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民的观后感

时间:2021-05-15 12:37:1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老农民的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农民的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农民的观后感

  老农民的观后感1

  《老农民》将视角对准了黄河岸边的一个村庄,用波澜壮阔的大手笔书写了一场土地改革所引发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农村变迁史,这可谓是由泪水与苦难所铸就的史诗,这也是一部为农民代言同时又高度还原中国农村的作品,它做到了真正的接地气,只因它所刻画的人物对我们这片生活过的土地爱得深沉。

  关于《老农民》最让人体会到的一点力量莫过于他们的坚守,对于一部跨越了时代的剧作来讲,它讲的是大刀阔斧开创性的故事,而在这个过程中,在社会变革中所经历的阵痛以及苦难,无疑贯穿了剧中的始终,但这些显然不是本剧所要表达的重点,它所最难得的是透过苦难,我们看到了老一辈对于土地的坚守,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他们永不向命运低头的刚毅。

  剧中刻画了多个鲜明的形象,而这并不是单一维度的呈现,而是以颇为立体化的方式,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农民形象。不同于当下荧屏农民多以被曲解或是被调侃的面貌出现,《老农民》显然用了一种饱含深情的方式来呈现这群可亲可敬甚至偶尔也有些“可憎”的群体,在这个大的群像里,我们既可以看到牛大胆这种勤恳忠厚的农民形象,也可以看到精于算计,见风使舵的乔月,也可以看到心有不甘但又认命的马仁礼,甚至我们可以看到灯儿颇具童话气息的一生守护……总之,《老农民》为观众最真实的呈现出了中国世世代代农民的整体面貌。

  剧中聚焦了颇多具有年代意义的节点,无论是土地改革,还是三年自然灾害,乃至到后来的新农村建设,剧中都有着清晰的脉络呈现,同时导演将这些大时代的变革集中反映到了个体中去,从大变迁深入到农民的基础生活中,也让观众更加全面的去了解中国农民心理的成长与转变,可以说,在一个个的故事高潮中,农民也随着时代一同成长,农民不再是昔日那种愚昧的面貌,而是富有了独立思想的一代人。

  在荧屏上,中国的8亿农民(9.4亿农业人口)这个庞大的群体一直是被社会所忽略一个群体,《老农民》做到了为他们发声,可以说,本剧在某种层面也是8亿农民树碑立传。它很大程度展现出了农村勃勃生机的一面以及农民可爱的一面,对于当下观众来讲,这是一次重新审视农民的机会,而关于世世代代农民的奋斗故事,同样对于当下年轻一代的观众有着激励作用。

  《老农民》用一出出农民的悲欢离合让观众看到了几代人沉默与坚守的力量,同时用苦难与挫折铸造了这不可磨灭的史诗。

  老农民的观后感2

  其实地主和乡绅是两个概念,在《老农民》里牛二爷是乡绅,高明老师饰演的'是地主。野夫先生有一篇文章叫《乡绅之殇》,内容就是乡绅。因为农民的视野和眼界不是那么高,古代的皇帝换了很多,但是农村的宗族自治系统一直存在,而且没有什么变化,他们赶不上特别科学的世界观,往往都和时代慢半拍。一般就是选本宗公认最德高望重的长者族长,和衙门系统是两回事,核心是儒家的一整套思想,是一个在皇权到农村阶级一个缓冲地带。

  乡绅在古代是大户并不是只因为他们有钱,而是乡绅大部分都是知识分子阶层。不少都是做过官员告老还乡的员外,再不济也是个秀才,他们德高望重,一般他们接受新思想,农村也是好开展工作。他们在家乡都是开设学堂,和县官打交道,处理乡内一些冲突矛盾。也就明白为啥民国的时候,日本鬼子为什么找一个民望的人来当说客。

  地主少部分是通过关系,获得土地,大多数是几代人努力的人,就好像房子越买越多,古代没有限购令,造成土地兼并,导致贫富差距,国体不稳。

  破四旧的时候,打倒了地主,也打倒了乡绅。乡绅的意义不仅是管理上的缓冲带,甚至是文化沟通的缓冲带,乡绅可以看做民间的上层,同时也可以看做政府无法触及的社会领域的管理者。回到这个电视剧,理想的把牛大胆和马二礼综合起来,代替了乡绅。牛大胆出身贫民,符合政治正确,知识水平跟不上;马仁礼比较进步知识分子,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难以获得政治立场上信任。但是真实的农村,恐怕难以有这样的合二为一的人物,相互监督,共同促进。在两极分化的今天,新闻传媒发达当下,同时法律淡泊的农村,教育难以触及的穷地,开展工作真难啊!

【老农民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老雷斯的故事》观后感10-23

农民伯伯09-13

老猫的作文09-26

老诗12-25

老墙04-29

老桂树01-02

老巷06-08

老蒲扇06-02

老榆树04-29

我的农民外公作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