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消失的

时间:2017-10-10 09:50:11 初二作文 我要投稿

那些消失的

那些消失的1

最近消失了很多东西,比如说教室后面那些一年四季都是浓郁的叶子,突然在这几天哗啦啦的疯狂的随风落地。一大堆一大堆枯黄而又干燥的叶子,踩在上面发出“沙沙”的响声,让我想起生命碎掉的孤寂。还有比如说消失的在学校附近那幢楼的楼顶上砸下来叫我的声音,最近经过的时候总是习惯的抬头看看是否还有一张充满笑容和自信的脸,是否还可以听见那一声叫我的名字的声音。然而,除了悬在那楼顶的几条电线杆什么也没有。

我站在教室后面的树下,抬头看着这些叶子落在我的头上,脸上,肩膀上。突然想起在去年的夏天,我还特好奇的问班里同学为什么这些树的叶子总是这么绿?为什么看不到它们落叶?可是,现在我看见了,大家都看见了,但他们不以为然。扶了一下眼镜继续匆忙地往教室跑去,操场上开始看不到班上汗流浃背打篮球的男生,开始看不到班上女生在这些树下窃窃私语。这些消失的背影,将成为所有人的回忆。而现在,只有这些叶子疯狂的下落,留下光秃秃的树枝和一堆堆失掉了绿色的叶子。

也开始听不见维的声音,不论是在学校外那幢楼顶上,还是经过他们教室下面的时候。听不见她“癫婆!癫婆!”叫我的声音。有时候,我望着对面他们教室的走廊上,希望可以看到她在听歌的身影,然而,都没有,我每次看到的只是站在走廊上眼神定定的望着外面的人,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能感觉到他们眼神里充满了空洞和绝望,还有渴望,但我不曾试过走近去看他们,因为我怕看见那种眼神而抽空我上高三的勇气。

我始终是怀着平静的心来面对这些所“消失”的,因为我始终没忘维对我说等高考后再去玩,没忘记她对我说要有信心,不要让别人看轻自己……我想,我和她的友谊一定会在她高考后,重新复燃,就像那些失掉了叶子的常青树,当过了这个时节,仍可以长出茂盛而浓郁的叶子,且光彩夺目。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那些消失的2

  那些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在我生命某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却还有和她们经历的春秋和冬夏。

  我记得儿时庭前盛开的茉莉,那时他说会陪我一直看下去。

  他总爱侍弄他的那些花草,最宝贝的就数那几株白茉莉,每天精心浇水,看它含苞待放,会有些许期待。儿时他抱着我坐在他膝上,手捧诗词对花观赏。我记得那垂柳斜向,雨落茉莉;我记得那向晚残留,花落人归去。总是喜欢听他念这些东西,然后问他:外公,茉莉花什么时候开?他老是笑笑,摸摸我的头,又凝视着那庭前绿叶枝头的白色花苞道:快了,快了。我便欢脱地从他膝上下来,奔向那些花儿,逗弄着那像是睡着了的花蕾。他和我一起侍弄着,然后一把抱起我。我记得,他说要陪我一起看下去。那天下着小雨淅淅沥沥,那天茉莉盛开清香扑鼻,庭前书案宣纸上墨迹未干,却已不见你。院中花瓣落地了断回忆,独留我一人伫立,看到这场悲伤地茉莉雨。他走后,无人侍弄它们,次年外婆就重修前庭,院里再无花儿。犹记他孤窗外念诗身影,犹记我伏于案前嬉戏。外公,你种的茉莉将在我的心头一直开下去。

  我记得那年夏天盛开的栀子花,那时我们说好永远不分离。

  阳光越过窗沿爬上前面她的侧脸。她正专注着作业,动笔刷刷而下。我揉了揉干涩的眼睛,望着窗外学校栽种的栀子花,在七月阳光的照耀下绽得似女孩子的裙摆飘逸美丽。我伸手轻扯了下她的马尾,待她一脸疑惑的回头时,我又埋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她只好无奈的装过身去。我又重复以上的小把戏,终被她逮住,一脸瞋视,佯装要打我时,我便认错求饶,笑声打破这沉闷的午后时光。考试前的几个周末,竟心神不定,患得患失。那时她拉我出去散步,我们漫步在这沉寂的校园内,我担心毕业后各奔东西,她却笑着说待来年花开一同共赏。我们曾在夕阳下许愿,我们曾说好不分开,我记得那时花开得灿烂,灿烂得如同毕业时她留给我的笑脸。只是后来当我一个人步入新的校园,身边已无那个立下约定的她。故地重游时,栀子花依旧,可为什么我觉得心里的花终究没有盛开。想着再次启程,我们终究是要挥别过去,只是途中仍会挂念,各自散落的花儿们如今还好吗。

  绿萝拂过衣襟,青雨打湿诺言,山与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我知道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到最后只剩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但我只愿那些消失在生命里的花儿各自安好,然后微笑告别,不畏将来。

那些消失的3

  夏天的雨怎么会无声的下呢,今夜雨声让我无法入眠。看着窗外的雨仔细的下,染满了整个季节。想起年少的时候坐在屋檐下,一串笑声惊起的水泡,转首却又破碎了多少春秋,再回不到昨天的童年。

  岁月渐老,老去了多少欢笑?又留下了多少辛酸在眼角,泪在眼角打转却再已流不出昨天。每颗心其实都是玻璃做的,经历的打击多了,一次次的破碎,一次次的粘合,渐渐的也便坚强了。只是那些缝隙里的伤你不要去触及。有些事,明知不可以却还要固执的放弃,然后一个人偷偷的想起,痛哭在每一个狂欢过后的醉梦里。

  有些人一生都不会忘记,有些事到老了还是会想起。怀念往事,当一首歌不经意的想起,我们陷进回忆里。追忆一双眼睛,追忆每一句话,或是仅仅记得朦胧的影子,朦胧不是忘记,只是不愿再想起。

  生命中,是谁绿了那个盛夏,又是谁枯萎了那树繁花。蝴蝶飞舞在青春的年华,你我曾把誓言埋进海边的沙堆下,可我这个夏天独自寻找,却再也找不到那堆沙。只好在每个酒醉的夜里用力的去唱歌,一直唱到声音沙哑。然后对着朋友们放声大笑,一直笑到眼泪顺嘴角流下。

  当你对我说结束,我送你所有祝福,只是那份回忆不知有谁陪我一起守护。告诉自己别哭,坚强的面对未来的路。我们拿人生做赌1注,只是青春匆匆,我输得很残酷。有时醉了才会觉得伤心彻骨,醒着的时候更多的是微笑着面对生活的残酷。一去经年,再想不起曾经我们一起追寻的幸福,生活将我磨砺的可以微笑面对世俗。真想自己可以绝情断义,爱情里,离开的人很清楚,只有留下的人孤独痛苦。

  每当去餐厅点菜,总忍不住想大喊:“老板,给我来一份纯洁”。我知道即使说了也不能如愿,于是苦笑摇头,然后不知所谓的点一桌饭菜,味同嚼蜡的吃上几口,一堆朋友貌似亲密的你来我往的喝酒。在沉醉里寻找快感,然后吐出满地心酸。

那些消失的4

  “小时候,过年是穿新衣、放鞭炮,是那一桌外婆准备了好久的年夜饭;长大后,过年是各种人情往来压力山大,就连年夜饭都改到饭店去吃了,方便了,但那种味道没了。”

  前日,本报腾讯微博发布的这条微博引起不少网友感慨,纷纷评论转发道:现在越来越没年味了。昨日,本报联合大渝网、腾讯微博进行网络调查,结果表明:超过九成网友认为如今“年味”已经淡了。

  调查

  近半网友称“年味淡了”

  春节还有多少“年味”?截至昨日19:00,共有数千名网友参加了本报联合大渝网、腾讯微博进行的调查。

  “现在过年的‘年味’怎样?”调查中,50.8%的网友选择了“越来越淡了”,41%的网友选择“几乎感觉不到‘年味’”,只有8.2%的网友认为现在“年味”仍旧浓厚。

  “年味”淡了,曾经过年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也逐渐少了。在“过年活动还保存着哪些”调查中,没有一项活动的得票超过20%,得票最高的是熏腊肉、香肠(16.12%),其余依次是走亲访友拜年(15.56%)、吃团年饭(14.76%)、贴春联(12.16%)、放爆竹(11.88%)、包饺子/汤圆(9.1%)、腊月扫尘(8.49%)、除夕守岁(7.12%)、插腊梅(2.26%)、挂年画(2.26%)和元宵看灯(0.28%)。

  而传统中过年的各种讲究,现在遵守的也不多了,调查结果显示,59.84%的网友还保持着“正月初一不出门”的习俗;24.34%的网友则保持着“正月初一不煮新饭,要吃除夕留下的过年饭”的习俗;14.60%的网友保持着“正月初五清扫垃圾”的习俗;只有1.22%的网友保持着“正月初二女儿回娘家,女婿带礼物必须成双”。

  饮食

  不再吃“开水”

  重庆文化名人张老侃告诉记者,大年三十要吃团年饭,初一早上吃“元宝”(汤圆),待客的时候要吃“开水”,即为客人备上一碗醪糟荷包蛋,这些传统的春节“吃文化”如今渐渐淡化。例如吃“开水”这一习俗,记者询问发现,年轻人大多不知,而年长者略知一二,家住渝北碧津公园附近的周大爷就表示,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吃“开水”了。

  不仅是吃“开水”,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市民已经不再自己动手熏腊肉、灌香肠。居住在陈家坪水瓶厂附近的小曾介绍说,家里人都是直接从菜市场上买回新鲜肉托人熏腊肉、制作香肠等,已经好几年没有自家动手做了,“平时都忙,自己做这些实在没时间也没精力,再说了,我们年轻人也不会灌香肠这些活了。”

  除了不会做腊肉,对于食用腊肉是否健康,不少年轻人也表示怀疑。“熏腊制品吃了可能对身体有不良影响。”家住渝中区学田湾的.吴小姐告诉记者,“对于这些传统的食品,我们在注重过年氛围的同时,也更看重食物的多样性和健康性”。

  装饰

  门神窗花都不见了

  贴门神、窗花,初一迎财神,把送来的财神像倒贴于墙上,寓意新的一年顺顺利利、财运不断、福气多多。千百年来,不光重庆,中国各地的春节都少不了这些喜气洋洋的手工艺术品,但现在,它们的身影正在渐渐淡去。

  家住沙坪坝烈士墓的邹女士说起过年直摇头,“还不如年轻人过圣诞节有气氛”。她告诉记者,今年圣诞节小区还装扮了圣诞树,如今快过春节了,小区内却风平浪静,只有一张“祝业主节日快乐!”的横幅。家家户户也不再贴对联、“福”字,“门神、财神之类的就更是没见过了,我们自己家也不会贴这些,就算想贴,我也不知道哪有卖的”。

  祈福

  不再祭拜“灶王爷”

  曾经,过年前要拜“灶王爷”,拜完后又要送走“灶王爷”,年三十夜以前必须要打扫完毕。如今尽管人们还保留着除夕前打扫完毕的习俗,然而拜“灶王爷”的习俗却渐渐消失了。在渝北某银行工作的小余就感慨道,小时候祭拜“灶王爷”会烧一桌好菜,对着厨房灶头烧香拜祭,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如今都不这样做了,只是年三十会祭祖。家住渝中区解放碑的余女士也表示,年前总是特别忙碌,送“灶王爷”的习俗差不多都快忘了。

  节日禁忌

  嫌太麻烦不再遵守

  “初一不出门,初二初三走亲戚……”这是小时候耳熟能详的春节传统习俗歌谣。重庆文化名人张老侃告诉记者,重庆传统春节习俗中,有许多禁忌:

  正月初一:不煮新饭,寓意年年有余;不能扫地、打破碗、洗头洗澡洗衣服等,以防“破财”。

  正月初二:此时才能出门走亲戚;女儿回娘家的话,女婿带礼物必须成双;不能洗衣服。

  正月初四:这一天是民间传说的接神日,因此不能出远门。

  正月初五:即“破五”,当天要清扫垃圾,寓意“送穷”。

  “小时候奶奶经常嘱咐我,正月初一早上不能乱说话,不能洗头洗衣,不能扫地,不能走亲戚,如今一切‘不能’都‘能’了。”家住渝中区大坪某小区的Brean对记者说道,如今正月初一该扫地就扫地,洗衣做饭与平常无异,经常家里还要请别人吃饭,各种饭局排得满满的,“虽说是为了期盼来年有个好兆头,但要真的完全遵守那些老规矩,太麻烦了”。

  家住白马凼的喻大爷告诉记者,像“初一不出门、初二走亲戚”这样的禁忌,家里早就“破戒”了。因为儿子和很多亲戚都在外地工作,假期短,“要是初二才能出门,那很多人一年到头都没法见面了”。

  变迁

  改头换面

  这些传统留下来

  “年味”淡了,很多过年的习俗消失了,但也有一些习俗,改头换面之后,多少仍旧保留了下来。

  记者在实地调查中发现,还有很多市民保持着吃团年饭、汤圆的习俗,但团年饭大多在外订餐厅吃,汤圆之类的也都是买现成的。家住南坪四小区的童女士说:“过年不吃个团年饭、汤圆,总感觉不对,但我们又没时间自己包汤圆、做团年饭,所以只好去超市买了。”

  除此之外,记者在朝天门各大摊位发现,大多数摊位上,春联都占据着重要位置。摊主告诉记者,春节期间,春联还是很好卖的,“很多人过年还是要贴个春联”。不过记者也发现,大多摊位上的对联都是机械印刷的,询问一路过的陈姓市民,也不知哪里有手写式的对联卖。“以前家里过年都要贴对联,是那种用毛笔手写的,而如今很多家庭都选择贴那种印刷的对联了。”

【那些消失的】相关文章:

1.那些不会消失的东西

2.那些消失的花儿作文

3.那些消失的传统工艺散文

4.噗噗噔-读《那些消失的行当》有感而作

5.消失

6.消失的舍友

7.消失的乡村

8.消失的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