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未必为实

时间:2017-05-15 15:58:39 高一作文 我要投稿

眼见未必为实

 

智非察不神,察非智不精。

——冯梦龙

看到一匹马,我们总是先看到它的鞍鞯,而不是它的矫健;看到一条猎狗,我们总是先看到它的线圈,而不是它的速度;看到一只鸟,我们总是先看到它的脚铃,而不是它的灵巧。令人眼花的,不会是事物的本质,只是事物的表象,然而,能够认清本质,不被表象所迷惑,才能成为真正的智者。

孔子也曾是“眼见为实”的信仰者。孔子的一位学生颜回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去了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勺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啊;于是就把它吃了。恰巧这时孔子走进厨房,看到这一幕,以为颜回在偷食,就把他狠狠地教训了一顿。经过解释,孔子才恍然大悟。孔子非常感慨地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说呢?”耳听固然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孔子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而却少冷静的思考与分析,便会被假象所迷惑,但最后能辨别是非真假,也体现了他“大家”的.风范。

20世纪初有一个美国少年叫安德森,他显得有笨拙、呆板,有些人看不起他,嘲笑他是“傻小子”、没有前途。可是,他有一个奇特的心理特征:每当父母带回新异品时,他会长时间地打量、摆弄。他的父母从儿子“呆头呆脑”的表象背后,看到了智能的闪光,看到了专心致志地思索问题的优势。在父母和老师的鼓励下,他的血液一路上升,25岁就获得了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27岁,他发现正电子,被人们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现之一。31岁,他成了诺贝尔奖金的得主。倘若没有安德森父母明察的鉴赏,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盲目的否决,又怎能造就如今的诺贝尔奖得主呢?吕增曾说过:能辨现象与本质,是一种大学问。而安德森的父母正是这门学问的造诣者。

世上有完美无缺,至贤至圣的人吗?一代学者朱自清学贯中西,可是当年考清华大学时,数学只考了15分;拿破仑这个建立了法兰西帝国的杰出政治、军事家,身高只有一米六;小时候文科成绩一塌糊涂的郭沫若后来却匪夷所思地成为了大诗人,大艺术鉴赏家。他们的缺陷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巨人,明珠上的瑕疵并没有削弱明珠散发出的璀璨光芒。

狂妄自大的人看不到事物的本质,贪欲和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闭关自守的人看不到本质,浅陋和愚昧妨碍他们的进取;急功近利的人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浮躁和短视制约了他们的识见。因此,只有相信“眼见未必为实”善于发现事物本质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智者。

【眼见未必为实】相关文章:

1.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2.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3.眼见不为实

4.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作文400字

5.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作文350字

6.眼见不为实叙事作文

7.眼见也有虚

8.眼见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