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故乡

时间:2017-05-27 10:10:49 初一作文 我要投稿

记忆中的故乡

记忆中的故乡1

坐上汽车,沿着长常高速一路向北,一个多小时就到达了南洞庭湖畔的鱼米之乡——美丽的沅江。

记忆中的故乡

沅江其实就是我的故乡,那里山清水秀,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当然,那里最吸引人的还是丰富的物产,好多美味诱惑着我这个小吃货呢。

每到秋天的时候,我最爱去的就是爷爷家屋后的桔园。茂密的桔树整齐地排列着,一眼望过去绿油油的中间点缀着黄澄澄的桔子,看上去可舒服了。一个一个的的金黄的桔子挂在树上,像一个一个的小灯笼,好看得很。走近了,凑到跟前闻一闻,它们散发出浓浓的香气,真诱人啊!我忍不住伸手摘了一个下来,把皮剥开,只见里面黄色的果肉,一瓣一瓣排列得很均匀,每一片果肉都是汁水饱满香气四溢。放一片在嘴里,感觉入口即化,那味道,酸酸甜甜的,真是让人口水直流。

品尝完桔子之后,我来到了南洞庭湖,一眼望过去,白茫茫的水面上有一片一片的芦苇随风舞动。一艘艘渔船在水面上穿梭往来,不时鸣响着汽笛。水底下鱼虾成群、螃蟹耀武扬威。人们爱吃的洞庭湖大闸蟹就是从这里运出去的。我最喜欢吃大闸蟹了,清蒸、红烧都可以,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你看那一盆刚上桌的香辣蟹,每只都是通红的,油光滑亮,在火锅里腾腾地冒着热气,香气向四周蔓延开来,弄得嘴馋的人们个个把筷子伸长了。吃蟹的人们吃得那叫一个兴致勃勃,热汗淋漓,不停地说:爽呢,真爽!

我真喜欢自己美丽的故乡。

上一页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记忆中的故乡2

  记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那里民风淳朴,人们生活悠闲而清静,没有都市的繁华与喧闹,也没有朝九晚五的匆忙,总透着一种自在悠闲的淡淡蕴味,却是古乡独有的味道。

  如今,我记忆中的故乡变得萧条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农田里是蓬勃的野草。那一眼曾让我魂牵梦萦的清泉也只有汩汩细流。山坡上的核桃树、柿子树稀稀落落,成熟季节核桃遍地都是,而红艳艳的柿子总是挂在树上自生自灭。曾经茂密的竹林大多已枯死。我找不到当初的记忆了,只有父老乡亲的那份淳朴和热情依旧。

  其实,难舍的是我记忆中的故乡。走在茫茫人海里,看着身旁的芸芸众生,我的思绪却总会飘回记忆中的悠悠故乡。

  记得那时四面环山的故乡幽静秀美,一条大河清澈见底,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别有一种水云间的雅致,长满青苔的老瓦房见证着故乡依稀沧桑的岁月。故乡的美纯朴自然。蓝天,蓝得令人沉迷心醉;白云,白的让人没有杂念。赏晨光熹微是美,看暮霭四合是美;赏青山险峻是美,看河水奔腾是美……故乡的美隐藏在大山深处,需用心品读才可领略其中韵味。

  记忆中我家的院子里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清晨,林中和风习习,竹叶沙沙,淡淡的竹香随风弥漫而来,浸透肺腑;翠绿的竹叶缀满露珠,徐徐风中,滴落满地,如珍珠般晶莹剔透;薄雾梦幻般在林间飘绕,阳光温暖地泼洒在林中,使大片铺陈着竹叶的地面变得斑驳迷离,美丽如画;孩子们在竹林里追逐、嬉戏、捉迷藏;农家小院里炊烟袅袅升起,忙里忙外的大人们拖着长音呼唤着贪玩的孩子们……

  竹林下那眼清泉流淌而过形成的一条幽静小河,里面生长着碧绿的水草,常常可以看见白鹅在戏水,鸭子在啄泥,鸡妈妈领着一群小鸡在岸边找虫子,大狼狗忠诚地在院前屋后巡逻,那是一幅“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乡村美丽生活画卷。

  这条小河缓缓地流淌着,最后汇入贯穿故乡南北的那条大河——我们的母亲河,河两岸垂柳生机勃勃,柳枝依依轻拂河面。河水哗哗流淌,河流的多处潭大水深,清澈见底,鱼虾戏水,自由自在。夏天,女孩子们在河里洗衣服,男孩子们在河里玩耍,他们有时轻轻拿起河里的石头,下面就会有大大小小的螃蟹,抓回家,用油炸,就是一道美味佳肴。秋天里秋雨绵绵,河水暴涨,涛声如雷,站在岸边只见涛涛水、浩浩浪从上游汹涌而来,澎湃着滚滚向东流去,那雄伟气势让人内心震撼很深很深。

  故乡那所唯一的小学是我记忆里曲径通幽的一处美景,仿佛贯穿生命的脉络一般清晰依旧,那满院怒放的向日葵花早已是我记忆深处永远挥之不去的依恋。还有那青石板小桥,是我们儿时上学的必经之路,承载了我们太多的童年记忆,我常常在想曾经坚硬粗糙的青石板,需要经过多少代人的踩踏、多少风风雨雨的冲刷,才有了那样的光洁温润?是啊,风为之呼啸,雨为之淋漓,才造就出如此浑朴凝重和底蕴深厚的青石板小桥!

  记忆中的故乡也曾有过它一度的热闹。那时候,人们靠着无穷山珍和几亩薄田也可以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农忙时节,父老乡亲们常常吆着牛在犁地插秧,播种着生活的希望,收获着丰收的喜悦。农闲时节,淳朴的人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农舍的瓦檐下,远眺着雾气弥漫的山峦,层林尽染的山坡,一边围着火盆,一边谈论着家长里短、红白喜事。红彤彤的火苗映红了他们古铜色的脸,也映红了他们红红火火的日子。香甜的烤红薯在人们手里传递着温暖和温馨。知足和幸福洋溢在他们的脸上、眉头和发梢。院子里的柿子树上像红灯笼一般的柿子正红艳艳地挂满枝头。两只喜鹊在树枝上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唧唧喳喳地传报着喜讯。

  然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如今的故乡已留不住那些将要远行的步伐。但故乡就像一位慈祥宽厚的母亲,仍然从容安详地目送每个远行的孩子。就像我一样,每个从故乡走出去的人,都对故乡有着深深的依恋,不管走向何方,故乡的悠悠岁月却永远是游子们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

  我思念故乡,更思念故乡的父老乡亲!

记忆中的故乡3

  有十年没回家乡了,每次母亲探家回来后兴奋地和我说起家乡的变化,什么房子都改成三层小楼啦,村庄的道路已经改成水泥路啦,汽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啦,家家户户不用土灶了,都用液化气做饭啦——我听了也由衷的对家乡的变化感到高兴。但是,内心也有一种仿佛丢失了珍宝般的失落感,那就是我记忆中的故乡可能已经不在了。

  故乡位于会稷山余脉,两山夹峙,中间一条小溪,临溪缓坡地上,散落着一些民居,稍高一些,是大片的茶园,近山顶,则是灌木,树林,竹林间杂,站在家门口放眼望去,茶园墨绿,远山含翠,鉴湖不远,绍酒飘香,兰亭左近,绿水清波,那就是我的故乡。

  故乡村庄中间是一条小溪,那可是孩子们的福地。麦收季节,是螃蟹最肥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就逆着溪流而上,光着双脚,挽起裤腿,翻动着溪流中的每一块石块,或大或小的螃蟹就藏在石块下面。动作必须敏捷,要正确无误的一下抓住螃蟹的背,然后放到罐子里,盖上盖子,防止它逃跑。有时候不小心,手指被螃蟹的大钳子夹到,就龇牙咧嘴的大叫一声。摸到溪流的尽头,往往收获颇丰,能装满一罐子,然后顺便在瀑布下面的水潭洗个澡。回家后,把螃蟹洗净,母亲会用滚油来煎,看那青色的蟹壳慢慢变黄,变红,香味就出来了,是父亲上好的下酒菜。

  我家的后面,有一处百米高的崖壁,接近崖壁最高处有几个小小的岩洞,其中一个是鹰巢,里面住着几只鹰,我想应该是一家子,因为在附近几个村子,都没有这种鸟,属于我们村独有,村人很以此为骄傲。夏秋之交吃了晚饭以后,大伙搬一把椅子坐到房前院子里,天边是一团团的火烧云,绚烂多彩,翻滚变幻。这时候可以看见老鹰带着小鹰在天空盘旋,伴着那清亮的鸣叫,时而组成各种队形,一会远去,一会又俯冲下来,常常让幼小的我看得出神。我想那时的我,一定是慕其高远吧!

  对于故乡吃的记忆,印象最深的是竹笋。清明以后天气转暖,山里的竹笋也开始从泥土里冒出来了,长到一尺左右的竹笋最为鲜嫩,剥去外壳后其色如玉,我最喜欢母亲做的葱炒嫩笋,出锅以后,芳香扑鼻,葱绿笋白,煞是好看。吃起来脆嫩甘鲜、爽口清新、味道鲜美,现在想来,那滋味犹在舌尖。后来看清朝名士李渔的《闲情偶寄》中,蔬食中的第一,他给了竹笋。不禁引为知己。

  年关将近,是孩子们最盼望,大人们却忙碌的日子。春节前几天,记得要做的最重要的两件事是大扫除和年夜饭的准备,要自制豆腐和杀鸡宰鸭。打扫房间时,母亲会说,“把你一年读的书整一整”,我的书往往放在床头和父亲帮我做的简易书架上,那就是两个三角支撑钉在墙面,上面搁一块木板。我那时学习成绩不错,对书是十分爱惜的,于是先把书架擦干净,要把课本边角抹平,一本本放好码齐,仿佛和好朋友告别,这时边整理边看书,或翻看以前写的作文,竟然惊异于自己写作时的“高超技巧”,倒叙插叙设问排比全用上了,不由得自己对自己大为折服!看着老师批的一个个“优”,心中很是快活。母亲是制作豆腐的'能手,这时候我最乐意帮忙了,谗的是那一碗豆腐花,豆浆点上卤汁以后,刚凝起豆腐花,母亲就拿一只大瓷碗,给我装上满满一碗豆腐花,放一勺酱油,撒一小把葱花,真是人间美味!

  我的头脑中关于鬼神狐妖,英雄壮士等等最初的记忆,都是在故乡夏天大树下纳凉,或者冬天火炉旁得来。夏天的傍晚,忙碌了一天的乡亲们吃完晚饭,三三两两的聚拢在村口的大树底下纳凉,老人们在躺椅上摇着蒲扇,孩子们在空地上戏耍玩闹,此刻圆月初升,晚风徐来,此起彼伏的蛙鼓蝉鸣和着小虫的低吟浅唱,从老人们口中知道了蟾宫砍桂的吴刚,月宫曼舞的嫦娥,吃人的山魈,媚惑的狐仙,诙谐的徐文长,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现在则回家就躲在空调下,上网、看电视,楼上楼下互不相识。

  故乡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故乡,我也每天穿梭于城市的森林,回不去了!

记忆中的故乡4

  在我的心目中,故乡是美丽的,是热情好客的,是温柔的。

  我的故乡在梅州,我是一个客家人,故乡就好像我的母亲一样,当我躺在床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的时候,当我回忆起ㄦ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松树,我看见那奔流似的羊群,深夜嚎叫的狗,我听见鸟儿清脆的声响;我想起那金黄的稻谷,黑色的土地,赤色的脸庞,黑亮的眼睛,奔驰的羊。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那朵朵白云在天空中飘动着,多么像一条纯白的绸带。池塘旁边种着几棵垂柳,微风一吹,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犹如在翩翩起舞。池塘里有活蹦乱跳的小鱼,调皮的小虾,有趋的螃蟹,显得勃勃生机。

  在田野里,一片黄澄澄的稻穗随风翻滚,形成一股埋麦浪。几头小牛在慢悠悠的游荡。一群小孩,光着脚丫,显得一派和谐。不知是哪个调皮的孩子,把墨水撒了,天空一下子变成了黑色,星星们一蹦一跳的出来站对,一个一个得排好。夜深了,万物都在月亮妈妈地歌唱下睡着了,显得很安静。

  啊!故乡,你是多么地美,多么地漂亮。故乡!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

记忆中的故乡5

  湘北的农村,沟渠是极常见的。然而这些年在外漂泊着,偶尔回一次故乡,那些记忆中的沟渠,却渐渐模糊了,直至终于掩盖在一条条黑魆魆的柏油路面之下。以至于只有当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整天的喧嚣卸下,才能在脑海的最深的角落里寻回一些它昔日的端倪。

  我的故乡是群山环抱下的一片丘陵,村子四面散落着低低矮矮的馒头般的小山,没有河流,更无湖泊。水稻,大约是这里唯一的主粮。水稻名目中的水字,无疑昭示了它对水的天生依赖。然而村子里的水源是并不富足的,尤其遇上旱年。当然这都是我的父辈们年轻时所经历的状况。自打我懂事起,村子里坑坑洼洼的泥路旁,就有了一条条宽敞的水渠,里面的水似乎从来就没有断过。它穿过山丘时,就有峡谷一样的伟岸,而到了平地,它又有小溪般的精巧温驯。蜿蜿蜒蜒,顺势而流,最后经过一道道闸口,滋润着村子里的一切。

  那是一片我儿时玩伴们的乐土。

  每到夏天农忙的时候,对于我们这些还不能下田干重活的孩子而言,放牛就成了我们一天里唯一的劳动。而山丘之间的水渠则是我们放牛最爱的去处。两边渠岸壁立,大概是因为水流滋润的缘故,岸上的丝茅丰茂得如同少女的秀发一般,细长顺滑的叶片一直垂到了水面。把牛牵到水渠边,也不用驱赶,它便扑通一声滑入水里,只露出头和龟甲似的脊背来,牛只把淡紫的舌头灵活的一转,大把的丝茅叶便被它薅到了口中。

  夏天日头正烈,牛即使吃饱喝足也是不会轻易离开水渠的。于是我们便有了大把的时间来探索这片未知而神秘的乐园了。不必说岸边酸甜的刺莓和脆嫩的茭白,也不必说在水面滑行如履平地的水蜘蛛和浑身通红的蜻蜓,单是摸鱼这一种活动,就够我们兴奋的忙活大半天了。渠底的石缝和水草里是不乏各种鱼虾的,尤其以鲫鱼和青皮虾居多,也有嫩仔鱼和黄鳝。不过嫩仔鱼太小,我们是不屑于将它们捉回家里去的。鲫鱼是最易捉的,你跳进水渠将水搅混,它便伏在渠底一动不动了,你只需双手沿着渠底悄悄的掩过去,在碰到鱼身的一刹那,双手迅疾合拢一按,它便无处可逃了。然而这种看似充满野趣的活动往往也隐藏着各种惊险,有的因为摸到黄鳝的洞口被黄鳝咬到手指而痛得大叫据说咬人的黄鳝是正在洞里产卵的,它因护卵心切性子就变得凶猛了。也有的摸着摸着,不知从哪边的草丛里就突然嗤溜一声窜出一条水蛇来,它快速扭动着腰肢,眨眼就消失在对岸,只在水面留下一条长长的s形的水迹。这时胆小的伙伴自然是惊叫着纷纷逃到了岸上,几个胆大的往往便会投来鄙夷的目光,甚而在很久以后还要搬出这些不光彩的往事把他们大大的嘲笑一番......

  记忆中最惬意的当然还是晴朗的夏夜。晚饭过后,父亲将竹铺移到渠边的杉树底下,劳作了一天的乡邻们便三三两两的聚拢了过来,吃过一轮母亲沏的青豆茶后,父辈们便开始谈论起他们各种离奇古怪的经历抑或是故事了。这其中就有一个唤铁生的,他讲过一个水猴子的故事,甚是惊险:据说江南一带的池塘里都是有水猴子的,它们一逮到有人单独在池塘边纳凉趁人熟睡的时候,便会悄悄把人拖入池塘里溺死。至于它们的面目,却是没有人见过的。有一人胆子极大,就想见一见这水猴子的真面目。于是某天夜晚,天上有些微微月光,他便在池塘边摆好竹铺,独自躺在上面纳凉。到了午夜半睡半醒之际,果然听得池塘里一阵水响,一个物事窸窸窣窣的爬到了他的身边, 便来拖他的身子。这人也不慌,任由它拖着,只将眼睛微微眯开打量这物事只见这家伙一身皮毛油亮,尖嘴猴腮,果然有点猴子的模样。偏偏这人是个大汉,怪物拖了几次却拖不动竟又想出计策来,它先将这人的脑袋往池塘边搬了搬,继而又去铺尾搬他的腿。这大汉却也机灵,趁怪物搬腿的档儿,便把脑袋挪回原处,怪物再来搬脑袋,又把腿挪回原处。如此怪物来回搬了七八次,这人竟然安然无恙。怪物无计可施,最后自然只好悻悻的走了。虽然到现在我对水猴子的存在依然颇有怀疑,但那时听到这儿,为这人的沉着机智赞叹之余,依旧是很替他的安危担心的......

  铁生有着许多类似水猴子的奇闻怪谈,我们虽然听得又惊又怕,却又乐此不疲,以致每到晚饭过后,便有点盼望铁生到来的念头了。然而父亲是不大擅长讲这类故事的,他爱讲的大抵与这水渠有关,每每是他们在那个饥荒的年代,如何用一把把锄头、一根根扁担在大山脚下修起了一座水库,又如何凿通水渠,将水库的水引进村子的事迹。那时我便疑心这是一件极伟大的壮举,因为父亲每次说到这些就提高了声调,而握着蒲扇的手也时常挥舞了起来。然而作为孩子的我们,对于这些事迹的兴趣却是远逊于水猴子的,于是往往听到一半,便打着哈欠开始渴睡了。

  然而每日晚饭后的例会到了处暑的节气就不得不暂止了。湘北的气候,处暑正是夏老虎显威的时候,时常半月也不见一滴雨,水渠也渐渐见底了。田里的稻子正在拔穗,俗语说处暑的水,谷仓的米,这时的庄稼是万不可怠慢的。而水库的水是有限的,只能在不同的时段给不同的村子放水。大约给我们村放水的时间是定在晚上吧,只记得那时每到田间的蛙鸣由三两声渐渐而汇成一片的时候,父亲便和乡邻们荷着锄头守在水渠边的各个闸口,等候着水的到来。

  而我,或许是因为无聊吧,也常常跟着父亲去放水。那时的夜晚,天空如蓝宝石一般深邃而纯净,微风拂送着沁人的稻香,草丛间虫鸣唧唧,一切是如此的轻松惬意,让人的心也沉静下来,仿佛要融化在这浓浓的夜色之中。

  突然,黑暗中有人远远的喊着水来了,水来了。我探身朝上游看时,却不见有何异样,只隐隐闻得一阵低沉的霍霍声。然而转瞬间,霍霍声似乎就在跟前了,没待我恍过神来,就见一簇翻滚的激流夹杂着枝叶水草急冲而过。墨蓝色缎子般的水霎时便将渠面填得满满的,几乎都要漫过渠岸来。除了水流冲刷水草发出轻柔的沙沙声和星光下渠面偶尔掠过的一丝丝晶莹的水纹,一切又归于平静。这种突然的平静让人的听觉也越发灵敏起来,我似乎听见远处父亲在招呼乡邻们开闸放水,也似乎听见水流进干涸龟裂的稻田所发出的丝丝声......

  啊,远去了,渠岸的刺莓;远去了,夏夜的水猴子......昔日的稻田,如今大都被一片片白色的大棚所覆盖,渠岸坑洼的泥路如今也变成了宽敞干净的柏油路。每回一次故乡,总能感觉村子的日新月异。而我,不知为何,却时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有一条蓝缎子般的水渠在眼前闪现,挥之不去......

记忆中的故乡6

  清风推开浮云的遮掩,又是一个月圆之夜,窗前撒下满地的清辉。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那一轮明月,经朝历代,圆了又缺,缺了又圆。青山万里,是游子追寻的脚步,长河百代,是慈母织补的衣衫。流淌的月华,泼洒着水墨,思绪飘向了那远去的故乡。

  忆,那故乡的小院。几棵小树,几座瓦房,几户人家,那么温馨,那么和谐。早晨,天刚清亮,便有老妇人挎着菜篮,笑嘻嘻地离家买菜。过不了多久,便有小孩子你追我赶,清脆爽朗的笑声洒遍每个角落。每逢夏季,院里栀子花开,清香缭绕,心情总会分外舒畅。夜晚,奶奶们都在院里集会,分享自己的家常,分享做菜的秘诀,真是一群未曾老去的青春少女!

  忆,故乡那落满尘埃的戏台。行走在狭窄的青石板路上,檐角倾泻下来的月光,擦亮了朦胧的记忆。一座戏台搁歇在缥缈的青烟下,寂寞地向众人诉说着她曾经华丽的故事。

  是这般让人老到揪心的舞台,到底落满了多少的尘埃?也曾红颜淡妆,略施粉黛,也曾天香国色,浓墨重彩。到如今,韶光不在,只留存这样沧桑入骨的姿态。究竟是相思成灾,还是梦里情怀,那么多悄然转身的离开,却让每个人都执着地等待。曾经戏里的主角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每一天都有过客在楼下徘徊,询问着:是否有场戏叫做《归来》?

  忆,故乡那长长的小巷。烟雾中那长长的小巷被怀旧的时光浸染,木门里寂寥的故事,被泛黄的岁月尘封。淡黄的银杏叶铺满石阶,每一根叶脉都传递着经卷里的深深禅意。

  再一次,丝丝缕缕的记忆,如同菊花的幽香,在月光下清浅地浮动,原以为故乡离我而去了,这时方才领悟:原来,故乡一直在我心里,从未走远。

记忆中的故乡7

  静静地叩开掩着的柴门,时间以一种安静的姿态,在我的身边恣意地流淌。

  踏着布满青苔的小石块,走进那被记忆磨损的小巷里。两旁的砖壁偷偷抹了彩霞姐姐的胭脂,映红了秀丽的脸庞;又或者是红杏妹妹的纱巾轻搭住砖墙的肩膀,使得她平添了几分妩媚的温情。黄昏的阳光以一种江南女子的姿态不经意地播撒着美丽,淡如清茶,轻如细纱,薄如蝉翼,静如菩提叶,轻轻地、轻轻地泻在砖墙上,莫不是灰尘早已暗淡了旧时的砖墙,才使得这一抹残阳散发出耀眼的光芒,羞涩了整个小巷!

  向小巷更深处走去,隐隐约约听到一些声音,忽高忽低,忽疾忽慢。循声而去,侧耳倾听,冷冷清清的院落,似乎飘逸着李清照望着满院海棠凄凄惨惨的叹息声:驻足停步,屏气凝神,幽深的院落却又依稀回荡着虞姬自叹红颜薄命的哀怨。这宁静的小院到底藏尽了多少繁华与衰败!小巷之中的斑驳印证着“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凄美,布满了“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的凄凉,诉说着“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寂寞!昨夜雨疏风骤,石板上被雨划过的痕迹仍清晰可见,不知这雨摧残了多少块这样的石板!只叫人一声叹息:“怎一个愁字了得!”走进小巷深处,细看那“帘外芭蕉惹骤雨,门外惹铜绿”的景象,却不知这别院里又另有一幅怎样情景!

  轻轻叩响东阁房,只听得一声“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缠绵悱侧,一位伟大的词人正在吟诵千古名句,诗词歌赋成就了他的飞扬文采,他也在诗词歌赋的吟咏中丧失了千秋霸业。细细探得西厢房,只听慷慨激昂的一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位逍遥的诗人正对酒当歌,深邃的目光洞穿了盛唐的繁荣,后唐的衰败!历经悠悠岁月,多少历史往事都已湮没在这小小的庭院中。而今,触摸着历史的气息,行走在天青色雨幕中等烟雨,一任炊烟袅袅升起,却无奈那朝来寒雨晚来风!

  呷上一口淡淡的清泉水,小巷的味道便在舌尖荡漾,潆漾烟雨在此刻将过客的思念唤醒,纷飞了深闺怨妇眼眸里的浓浓惆怅。这千年的美丽,这千年的小巷,浸润丁多少人的情愫,湿润了多少人的双眸

记忆中的故乡8

  回忆是个人的历史。

  有十年没回故乡了,每次母亲探家回来后兴奋地和我说起家乡的变化,什么房子都改成三层小楼啦,村庄的道路已经硬化成水泥路啦,汽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啦,家家户户不用土灶了,都用液化气做饭啦——我听了也由衷的对家乡的变化感到高兴。但是,内心也有一种仿佛丢失了珍宝般的失落感,那就是我记忆中的故乡。

  故乡位于会稷山余脉,两山夹峙,中间一条小溪,临溪缓坡地上,散落着一些民居,稍高一些,是大片的茶园,近山顶,则是灌木、树林、竹林间杂,站在家门口放眼望去,茶园墨绿,远山含翠;鉴湖不远,绍酒飘香;兰亭左近,绿水清波。那就是我的故乡。

  故乡村庄中间是一条小溪,那可是孩子们的福地。麦收季节,是螃蟹最肥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就逆着溪流而上,光着双脚,挽起裤腿,翻动着溪流中的每一块石块,或大或小的螃蟹就藏在石块下面。动作必须敏捷,要正确无误的一下抓住螃蟹的背,然后放到罐子里,盖上盖子,防止它逃跑。有时候不小心,手指被螃蟹的大钳子夹到,就会痛得龇牙咧嘴大叫一声。摸到溪流的尽头,往往收获颇丰,能装满一罐子,然后顺便在瀑布下面的水潭洗个澡。回家后,把螃蟹洗净,母亲会用滚油来煎,看那青色的蟹壳慢慢变黄,变红,香味就出来了,是父亲上好的下酒菜。

  我家的后面,有一处百米高的崖壁,接近崖壁最高处有几个小小的岩洞,其中一个是鹰巢,里面住着几只鹰,我想应该是一家子,因为在附近几个村子,都没有这种鸟,属于我们村独有,村人很以此为骄傲。夏秋之交吃了晚饭以后,大伙搬一把椅子坐到房前院子里,天边是一团团的火烧云,绚烂多彩,翻滚变幻。这时候可以看见老鹰带着小鹰在天空盘旋,伴着那清亮的鸣叫,时而组成各种队形,一会远去,一会又俯冲下来,常常让幼小的我看得出神。我想那时的我,一定是慕其高远吧!

  对于故乡吃的记忆,印象最深的是竹笋。清明以后天气转暖,山里的竹笋也开始从泥土里冒出来了,长到一尺左右的竹笋最为鲜嫩,剥去外壳后其色如玉,我最喜欢母亲做的葱炒嫩笋,出锅以后,芳香扑鼻,葱绿笋白,煞是好看。吃起来脆嫩甘鲜、爽口清新、味道鲜美,现在想来,那滋味犹在舌尖。后来看清朝名士李渔的《闲情偶寄》中,蔬食中的第一,他给了竹笋。不禁引为知己。

  年关将近,是孩子们最盼望,大人们却忙碌的日子。春节前几天,记得要做的最重要的两件事是大扫除和年夜饭的准备,要自制豆腐和杀鸡宰鸭。打扫房间时,母亲会说,“把你一年读的书整一整”,我的书往往放在床头和父亲帮我做的简易书架上,那就是两个三角支撑钉在墙面,上面搁一块木板。我那时学习成绩不错,对书是十分爱惜的,于是先把书架擦干净,要把课本边角抹平,一本本放好码齐,仿佛和好朋友告别。这时边整理边看书,或翻看以前写的作文,竟然惊异于自己写作时的“高超技巧”,倒叙插叙设问排比全用上了,不由得对自己大为折服!看着老师批的一个个“优”,心中很是快活。母亲是制作豆腐的能手,这时候我最乐意帮忙了,谗的是那一碗豆腐花。豆浆点上卤汁以后,刚凝起豆腐花,母亲就拿一只大瓷碗,给我装上满满一碗豆腐花,放一勺酱油,撒一小把葱花,真是人间美味!

  我的头脑中关于鬼神狐妖,英雄壮士等等最初的记忆,都是在故乡夏天大树下纳凉,或者冬天火炉旁得来。夏天的傍晚,忙碌了一天的乡亲们吃完晚饭,三三两两的聚拢在村口的大树底下纳凉,老人们在躺椅上摇着蒲扇,孩子们在空地上戏耍玩闹,此刻圆月初升,晚风徐来,此起彼伏的蛙鼓蝉鸣和着小虫的低吟浅唱,从老人们口中知道了蟾宫砍桂的吴刚,月宫曼舞的嫦娥,吃人的山魈,媚惑的狐仙,诙谐的徐文长,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现在则回家就躲在空调下,上网、看电视,楼上楼下互不相识。

  故乡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故乡,我也每天穿梭于城市的森林,回不去了!

记忆中的故乡9

  心还在童年的梦幻里,岁月却已幻化为春泥,滋润了一方土,一方人。

  犹记得的童年故事里充满着故乡浓浓的乡土气息,淡淡的芬芳弥漫开来,不掺杂一丝一毫的乡愁。正是那条通往童年故居的路,承载了太多太多童年的真趣,令我难以忘怀。

  小时候,故乡的路也是那一般绿油油的味道。我不知那是苋菜或是野草的气味,还是那些常被我们虐待的青蛙们的气息……总之,我总能感觉到心旷神怡,如此贴近自然。故乡的土年复一年地培育出沉甸甸的稻穗,土地年复一年地被开垦,被耕种。以至于,故乡的路也是松软的。野花野草肆无忌惮地排列在两侧,路中央还有毛茸茸的一道隆起的路面,那相隔而形成的光秃秃的两道是那三轮车或是单车走过的印迹。那时候的乡路不通轰隆隆的汽车,只是默默地肩负着农民的脚步与农具的身躯。

  我们爱去路上玩,绝不会有什么危险。路是一代代人踏出来的,难免凹凹凸凸,正适合我们撒野似地嬉戏追逐。从蹒跚学步起,我们就总爱乱跑,丝毫不怕跌。因为故乡的土是甜的。有时嗒吧嗒吧地踩着,踩一脚陷一脚,现在想来仿佛是行走在松软的生日蛋糕上。拌一脚,起来捏一捏鼻子舔舔嘴,望望前面几个已笑得嘻嘻哈哈的伙伴,也咧开嘴偷偷地笑,调皮地吐出两口便完了事。那便成了跌倒的滋味,嬉戏的滋味,无忧无虑地成长的滋味。

  后来呀,故乡渐渐跟上时代步伐了,涌现了摩托车,还有拖拉机。故乡的路却落伍了。终于,镇上的人坐不住了,一挥手一句话,修路的工程队便浩浩荡荡来了。修路那天,奶奶抱着我去看。我的一双小手自始至终都捂着小耳朵,睁着无助的双眼观望着。我诚惶诚恐地看到细小的石块被整车倾泻而下,剧烈地砸在原本松散的土路上,发出阵阵痛苦的呻吟。眼见的,一辆辆拖拉机风尘仆仆地远去,消失在远处的转角。萦绕的余音仍令我恐惧。我很不情愿地看到我的“朋友”被填上一层厚重的石子,那感觉仿佛是路越泥泞我越喜欢。我知道我的小伙伴们也不情愿,我们不愿失去只属于我们的幸福。可后来不知不觉中也就习惯了。原因是我们学会并迷恋上了打弹珠,随便找一处绿荫便在路边撒开一伙闹开了。一粒粒弹珠在我们的指间穿行着,在故乡的路的脊梁上滚动着。路上车是多了些,但我们仍不长一丝戒备,总之车总会避开我们的。我们不傻,路是我们的好伙伴,好伙伴会保护我们的。我们便以此调皮地与爷爷奶奶的规劝对着干。

  故乡的路渐渐融入了我的童年,成为记忆中抹不去的一部分。故乡的路在成长,我欣喜地看到了;我也在成长,故乡的路也一定看到了,我听到了他在嗖嗖地响,呼呼地吹,呵呵地笑……

  而现在,故乡的路变化更大了。不知何时披上了现代化都市的外衣,硬朗了,明亮了,不知何时又宽阔了些。故乡的路是年轻的,带给来者新的童年,为我们所无法体验的;故乡的路固然也是古老的,上边布满了古人的脚印,承载着前者记忆中的美好童年时光。

  与故乡的路同行,我明白,人的心也许就应该像故乡的路,逐渐厚实开阔。

记忆中的故乡10

  厌倦了城市里汽车的轰鸣声,就特别想逃离上海这个喧闹的城市,这时候第一想到的便是我的故乡:潺潺的小溪,绿树葱葱的山间小道,茂密苍翠的竹林以及如水墨画般的徽派建筑,着实令人神往。

  对故乡美好的记忆是从回去的路上开始的,当车子开进蜿蜒的山路时,泥土的气息中夹杂着青草的芳香从车窗的缝隙中扑面而来,我喜欢这种大山的味道。透过车窗,一束阳光轻轻地泻在我的脸上,我喜欢这种温暖的感觉,此刻我的人被大山拥抱着,我心被大山充斥着,大山的味道弥漫在整个车厢里,我仿佛嗅到了故乡的味道。

  回到故乡太爷爷家已经快十点了,夜晚的乡村寂静而恬舒,似乎没有白天的活力,但月亮那一层如流水般的柔光,也是带有温度的。白天旅途的颠簸让我很快进入了梦乡。甜蜜的梦中传来了太爷爷的《沙家浜》。

  这时,太爷爷教我第一次唱戏的情景又浮现在脑海中,太爷爷唱一句,我跟着唱一句,整个小院里弥漫的都是我们唱戏的回声。虽然我不懂那些咿咿呀呀的叫喊有什么美感,但太爷爷那忘我地吟唱,让我陶醉,他还时不时地做着一些动作。这时太姥姥兴致也上来了,字正腔圆地接了上来,太爷爷和太姥姥幸福地一唱一喝。午后温暖的阳光照在二老身上,颇有沧桑感,但却让我沉醉。

  “怎么样,精彩吧?”二老不知什么时候停止了对唱。可能是年纪确实大了,都开始喘气了,“在这里多待几天吧,过几天有游灯会,到时候特别热闹!”

  接下来的日子里,游灯会成了我最美的期待。这一天终于到了,我匆匆吃完外婆为我准备的长寿面后,赶紧去领灯。领到灯后天色便有些暗了,村子里大大小小的游灯像萤火虫一样在昏暗的夜色中穿梭,虽不比上海夜晚大街上的灯火通明,却也着实壮观。领队的人在队伍的前头敲锣打鼓,并背着一个大火炉给大家照明指路,方便后面尾随的游灯者走路。而后面的尾随者呢,也笑眯眯地跟在后面,有的玩弄着手中小巧精致的小油灯,有的眼睛看向四处热闹的小巷。印象中我们油灯的队伍足足排了有200米长,祠堂里甚至容不下这么多人了,于是只好提前进行游灯。村庄里,我们一群小朋友提着小油灯,向路人招摇着,笑着。黑夜中闪烁的灯光,若隐若现,美丽而又梦幻。

  游灯的终点站在戏台下。唱京剧的演员们居然是我的小伙伴们,他们的脸上都抹上了油彩,淳朴的小脸上绽放着纯真的笑容。然而更令我吃惊的不仅仅是这些小伙伴儿,人海中还有太爷爷的身影,他正在忙着彩排,我想冲过去观看,可是被结结实实地挡在了外面。

  这些小伙伴儿们有的身着金碧辉煌的衣裳,有的带着及腰的长胡子,大家刚开始穿上戏服时可能还有点羞涩,一开场便立马进入了状态。字正腔圆,五音不乱,令我对昔日一块玩耍的小伙伴们刮目相看。

  戏台下人山人海,不知不觉我发现我已经被挤到了人群之外。人少的地方则有各种小摊。我买了一串冰糖葫芦,啃着香甜的糖葫芦,享受着太爷爷和小伙伴们的演出,不知不觉的已到了深夜。

  回到家里后,外婆正和邻居谈笑呢。

  “玩得可开心呀,小客人?”

  “爽爆了!”

  “你饿吗?要不要去我家吃宵夜?”邻居的老奶奶笑眯眯地问我。

  “不饿啦。”我诧异地转过头准备洗漱睡觉。在身后听见老奶奶说:“你家孩子是有多饿呀,我看她还在戏台前面饿得啃冰糖葫芦啃的可香了。”其实这里的冰糖葫芦的并没有上海的种类多好吃,但是我更喜欢这里的味道。

  随后听见外婆爽朗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和戏台传过来的歌声萦绕在一起,伴随了我那一整晚的梦乡。

【记忆中的故乡】相关文章:

1.记忆中的故乡作文

2.作文:我记忆中的故乡

3.故乡在我的记忆中

4.记忆中的故乡模样作文

5.记忆中的故乡周记

6.记忆中的故乡作文3篇

7.记忆中的故乡作文4篇

8.记忆中的故乡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