必然,相应出现建立科学治理结构这一要求。治理结构的设计是复杂和专业的问题,而这显然非高校的强项。高校若作为校企的参股者,对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无绝对决策权,很难使企业按自己的目的和宗旨发展。

  鉴于高校办企业的困难和各种障碍,高校必须积极探索,选择恰当的企业类型,使其真正成为高校技术产业化的平台,为国民经济更好服务。

  三、无形资产入股型科技企业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创建以无形资产入股的科技企业也是实现高校技术转移的一个具体方面。高校无形资产的转移可以快速把高校技术、成果、专利等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革新与进步,实现技术研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与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实现高校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高校的无形资产包括:技术成果、技术产品、技术专利;信息、理念、创意等认识和思想层面的研究成果;技术人员的流向、培训、鉴定、诊断等。高校可以其拥有的无形资产,与企业联合,共同组建科技企业。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与企业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市场营销能力联合,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该模式通常是高校和企业之间为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而进行的合作模式。高校以将技术作价出资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投资,而企业在获得新技术产品收入后,按合同比例给技术方提供相应收入。较为典型的合作方式有共同开发和委托开发[1]。共同开发是指企业在项目应用和开发研究阶段除了投入资金外,还进行了人员的投入。而委托开发是指在成果进入中试阶段之前,企业仅仅只投入资金。对于合作开发阶段来说,高校面临的研究成果后期开发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也较大,最好的合作模式莫过于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发。

  高校通过技术股权方式入股,使高校的技术和资本市场直接对接,高技术的注入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进入企业,使社会企业由传统产业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企业界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也使高校利用企业市场优势实现成果的有效转化。高校以技术入股形式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依法管理技术股份,并按国家规定将一部分技术股份带来的收益奖励给技术人员,使学校、教师及科研人员、企业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了科技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又使外部企业在技术上得到了保障,这使科技成果转化实现 “带土移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无形资产入股与陕西均利、金坤集团、中国农牧业国际合作公司等企业组建“农大德力邦”、“杨凌金坤”、 “杨凌高科”等20多个公司。学校以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入股,折价7 000多万元,吸纳社会资金7.7亿元。在种业、家畜胚胎移植、节水农业等领域开展科技成果经营,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1]。也是高校以无形资产入股组建科技企业(公司)的成功代表。复旦大学目前拥有8家超过亿元的高科技企业,在复旦系众多企业、公司中,复旦大学股份最多的30%,其余的都在8%~10%之间。复旦基本上是以无形资产和技术入股,除了最初的必要孵育经费之外,学校并不支付其他投资。

  高校以无形资产入股创办科技企业需建立科学的技术转移机制,制定合理的技术转移管理规范,组建技术转移的管理和工作团队。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转移平台。高校创建无形资产入股的科技企业,必须以高校有健全的科技中介机构和技术转移机制为前提。美国大学的技术转移十分规范。以斯坦福为例,该校成立专门负责技术转让的管理部门(OTL),负责组织和实施全校技术与发明的专利申请,统一支付费用,并从专利许可中提取15%,作为专利申请和技术转让的`开支。OTL以专利许可在创新企业占有股权,适当时机将股权转让,收回现金[2]。

  高校以无形资产入股创办企业优于高校直发展科技企业之处在于:第一,高校以无形资产入股发展科技企业仅需高校科研优势,无须资金投入,解决了高校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也解决了高校以资金形式投资遇到的各种问题;第二,高校的科研、教学与经济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有效促进教师科研能力增长与捕捉新研究点的敏锐感知力。科研能力的增长又促进其教学视野的扩大及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将产业界一线的最新需求、动态等传递给学校,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及时调整,使学校教育与国家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第三,以无形资产入股组建科技企业,有效规避了高校风险,完善了高校的投入撤出机制,使学校的风险降到最低,也避免了学校直接管理企业的不足,轻松分享科研成果产业化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第四,以高校教师研究的成果和技术、以及教师、科研人员本身作为资本,充分体现了“知识就是资本,科技就是生产力”的信息时代的特征,大大提升了高校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稳定了教师队伍。深化了教师对科技和经济关系的认识,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创新意识,科研创新敏感度与能力,进一步促进其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麦.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与实践[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xx,(5).

  [2] 严全治,席新.美国大学的科技资源配置及其效益[J].比较教育研究,20xx,(3):14-17.

科技的发展6

  内容摘要:在现代科技发展对教育体制的巨大冲击下,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本文就现代科技发展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诸多方面的影响展开论述,阐述在现代科技作用下的高校公共艺术的宽泛特征和基本要求,提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适应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 键 词:现代科技 公共艺术教育 实施

  高等院校是世界各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培养适应现代环境的高素质人才无疑是各国高等教育都面临着的严峻挑战。艺术是人类高级的精神活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状况理应为我们所关注。

  一、 现代科技发展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影响

  科技革命引发社会各方面的重大变革,促进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现代科技发展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现代科技发展对宏观教育体制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影响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产业结构变化和生产方式变革的同时,对技能教育提出很高的要求,需要人们学习更多新的知识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具体的教育实施过程中科技信息量的增加、学科的细化,必然会影响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

  培养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公共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教育体制的调控是否合理、得当,直接影响到公共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以及教育整体目标的最终实现。

  2.现代科技发展对高校结构的影响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校体制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热潮的到来,相当多的高等学校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重组。中国现有的“综合性大学”是从一个个专业学院演化而来的,涵盖了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专科性大学,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都力求开创自己的办学方向,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大学办学的个性化、综合化和国际化,并建立起一个适应新世纪社会变化、注重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体现终身教育思潮的高等教育体系。

  但是,我们在重视优势学科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边缘学科,尤其是公共艺术教育,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重视不够、体制不健全等问题。

  3.现代科技发展对艺术本身以及欣赏者个体的影响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在过去任何一个时期对艺术自身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是艺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决定因素。西方美术史上从文艺复兴到印象主义,其中科学技术对美术的影响可见一斑。但是,在科技发展促进艺术进步的同时,也给艺术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滥用现代科技手段大大削弱了艺术的本质审美特征,消极的、标新立异的、哗众取宠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现代艺术当中层出不穷;艺术自身发生变化的同时,对艺术的欣赏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如何给予客观的评判、正确的引导,是新时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二、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作用下,其性质的宽泛特征和基本要求

  1.公共艺术教育的普及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接受公共艺术教育的权利,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开设多门艺术类选修课配合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现在国内很多高校明确规定大学生必须完成艺术类选修课的学分,用相关规定来要求学生参与,以达到对全体大学生进行普及性艺术教育的效果。

  2.公共艺术教育的侧重性

  在普及中提高,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培养。实际上,这是一个从知识积累到能力培养的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绪,以及对艺术作品的批判性理解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接触艺术的空间,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发展打造了一个可供调节的知识平台。

  3.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互补性

  公共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功能是互补的,两者的融合能够弥补各自的缺陷。在公共艺术教育中渗透科学的方法和精神,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实现融合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培养人才的整体素质,要把公共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各自的单一目标整合到总目标中来,达到教育的完整性要求。

  三、 公共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体系

  针对现代科技冲击下的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改变高校现有公共艺术教育的落后现象,在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还要根据我国高校自身特点,构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以确保公共艺术教育顺利实施。

  1.明确公共艺术教育目标、价值标准

  公共艺术教育和专业的艺术教育应该有所区别。我们要明确通过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艺术判断力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而不是像专业艺术院校那样过于注重对学生艺术技能的培养,同时也不能借用其他学科那种固定的标准来衡量普通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

  艺术素质教育是以通过艺术来塑造人的灵魂、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作为一种特殊教育,公共艺术教育既应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规律,也应遵循艺术教育本身的规律。公共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是以音乐、美术、书法、影视、舞蹈等艺术手段和内容,来培养大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基本能力为目的、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艺术知识水平的提高为己任,同时适应现代科技发展需求,做到与时俱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

  2.构建合理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达到教育标准实现教育目的的有力保障,这体现在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等方面。

  就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现状而言,在知识结构、层次结构、审美结构层次等方面都有待于改进。从普及到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相应的课程,在课程的内容选择上下功夫,注意和现代科技发展保持同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电脑的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在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印刷制版等领域广泛运用,这些都是与人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大学生有必要对它们有所了解。同时做到难易适度,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相关的教材和读物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得以顺利实施,确保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与质量。

  3.创新科学的公共艺术教育方法

  第一,注重从学生兴趣出发,注重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方面,要向学生介绍理解作品所需的相关素材,如作者的人格个性、人生经历、时代背景、宗教知识等;另一方面,必须要不断启发学生对于这些经典作品的个人理解,培养他们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第二,摒弃标准答案,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审美热情和潜能。艺术欣赏实际上就是认识事物、把握创作者思想意图的一个过程。艺术欣赏课最终不仅要丰富学生审美情趣和拓展其文化视野,而且还要使他们深入艺术的精髓,使他们懂得怎样靠自己的双眼去洞察人生的艺术和艺术的人生。

  第三,教学形式上,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当前校园内所关注的审美问题,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安排教学。

  第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增强课程的实践性。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只有掌握这种语言,才能真正读懂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内涵,提高欣赏水平。所以通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课外美术小组,使学生走近绘画,了解美术语言,亲自体验绘画过程的情感活动,然后和欣赏美术作品结合起来,其效果是非常好的,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第五,通过艺术欣赏教学,使学生掌握艺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只有当学生自己掌握了比较科学的方法时,他们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比较是艺术欣赏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尤其是作品的艺术风格技巧方面,如不同的画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常常不易用文字语言来描述清楚,但如果把这些作品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各自的艺术特点就容易区分开了。在艺术欣赏中不要孤立地对待一件作品,而是要和其他作品联系起来看,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比较,以此启发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四、建设高素质公共艺术教育教师队伍

  目前公共艺术教育教师队伍良莠不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自身文化修养差、文化底蕴不足、科研能力不强、敬业精神与教学能力欠佳、教育思想观念滞后等问题。加强管理与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水平,确保这支队伍的良性发展,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做好导向作用。

  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发展对高校公共艺术的促进作用,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创新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模式,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体制。

  参考文献:

  [1]马国俊著《论大学国民性艺术素质教育》,原载于《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1 月

  [2]刘德富 张朔著《在并校改革中推进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原载于《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xx年4月

  [3]杨涛著《试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美术欣赏课》,原载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年6月

  [4]张小册著《深化高校美术欣赏课的艺术思维》,原载于《中国美术教育》,1999年5月

  [5]沈家华著《关于高校开设美术欣赏课的思考》,原载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xx年3月

  [6]金玺铎著《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发展及其功能》,原载于《吉林教育科学》20xx年9月

科技的发展7

  摘要概述了江西省永丰县农业科技发展中抓好成果应用、建立服务体系、发挥示范园和科技型企事业引领作用,以及加大发展资金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农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研发能力薄弱、创新资金不足、投融资平台尚未建立和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进而提出了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保障机制、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搭建创新投融资平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生产等措施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现状;措施建议

  1永丰县农业科技发展取得的成果

  1.1抓好了农业技术攻关成果应用

  开展了早、晚稻新品种对比试验、测土配方施肥“3414”小区试验、旱育保姆拌种抛栽、水稻“三控施肥”栽培、绿色防控等10余项试验示范;制定了早辣椒、早辣椒套种果蔗、双孢蘑菇、烟叶、高产油茶、白茶和葡萄等七大项目的农业地方标准;发展了智慧农业,引进的惠丰农业以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果蔬生长,发展了大棚、喷滴灌、工厂化育秧等设施农业以及相配套的农艺技术。

  1.2逐步建立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完善了以各级农技推广单位为架构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形成了以专家院校、示范园区为核心,外联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服务体系;建立了“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基地”的科技创新推广模式,依托惠丰农业和温氏养殖项目,为全县蔬菜种植户和生猪养殖户提供良种和良法;探索了产学研结合机制,鼓励和支持农业经营主体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实施技术联合攻关。

  1.3发挥农业示范园和科技型企业引领作用

  该县农业示范园引进的惠丰农业、明珠农业、春晖白茶等企业,18家合作社、60家家庭农场、150多户专业大户,成为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农业科技的“孵化基地”、农民致富的“强力引擎”;绿海茶油、灵华山白茶、绿珠大米和永丰蔬菜等龙头企业,以流转的土地作为生产基地,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

  1.4发展农业科技资金不断加大

  近年来,该县加大了对发展农业科技的资金投入,全县每年落实的农机购置补贴1300多万元、良种补贴约1500万元、高标准农田投资1亿多元、渔业繁育资金700万元。县财政每年用于优质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不同领域的项目资金200万元以上,政府搭建的“财政惠农信贷通”“财园信贷通”等投融资平台,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永丰县农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弊端

  全县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尤其是乡镇农技站人员出现断层现象,仅有的农技人员又从事乡镇其他中心工作,很难满足当前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乡镇的土地流转中心发挥作用不大,种养大户流转土地较困难。

  2.2农业科技研究开发能力薄弱

  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少,成果整体水平较低,部分成果的实用性不强。全县农业科技研发人员不仅总量少,而且学科结构、专业结构均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农业科技人员和科研投入难以适应研究推广的需要。政府及科技部门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表彰奖励少,难以激发广大农技人员在试验、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方面的积极性。

  2.3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

  全县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投入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农业科技投入总体偏小,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幅明显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农业科技工作重争取国家项目投入,轻地方财政配套;科技三项经费用于农业科技发展的很少。由于农业科技投入周期长,商业银行在这一领域的资金投放几乎空白,企业对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80%的中小型企业缺乏科技创新。

  2.4农业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尚未建立

  目前,全县还没有专业的技术创新投融资平台,导致中小农业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成本较高,制约了农业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壮大。

  2.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产学研用”链接不紧密,推广机构与科研院所沟通少,高端技术与生产实际脱节;新品种、新装备、新技术和新模式适于推广的不多,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实际的需要,科技信息相对缺乏,对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供给仍显不足。

  2.6农业发展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由于农户一味追求高投入高产出,在农业生产中过量地使用农药、化肥等投入品,引起土壤侵蚀、酸化;畜禽养殖规划相对滞后,水库养殖随意投放鸡粪等,造成水质富养化;猪场未批先建、粪便等排泄物无公害处理未达标,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

  3永丰县农业科技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3.1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保障机制

  在争取国家对农业投入资金的同时,各级政府积极探讨农业科技投入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并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规范农业科技经费的使用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探索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的投入保障机制,降低投入风险,调动和提升各类社会力量投入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3.2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体制机制,明确农业技术推广公益性、基础性和社会性的职能和定位。深化和完善国家推广机构主导、科研教学单位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元力量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推广体系,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向“强能力、调机制、提效能”转变,严格规范农技推广机构的资格准入,建立农技人员竞聘上岗制度,明确人员职责,量化工作指标,提高队伍素质。立足当地农业特色产业和传统产业,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让农户看有榜样,干有激情。健全“县级专家组-乡镇技术指导员-村组示范户-辐射带动千家万户”农技推广新模式,不断提高农技推广水平。

  3.3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一要培植科技型农业企业。鼓励企业投资农业科技创新,建立高水平的研发中心,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同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的战略联盟;制定和完善与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相适应的财政、金融、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体系;加大农业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二要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发挥农业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各类技术推广机构的人才资源优势和主渠道作用,引进高端农业科研人才、技术和各类资本,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团队。通过深化股权激励、人力资本出资注册、专利所有人技术入股和高层次人才薪酬个税返还等激励政策,优化农业创新人才创业环境。三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打造布局合理、设施良好、教学水平高的农民培训基地;以中青年农民、返乡创业者和农村女性劳动者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等为培训对象,以党的惠农政策、农业专业知识、实用就业技能、正确维权方法和创业本领为培训内容,以模拟示范、现场观摩、实际操作、分析解答和多媒体教学等培训方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新一代知识型、科技型、外向型农民,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科技人才和技术能手,为农业科技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四要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营造学科技、用科技、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良好氛围,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探索农技人员在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增值服务中合理取酬的新机制,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称能上能下,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能的选人机制;体现岗位绩效,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以及适应分级分类管理收入的分配机制。对做出成绩的农业科技人员和科研单位在职称评聘、荣誉评选等方面进行激励。五要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整合示范园资源,完善功能定位,建立集农业研发与推广、体验与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3.4搭建农业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

  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分出一部分作为创新基金;加强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实现政府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金的结合使用,发挥其更大效益。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单位加快创新符合农业技术企业特点的贷款产品,建立健全内控外防风险管理体系,从贷款周期、贷款程序及利率等方面为企业量身打造产品、给予便利。加大对农业科技型企业、科技创业者的信贷支持力度,探索农业科技专利质押融资业务,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逐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农业科技投融资体系。

  3.5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一是研究、制定、出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意见》《农业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加大成果转化资金支持,拓宽成果转化渠道。二是建立农业产业创新激励机制,对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中有创新技术、有产业发展辐射带动的乡土人才进行奖励,激励更多的科技示范户带动推广应用新成果、新技术。三是大幅提高科技人员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比例,下放成果转化的处置权和收益权;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创业和深入农村第一线,让科技成果以最快的速度转化成实际生产力,惠及广大农民和消费者。

  3.6引导科学生产减少环境污染

  一是推广应用低毒高效农药,引导农户安装使用杀虫灯、生物农药、飞机喷药等防治新技术,指导农户对症用药、适时适量使用农药,逐渐减少农药用量;二是引导广大农民大力种植绿肥,使用有机肥,推广应用防酸化土壤改良、配方施肥技术,逐年减少化肥的使用。三是完善“三区”规划,准确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禁养区不得申请报批新建养殖场,一律禁止进行任何养殖生产,并对已存在的养殖场(户)逐步实行无条件关闭取缔;限养区限制报批新建养殖场;限养区内实行限制性养殖和畜禽污染物总量控制,并逐步退出养殖业,现存的养殖场新建大中型沼气池,对畜禽排泄物进行无公害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科技的发展8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建校60 余年来,为我国培养高级军事技术人才、发展先进武器装备发挥了开创性作用。目前正致力于全面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努力办成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高地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1977 年,钱学森提出,国防科技大学要有自己特色,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属国防尖端科技需要的材料,如复合材料,是尖端发展方向,我们就办,当仁不让,拼老命也要干。1978 年,他在提出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应该包括7 个方面时,在第五方面专门谈到各种材料工艺,还有材料科学里面的尖端。从那以后,材料科学在国防科技大学始终健康发展,其轨迹可以透过《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发表的论文窥见一斑。笔者通过网上浏览1993 - 20xx 年区间的《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分类的论文进行了归纳分析,试图感受该学科的发展,捕捉其研究方向和成果,并判断其学术活跃程度等。

  1 论文彰显材料学科的学术特色

  国防科技大学材料学科正如钱学森所期待的那样,科研方面以高性能复合材料为特色,研究体系覆盖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等。这些特色,在网上学报能见的材料学科论文上有充分彰显。“复合材料”出现在标题中有47 篇,出现在关键词中至少有50 篇次,而且贯穿22 年间。

  1. 1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方向

  在所有材料学科论文中,各种聚合物作为关键词出现频度达51 篇次,其中最多的“聚碳硅烷”出现在标题和关键词中有20 篇,出现在摘要中有28 篇。涉及各种碳化物的至少有41 篇次,其中“碳化硅SiC”出现在标题中有32 篇,出现在关键词中有36 篇。

  1. 2 陶瓷先驱体与陶瓷基复合材料方向

  “陶瓷”1993 年就开始出现在论文标题中,共12 篇,出现在关键词中14 篇,出现在摘要中27 篇。20xx 年1 月,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陶瓷”出现的频率也明显增多。此外,在金属基复合材料方向也有相当进展。

  1. 3 实用研究也有展露

  材料学科在基础研究的同时,也开展实用研究。不仅军事实用研究的论文有发表,在民用方面诸如列车机车整体头罩、兆瓦级风机叶片等也有丰硕成果。

  1. 4 其他研究方向也有进展

  诸如耐高温金属热结构与工艺方向、电子信息功能材料方向、光电能源材料与器件方向、含能材料与内绝热材料方向等等。

  1. 5 新颖词汇更受关注

  “纳米”、“杂化材料”、“莫来石”等关键词出现频度虽然不高,但受关注度却不低。

  1. 6 其他栏目中尚有与材料学科交叉的论文仅以“复合材料”作为关键词,在“航天工程”一栏,标题、关键词出现各5 次,出现在摘要9 次; 在“光学工程”一栏,标题、关键词、摘要出现各2 次等。

  2 论文被关注度较高

  以20xx 年2 月4 日为截点,统计材料学科论文点击率和被下载次数,点击率500 次以上的论文列表如下( 表1) 。如果将点击率和被下载次数视作被关注度,最高者相当于学报全部论文两个最高数字的中游水平,分别为45. 18% ( 788 /1744) 和49. 62% ( 998 /20xx) 。

  关注度较高的这些论文,专业方向以复合材料居多。值得注意的是,高居下载次数榜首的论文涉及“杂化材料”,被下载近千次,加之涉及“莫来石”的论文也在榜中,这说明新颖方向更受关注。

  关注度较高的论文集中在20xx - 20xx 年发表,最多年份20xx 年有6 篇,其次是20xx 年、20xx 年,各有3 篇。关注度较高的论文作者如肖加余( 5 篇) 、曾竟成( 3篇) 、程海峰、张长瑞、江大志、冯坚、谢凯、刘钧( 2篇) 。

  3 论文显示材料学科的学术力量已成梯队排布170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论文共有292 位作者。其中参与2 篇以上( 含2 篇) 的作者有112 位,占38. 36%;参与3 篇、4 篇( 均含) 的作者分别为14 位和9 位; 参与5 篇以上( 含5 篇) 的作者有35 位( 表2) ,占11. 98%;参与10 篇以上( 含10 篇) 论文的作者有16 位,占5. 47%。偏前时期论文多些的作者有9 位,论文集中在中近时期的作者有18 位,全程都见论文的作者有8 位。

  如果把参与5 篇以上论文的作者视作学术骨干力量,从活跃年代和持续度可以看出,这些作者已经形成梯队排布。活跃度较高、活跃持续时间较长的作者,应该更趋近为中坚力量。活跃虽晚但却著述颇丰者该是新生力量。当然最准确的评估,应该综合学报以外刊发的论文,以及未能发布的成果。

  4 论文勾勒出材料学科的成长曲线

  4. 1 论文总篇数及所载学报期数

  1993 - 20xx 年共124 期《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总共刊载论文3 335 篇。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论文共170篇,散见于77 期学报。

  以学报论,材料学科的学术论文贡献率( 170 /3335篇) 为5. 09% 。

  4. 2 论文篇数的年度变化

  22 年间论文篇数变化基本呈山峰态势。如果基本等分为3 个时间段,1993 - 1999 年论文总数为37篇; 20xx - 20xx 年为80 篇; 20xx - 20xx 年为53 篇。高峰的20xx 年为20 篇,超过10 篇的年度还有20xx 年、20xx年、20xx 年、20xx 年、20xx 年、20xx 年、20xx 年。

  4. 3 论文数量变化似正反映学科的发展步伐

  权且将刊载学科论文的学报期数在总期数中的占比视作学科活跃度的话,22 年间材料学科的活跃度为62. 09%( 77 期/124 期)。

  但20xx 年、20xx 年全年6 期都有论文发表,活跃度可视作100%; 另有7 个年度也有5 期发表,活跃度为83. 33%。20xx - 20xx 整个10 年间也能高达81. 66% ( 49期/60 期) ,论文10 篇以上的8 年都在这个区间。

  20xx 年后出现的活跃高峰,可能的密切相关因素是,新世纪之初,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将涉及7 个一级学科的16 个学科方向,整合为3 个重点学科方向,其中一个就是“新材料及其构件技术”。那以后,材料学科研制出来的材料性能提高了20 倍,学科综合实力排名也前进了10位。

  令人期待的是,近两年的偏低也是正在为下一个高峰期积蓄能量。

  5 结论

  通览《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2 年来材料学科论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1) 材料学科保持着持续发展。

  ( 2) 学科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正确的决策,和所担负的重要任务。

  ( 3) 在发展中学科优势更趋成熟,特色更加明显。

  ( 4) 在发展中学术力量已经形成梯队排布,后继有人。

  国防科技大学的重点和优势学科。但是航天工程、计算机硬件、机械工程、电子设备、光学器件等都离不开材料的支撑,而且交叉融合程度正不断加。新材料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我国的材料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前列甚至领先。新的强军目标也需要国防科技大学材料学科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十五”期间,该学科某重点实验室发表的材料学方面高水平学术论文高达800 多篇,其中被SCI 和EI 收录的就超过了在学报上刊发的材料学科论文总数,有200 多篇。这提示,材料学科在利用学报来展现自身优势和特色方面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科技的发展9

  现代科技服务业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对现代科技服务业的研究,不少学者从理论方面对科技服务业的功能作用、发展现状、制约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对策与建议;也有学者从实证层面对科技服务政策进行绩效评价。本研究基于中原经济区的战略背景及其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探索其发展对策。

  一、中原经济区现代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现有统计数据显示,到20xx年中原经济区的主体部分河南拥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约6616家,其中企业4099家,行政事业单位2168家;科技服务业总收入近150亿元;从业人数18万余人,其中企业从业人数近11万人。总结起来有如下特点:

  1.科技服务产业化初具规模据统计,20xx年河南省科技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1.09%,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53%,总体来说,科技服务业已初具规模。一般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约占其GDP的3%-5%或更高。因此,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问。

  2科技服务机构类型较为齐全河南省现有科技服务机构已经覆盖研究与试验发展领域、专业技术服务领域、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领域,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机构有618家,从业人员3.25万人;专业技术服务业有3968家,从业人员12.93万人;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20xx家,从业人数4.4万人。

  3.地域分布不均匀,发展呈现集聚效应科技服务人才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等中心城市,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郑州、洛阳和南阳,边远地区分布较少。郑州有1871家科技服务机构,从业人数达7.16万人;洛阳有717家,从业人数达3.62万人;南阳有617家,从业人员有1.58万。而其他地市从业人数均未过万。

  4科技人才行业分布不均,集中于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总数占现代科技服务业人力资源总数的65 %,达5万余人。

  二、中原经济区现代科技服务业的SWO下分析

  SWOT就是优势、弱势、机遇、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引用这个概念对中原经区现代科技服务业进行分析,有助于明确其发展状况,找到其发展瓶颈。

  1.优势

  交通便利。中原经济区地处中原腹地,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具有重要的枢纽地位,拥有四纵三横的高速公路网骨架和现代化国际空港i5i,为现代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地理优势。

  粮油产业优势明显。中原经济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年产粮食超过1亿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8%以上,其中小麦产量更是接近全国的50%:油料作物占全国的20.5 % ;特色农林产品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

  2.劣势

  高素质科技专业人才缺乏,科技人才结构不合理。许多科技服务机构由于规模小、经营能力不足,缺乏对高素质服务人才的吸引力,导致科技人才流失严重,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截至20xx年末,河南省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30.6万人,拥有硕士或博士学历的高端人才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仅为8%。另外,科技专业人才的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承担国家重点课题的负责人平均年龄在50-52岁,高峰区在52-62岁,而处于科学创造最佳年龄的中青年骨干呈现明显断层。

  如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滞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河南省20xx年技术合同共4024项,其中技术开发类1837项,技术转让类364项,技术咨询类533项,技术服务类1470项。技术开发类的金额为17.07亿,而技术转让类合同金额仅为3.12亿元。农业科技成果平均转化率为30%-40%,与欧美发达国家65%-85%的转化率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市场化运作机制有待加强。中原经济区已有的现代科技服务业经营管理体制落后,尤其是科研机构、高校、技术服务、人才服务等国有企事业单位。由于体制的原因,激励机制欠缺,人才难以发挥其才智,活力不足,在促进区域核心竞争力上的作用十分有限。河南省科研机构从业人员中,企业有10.6万人,事业单位中有6.6万人,后者本科以上学历者的比例大幅高于前者,而企业单位平均收入却是事业单位平均收入的3倍左右。

  科技服务业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很多企业不愿或没有过多的物力、财力来投资到科技服务上,造成了企业对科技服务的需求不足。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应用的产权激励效应不强。

  3机遇

  国务院明确提出重点推进中原经济区等区域发展,这为中原经济区现代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产业转移。金融危机拖累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以广东省为代表的东部地区将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了中西部。经过几年的实践,产业转移使中西部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产业的转移,相关的科技服务业也必然会向中西部转移。这为中原经济区现代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

  产业升级。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升级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产业升级中,高技术含量的相关企业必然得到大力发展,这需要科技服务业为产业升级提供相应的服务与支持。因此,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将为中原经济区现代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4.威胁

  中原经济区现代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威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激烈的区域问竞争。中原经济区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环渤海三大经济区之后,国家经济战略布局的第四个综合性经济区域。高科技企业作为附加值高、污染少的企业,一直是经济区争先拉拢的对象。而现代科技服务业又严重依存于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因此,各经济区域必将尽力吸纳现代科技服务业。

  资源环境问题更加突出。虽然中原经济区许多自然资源总量丰富,在全国位居前列,但是巨大的人口规模使得人均资源占有水平不高。加之资源消耗过快,人口增长较快,使得人均资源占有水平越来越低。同时,河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均居全国前列,亩均化肥施肥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0%,而森林覆盖率仅有2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0%,且水质污染严重。总体环境变差,将导致人才的流失,进而影响到现代科技企业及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政府对科技服务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中原经济区的第三产业中,服务业占比现在还不足40%,而科技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仅1%左右。从政府层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对科技服务业的资金投入不足;二是地方政府过多地介入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三是政府对科技服务业的鼓励支持政策欠缺。

  三、中原经济区现代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对策

  1.加强智力资源建设智力资源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现代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前景。人才是最关键的智力资源,是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为推动中原经济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高水平大学与科研机构的建设。优化地区高等教育层次、布局和专业结构,加快提升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的整体水平。其次要依托产业和项目集聚人才。借助资源优势,加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大项目集群建设,加大外部人才引进力度,使其成为中原经济区现代科技服务业的中坚力量。最后还要从制度上为创新型人才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广泛吸纳创新型人才参与政府管理活动,使其有更多发挥个人能力的机会。

  2.提高科技服务业供给与转化能力第一,加快创新主体建设。通过落实创新政策,推动外资企业研发活动本土化和实现本土企业研发活动国际化双手并举,提升中原经济区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第二,深化产学研合作。深化与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实现成果转化。第三,大力发展民营科技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各界和各种社会资本参与中原经济区的科技创新活动和成果转化。对公益服务项目、科技咨询、项目产业化服务等,鼓励科研部门公开创办此类服务项目为本地区生产经营业服务,政府部门不干预,更不从中牟取经济利益,并尽可能在资金、税收、用地、项目指导等方面予以扶持。

  3.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促进聚集发展科技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可以帮助参与科技服务的主体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首先要重视规划引导。其次要以载体引进为主要手段,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加快培育行业内名牌企业,带动科技服务业发展,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再次要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强对集聚区的统一管理,并加快集聚区内的公关服务平台和信息平台建设。

  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首先要加强科技园区的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依托,结合郑州航空港、无水港、国际物流园区及节点城市物流园区建设现代物流业。其次要加快网络与数据库建设,切实降低科技服务机构获取信息资源的成本。

  5.加强法制建设与政策扶持、支持行业协会以国家法律、

  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制订和实施行业行为规范、服务标准、执业操守、违规惩罚、资质认证等行业管理制度,使行业发展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并在资金、场地和税收等方面对科技服务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6.加强环境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问题,加强环境保护,既能吸引人才,又能促进与环保有关的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科技的发展10

  摘要: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找准定位、赢得市场,取得可观的收益,进而为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将就科技创新对企业内部竞争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利益与品牌发展以及企业如何利用科技创新实现发展战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科技创新;民营企业;发展战略

  一、科技创新提高企业内部竞争力

  竞争可以激发人的潜质,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的新兴与发展一定要配置优化的资源,激励企业发展。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经济收益是评估该企业是否能在激烈的市场中存活的唯一标准,通过竞争使得企业内部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充分发挥企业的科技优势,利用良好的人才资源,开展以科技创新为竞争制度的生产经营活动。

  (一)科技创新促进市场效益的提升

  产业的进步与发展依赖于良好的科技创新体系,企业的市场经济效益驱动要涵盖一个宏观的领域下,可以通过对人才的激励,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为企业吸收和接纳大量具有高新技术与创新才能的专业性人才,为企业内部营造出科技创新氛围。此外,以市场效益为标准设立合理的奖罚制度,让竞争调动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员工积极自主的参与到科技创新中,让市场收益数额促进企业员工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同时还要最大限度的引进技术性人才,以此发挥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最大效能。

  (二)科技创新推动企业核心技术发展

  科技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因此,企业要立足发展就必须要推动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以自身科技为核心形成技术系统。不断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进一步得到发展,将企业已有的科技成果进行内部转化,形成企业独有的核心科技系统,同时还要不断创新,不能满足现状,要推动企业的核心技术发展,让企业赢得市场,并立足于市场。我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开放的国家,企业发展必须要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这样企业就必须建立或者转变自身的经营制度,不断优化,推动企业核心技术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

  (三)科技创新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中同其他企业竞争,而科技创新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核心技术。企业的创新技术不仅能提升企业的市场收益,而且还提升了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在企业核心技术的推动下,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技术需求,还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保障。企业的核心技术在不同产品上的应用,使得企业收获更大的经济效益,经过企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技术在企业产品上不断应用,从而使得企业的经济收益不断提高,同时也使企业形成核心的科技业务链条,在开展业务的同时也巩固了企业的科技创新结构。2、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1)加强财会队伍,全面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首先,要对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学习,对于财务人员不仅要熟悉财会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还要其他课外的知识和技术,熟练操作与运用计算机,实现网络财务,跟上科技创新时代的步伐,成为适合企业发展复合型人才;其次,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对企业发展监督意识。最后,建立相应的业务考核机制,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费发展水平。(2)企业的领导以高层队伍是企业的领头军。企业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提供给优秀人才更多可能的机会和更多便利的条件,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企业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参与到企业创新建设中提供可能,企业的创新性文化建设也不容忽视,要充分调动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创新热情与欲望。

  二、科技创新有利于企业利益与品牌发展

  (一)科技创新与利益主体和转变密切相关

  为了紧跟科技创新发展的步伐企业的财务管理也相应的发生了结构的转变,在变化后,物资一类产品相对降低,如原材料在内的企业的固定资产,而相反的知识一类资本地位逐渐上升,像产权、品牌等。科技创新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利益主体逐渐改变,科技创新在产品上的利用,也进而扩大了利益相关主体的范围,企业的利益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科技创新的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和目标都在不断的变化,企业对财务管理有了新的目标定位。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基础之上,使得企业的社会利益也得以体现,为国家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二)科技创新深化企业的品牌

  人们对商品的认可使人们形成一定的消费习惯,自从人类出现商品以后,消费者就产生了对商品的包括品牌认识的社会性认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与生产一体化的体制的形成,激励消费和市场经济繁荣已然成为企业文化发展的主要文化力量,也就是商品文化激励着商品消费,购买高新技术商品成为人们消费的最高追求。因而科技创新决定着企业的品牌建立,以及企业品牌在商品社会的地位,因此科技能够深化企业的品牌,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三)科技创新是企业产生马太效应

  在马太效应概念被默顿等人指出为科学社会奖励后,在书中指出了马太效应的含义:“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企业品牌决定了企业的社会地位,是消费者认同企业的基础。当一个品牌具有社会地位会后就会扩大企业产品的销售量,进而扩大企业的利润而当企业获得利润后,又将利润部分投入科技创新中,就使得企业的品牌价值和社会竞争力逐渐提高,,这就是马太效应引发的。因此科技创新推动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品牌地位打下基础,促进马太效应的产生。当科技创新对马太效应的激励逐渐扩大,就有可能实现企业垄断,企业就可以获取高额收益。从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来讲,科技创新是对马太效应以及企业生存的最直接的激励。

  三、企业如何利用科技创新实现战略发展

  (一)重视科技创新发展,树立科技创新意识

  企业的高层和主管领导应该意识到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升科技创新在企业中的地位。企业在经营中要以自我创新为发展的战略基点,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根据企业所在的地区特点,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科技创新体制,抓住重点,尽到最大的努力实现技术难点的突破,克服企业在运用科技创新实现发展战略的重重难关。

  (二)不断强化企业的科研机构建设

  根据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发展现状,结合企业发展方向,建立适合企业的科研机构,进而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在科技发达的地区建立属于自己的科技创新研发机构,进而优化外部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整体能力,形成属于自己企业的核心技术,稳固企业在社会上的发展地位。

  (三)加大对产品科技研发环节的重视

  根据本企业的自身情况,对于已有的高新技术产品加大研发力度,对于需要加强带动的科技产品要持续跟进,不能遇见技术难关就放弃。要建立企业自己的科技产品品牌,巩固已有的技术,发展探索中的技术。要有自己独立的技术产品研发体系,要对自身企业的产品层层质检,层层把关,切不可在技术上出现重大问题,企业要高度重视产品的科技创新研发过程。

  (四)企业应该加大对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传统企业应该积极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趋势,根据自身技术不足和发展需求,逐步开发新技术和淘汰相对落后的技术与产品。企业应该像高新技术产业靠拢,提升企业价值,加大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对于一些耗能大对稀有资源有一定依赖性的产品,企业应该逐渐摒弃,使企业的经济附加值得到提升。

  四、结语

  科技创新是新时代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企业在现代社会立足的必要条件。科技创新对企业内部竞争力起到促进作用、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也有更高的要求、对企业利益与品牌在社会的发展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企业要正确审视自己在经济市场中所处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利用科技创新实现马太效应,为企业争得利益最大化,同时,我们也要明确知识产权、品牌等非物资一类科技创新“产品”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总之,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的命脉,是科技信息时代的主力军,因此,我们既要明确科技创新对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又要知道如何利用科技创新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忠平.强化科技仓|新战略支撑[N].惠州日报,20xx-03-23(A07).

  [2]李玉梅.把科技创新战略落到实处[N].学习时报,20xx-12-05(001).

  [3]孙国强,陈军,蒋鸣.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N].江苏经济报,20xx-01-30(B02).

  [4]王鹏程.坚持科技仓|新战略强化科技仓新能力[N].白银日报,20xx-07-06(001).

  [5]林露虹,陈薇薇.科技仓|新战略助力企业发展[N].厦门日报,20xx-04-21(A06).

  [6]新产业打造沣东科技仓|新战略区[N].西安日报,20xx-02-18(003).

  作者:袁金一 单位: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

【科技的发展】相关文章:

1.科技发展

2.科技发展的作文

3.科技的发展作文

4.科技发展作文

5.关于科技发展的作文

6.飞速发展的科技

7.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

8.中国科技的发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