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赏析《江冷楼前水》三

时间:2017-07-27 14:14:28 写景作文 我要投稿

佳作赏析《江冷楼前水》(三)

  在讲课前,我们先说一些琐碎的事。第一件事,先来分享一位妈妈今天发上来的心得:

  深圳-洋洋:今天来跟老师汇报一下成绩。以前孩子的作文一般是31-35(最好一次35)。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没有天天跟老师的课)上周写了一篇作文得了37分,最关健的是老师在全班表扬,而且还读一遍。那叫个得意啊!我原来还花过钱让孩子去学过作文,效果几乎没有。

  第二件事,如何在群里学习。一方面,大家可以听即时的课。一般来讲,随堂听课交互性强,可感受大家的情绪及疑惑之处,所以讲起来针对性会较强一些。同时,也会因为针对性强,能让大家随堂听课的效果更好一些。希望大家在我提问或需要大家讨论发言时,要及时说感想和疑问,能更好地知道大家不明白以及理解偏差的地方,可在后期的课件讲评中针对这些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如果有些家长实在没有时间,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请各位家长到E度论坛,去看看群里妈妈们及时整理的课件(E度论坛地址:http://bbs.eduu.com/forum-2272-1.htm),在这个论坛里,大家也可将一些问题提出。每位家长在群中提出的问题,不一定能看到,在论坛提交的每一个问题,我们都可以看到的。论坛上的课件基本上是及时更新的。而正因为及时,所以在一些文字的处理、整理上不会很严谨。另外还有一个路径可学习----博客。

  第三个问题,在博客中,有两个大分类。一个是功夫作文,一个是国学。大家可以根据这个分类去博客中找到相关的内容:

  下面,正式讲课。

  阅江楼记

  明·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夫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栏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厄之严固,必曰:“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之勤,必日:“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不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不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上次我们讲了两个对称段。第一个对称段是: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第二个对称段是: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从对称的角度讲。这是第三个对称段。

  现在,我们讲的是第三个对称段。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同样可以体会到《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里讲的观点:对称是作文表达的主流。

  这一个对称段,大体的意思:“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看到长江两岸,原野四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有耕田的人,在太阳下光着膀子,光着脚丫辛勤劳作,同时,有农女在采桑叶,还有农女为耕田的人送来热饭(“行馌”就是送饭的意思)。“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这里的“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厌烦,而是辛苦勤劳的意思。看到这个场景,吾当今皇上必定会说——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这是我救拔他们于水深火热,才能让他们有这样安定的日子。“衽席”的本意就是床上的席子,现引申为“高枕无忧、平安详和”的意思;或者说是“踏踏实实睡个安稳觉”的意思。正因如此,把百姓从水深火热之中救拔出来,过上了平安详和的日子,所以更要“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要想到成方之民、全天下的老百姓,要想方设法地让更多的人平安详和,能安居乐业,能男耕女织。

  以上三个对称段,如果说是详写的话,那下面就是略写,从详写到略写。我们要从古人的古文中,学习到文章的精华。“触类而推,不一而足”,大体的意思是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看到眼前的这一切,当思国家统一、黎民平安是来之不易的,更须加倍努力维护。

  说到从古文中学习文章的精髓,顺便就讲一点小常识。所谓的《古文观止》,是选取了上起东周,下至明末,一共有二百二十二篇文章。《古文观止》的简单意思是:看古文,看到这里,就可以停止了,观到这里就可以了。这至少有两个基本的含义:一个是说“观止”之前的文章,是经过精选出来的,具有丰富营养的东西;另一个意思是说“观止”之后的文章,不看也罢,看文章,学习文章,体会中国文化的思想精华,看到这里即可。这也算是给大家提供的一个参考吧。

  下面我们回到正文: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大体的意思是说:我(作者)知道建造这座楼(的原因),是当今皇上用来振奋精神的标志性建筑,可以让现在的和后来的人,因物兴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这座楼,无处不寄予了当今吾皇治理国家,达到太平盛事长治久安的政治理想,不仅仅为了登上山峰扶栏而览,看看景色就了事的。

  在这里,还要提请大家注意:学习这篇古文,是为了帮助我们去理解张恨水的《江冷楼前水》。我们只有很好地理解了本文基本内容,才能更好地明白张恨水先生的'文章里讲了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深意。现在把前面讲过的内容作一个小结,这也是为了帮助我们把厚书读薄。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道同体。虽一豫一游,亦思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大体的意思是说:虽然南京——金陵从六朝到南唐,就一直是一个帝都。但前朝那些帝王德不配位,不值一谈。而当今皇上建国于此,声教所披,德以配位,正当其所。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夫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栏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厄之严固,必曰:“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之勤,必日:“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不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不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这一段,是以三个对称块来讲建造阅江楼,不仅是为了阅看长江风景,而且还寄予了当今皇上对于国家治理的期望,这是一个政治治理的标志性建筑。

  说起这个标志性建筑,我们还要稍微扯远一些。在过去,古代人是精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比如在周商时期,古代人常常铸鼎记事,国家发生什么大事,就要铸鼎。比如:《千字文》中“九州禹迹”这句话,其简单的意思是说大禹治水以后,就划九州而治。所以“九州”,又是中国的一个代名词。大禹治完水,统一了国家,分出了九州,还铸了九座鼎。——用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来表示政治的功德与政治的理想。

  在《千字文》中,还有“践土会盟”,大体的意思是:几个大的诸候开会(开盟主大会),就要用土建一个论坛。——算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千字文》中还有“勒碑刻铭”,是对于一些重大的事情,或一些重要人物的事迹,通过树碑立传——勒碑,或在金属物上刻上字——刻铭,来标示要倡导的主章。因此,我们要去理解,一个标志性的建筑,不只是钢筋混凝土。它应该含有一定的文化宣示,一定的政治理想,一定的思想主张。所以,我们在张恨水的正文中,看到这样的话——读过《古文观止》那篇《阅江楼记》的人,可以揣想一二。可惜当年建筑南京市的人,全是在水泥路面、钢骨洋楼上着眼,没有一个想到花很少一点钱,再建一座阅江楼。

  由此,我们也可以讲,一个人、一个小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如果仅仅是钢筋混凝土,那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强大与富足;一个只有物质丰足的人,也是不能算充盈与富足。只有富于精神的内涵、文化的宣示,才是强大的,充盈的。

  那么就张恨水的作品来看,是写于抗战行将结束。在当时,这是一个饱受战乱,经历外辱即将重新开始的国家,这同《阅江楼记》国家初定的背景相契。这个时候的南京,该宣示一些什么?该重温一些什么?该思考些什么?想必,是作者作为一个敏感的学者,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文人,所发出的提问与思考吧。

【佳作赏析《江冷楼前水》(三)】相关文章:

1.佳作赏析《江冷楼前水》(六)

2.佳作赏析《江冷楼前水》(五)

3.佳作赏析《江冷楼前水》(四)

4.佳作赏析《江冷楼前水》(一)

5.冷江鳖孵化观察日记

6.佳作赏析《桂林山水》

7.楼前的草铺

8.2004年江苏高考拔尖佳作:水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