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观后感

时间:2021-01-15 18:30:0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风筝》观后感(精选8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风筝》观后感(精选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筝》观后感(精选8篇)

  《风筝》观后感1

  不久我看完了我认为有史以来最好看的谍战片《风筝》,看得心潮起伏,但是没有这个笔力去写剧评,因为我在博客和网上看到过好多篇非常犀利精彩的《风筝》影评。这个影评不是写风花雪月那般随意和好写的,因此我不敢?浑水,但我想到了一事,前几日一女博友发来纸条感谢我推荐她看《风筝》剧,觉得看片很有收获的时候,纸条的方式,彼此敲了点感想。大家都知道,纸条是私看的,因此敲击的时候更随心所欲,掺杂了个人感情,不用斟酌酝酿,信手拈来,因此也更真实。今日我心血来潮,把私人纸条复制了下来发成了博文,权当对《风筝》电视剧的喜爱吧!

  以下都是我跟一女博友纸条交流的探讨《风筝》电视剧观后感,若是有言语过激,请多多包涵,嘿嘿。

  “嗯,这个电视剧,对现代人是有启迪的。

  今天我哥打我电话,我第一次推荐了他《风筝》电视剧,谍战片中算第一好看了。他说就是放的yaozi咯?说的土话,风筝的意思。我说是的。他听我的有要看的意思。因为曾经我听他说过看过所有的谍战片,呵呵。

  那个郑耀先我很喜欢,后来的处境令人怜悯。他的腿瘸了,我也仍旧是喜欢看他,因为他的脑子没变,嘿嘿。

  自导自演,还帅气,我还是第一次见识。我喜欢听他的声音,好听。

  都说导演要求女演员潜规则,若是柳云龙的话,我觉得女演员也不亏啊!他是最帅的导演了。

  嗯,他演技好,适合演谍战片。就是他演的片子不多。

  《风筝》看着也很虐心的,我看到他和韩冰情投意合,患难下相互取暖。好不容易化敌为友,暗生情愫,却相爱不能相守,遗憾但无奈。看到凄惨的结局,催人泪下。好可怜啊!“风筝”那么快就死去了,我很心疼!要是他还能疗养养伤那该多好啊!

  韩冰死了,“风筝”也倒下了,我大惊失色,结果被救活了,我很欣慰。然而疾病缠身的他被女儿嫌弃,心上人死在自己的眼前。一下子经历了生离死别!痛失爱人相等于失去了信仰,活着无趣,这才是迅速加速他死亡的原因。没了求生的意志。好可怜啊!”

  《风筝》观后感2

  风筝在空中飞翔,自由自在,在风中起舞,无忧无虑,就像一对恋人,相遇,飞翔,相拥。他们几乎融为一体,但是风筝并不能随意飞舞,因为风筝的线握在别人的手里。

  这段开场告白让我的心疼了一下,一种莫名的忧伤和惆怅。

  爱在相遇的那一秒定格。

  男主人公J是一个玩世不恭的浪子,用结婚签证来赚取佣金,遇到Gina的表白,J拒绝了,但是得知Gina是拉斯维加斯最大的赌城老板的女儿时,他又违背自己的内心,一步步完成自己的计划,由底层的生活可以一步登天拥有梦寐以求的生活。当J在Gina的家里遇到第十一个用结婚的形式办签证的这个女人Linda,最初的一眼J就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而彼此感觉到对方的炽热和温度,但在一秒钟爱上,又在瞬间错过。

  但这次的相遇,Linda却将要成为Gina哥哥的妻子,命运就是很会捉弄人。这次相遇J满脑子都是爱情是Linda,终于在Linda结婚的前一天单独见面,彼此都为了同一个目的,告别过去,告别贫穷,各自过各自的新生活。

  J和Linda这个见面,是一副唯美的爱情画面,细雨中的嬉戏,打闹,那翩翩起舞的的轻盈和优美,让人羡慕。伴着细雨,两个人的内心无比悲凉。这个场面只有印度特有的舞蹈才能演绎的这般淋漓尽致,而越是完美的画面结局越让人心碎,这似乎是所有爱情的定律。

  两个人到了要分开的时候,心中的欲火真是难以平息,最后在Linda的家里,J和Linda相拥,缠绵,热吻,突然Gina的哥哥闯进来,用粗俗的语言和动作羞辱Linda,J实在无法容忍有人这样对他心中的天使,就冲出来用枪指着Gina的哥哥,让Linda过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Gina的哥哥于J厮打起来,无奈下的Linda只好用东西打伤自己的未婚夫,然后两人不得已而逃亡,Gina的哥哥随后醒来后,嫉妒和愤恨让他失去了理智,在报警的同时率领他的手下拼命追杀他们。

  那么的执着和真诚,最初遇到的那一瞬间,就注定一段刻骨无悔的爱。

  逃亡之路,每天都面临险境,但是他们彼此没有后退“我们什么都没有,但我们有爱,那就够了”至死不渝的爱让我泪流满面。

  在婚礼的当天,好朋友死在他们面前,但这次没有那么幸运,J受伤后被Linda藏在火车里,而自己为了捍卫心中的爱开车跳进了大海。

  J醒过来,不顾一切要找到Linda,但是最后知道他的天使已经走了,回想起信息中Linda说“了,忘了我吧……”心都碎了,无法呼吸,无法形容的疼。J用机枪杀死所有的人后用最后的力气想为Linda报仇,最后一刻Gina用枪打伤了J,J看着Gina,没有语言,就当还了Gina一个人情,彼此也就不相欠了。

  拖着疲惫的身体,破碎的心,来到Linda跳下去的悬崖边,回想和Linda的点滴,那灿烂的笑,那眼神,是这辈子最开心的事情。

  J张开双臂,像一只风筝一般随风飞舞。如果此时J是风筝,线已经牵在Linda的手里,飞翔,离开,坠落,这是他的宿命。

  在碧蓝的海水里J看到了Linda,他们拥抱在一起,宁静而安详。

  J跳下去的一瞬间,J那灿烂的笑,俊朗的轮廓和Linda清晰的轮廓,性感的身材,迷人的笑容再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而为他们而伤心,同事也为他们祝福,希望在另一个世界他们能永远在一起。

  这是一个唯美而悲情的爱情故事,J为了生活出卖灵魂,最后因为爱舍弃了梦寐以求的富贵和名利,甚至自己的生命。

  Linda为了让家人过的更好点,把自己卖给了金钱和富贵。当遇到J她毅然舍弃了所有。也包括自己的生命。

  结局让我的心再次流泪,忧伤、惆怅。两个人都懂得什么事爱,结局虽然悲凉可却演绎了完美。生活中的我们被太多的东西牵绊,被太多的欲望左右,有谁能真正懂得爱情,又有谁能为彼此舍弃生命。

  一种新的忧伤油然而生。

  《风筝》观后感3

  前不久,和朋友在定王台买了几本书,开始犹豫不决,然后不明白买什么书,纠结了大半天最后买了两本卡勒德胡赛尼的书。

  初读这本书感觉不怎样读得懂,之后,然后才发现是没有用心去阅读。《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交织着爱,恐惧,愧疚。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

  阿米尔为自我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无法应对哈桑,然后于是用计逼走了哈桑。不久阿富汗爆发战争,阿米尔被迫与父亲逃亡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我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次回到故乡,期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好友竟然是和自我同父异母的兄弟,为了救赎,他把哈桑的儿子带到美国,然后在一次聚会上,阿米尔再次放起了风筝。阿米尔与哈桑从小一齐长大,哈桑对阿米尔呵护极致,两人的父亲也是好兄弟,实际上他们是主仆关系,但是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俩的感情,相反这种感情得到了延续,哈桑和阿米尔感情个性深,但是因为哈桑是仆人,妈妈抛弃了自我,经常受到同龄人的讥笑,而阿米尔因为有出色的父亲备受大家关心。一次阿米尔与哈桑遇到一群朋友,然后那些人被哈桑指指点点,阿米尔在一旁观望,从小的好兄弟被人欺负,阿米尔竟然无动于衷,然后哈桑为了保护阿米尔经常受人欺负。他一点也不害怕坏人,他很勇敢。随即这引起了阿米尔的嫉妒之心,父亲对哈桑的赞赏与期许更令阿米尔厌恶。他设计把哈桑赶出家门。

  哈桑被阿米尔这个好兄弟抛弃,远离了他们的生活,多少年过后,阿米尔明白哈桑是自我的兄弟,他很愧疚于是四处寻找哈桑,找到哈桑又能怎样样,感情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了,好朋友的背叛,无疑是对哈桑的巨大打击。

  友情这么脆弱,因为身份的差距,因为嫉妒心,然后竟然被抛弃,阿米尔的愧疚是一辈子的,他与哈桑那放风筝的日子已经远去,断了线的风筝再也不可能回到原点。哈桑依旧,只是他的脸上少了笑容,剩下的只有空洞的眼神。可见阿米尔对友情的背叛给哈桑那个留下了多大的阴影,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再愈合。

  生命就是那一片天空,或鲜红或湛蓝。望着远方的风筝,我们追寻,我们仰望,在追风筝的路途中,我们诠释一整个世界。这途中,有沟壑,有山坡;有彷徨,有疲乏。然后但是,没有人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

  风筝来来回回,可放风筝的人不再是原先的摸样。

  《风筝》观后感4

  我漫无目的地走在那狭长的走道,两边的书如同数不清的树,掩映着这条窄窄的路。眼前突然出现一幕日出,一片朝霞,那种欢快乐观的金黄,那种温暖温馨的橘黄,那种心旷神怡的粉紫,那种摸不透的深紫,当然还少不了清新纯洁的白色……男孩,奔跑着的男孩,他牵着,牵着风筝线!上面还有风筝,摇曳着的风筝!这本书的封面吸引了我的眼球,更重要的是它的名字,那么富有哲理,那么让人遐想不断,——追风筝的人!

  我捧着本书,脑袋里浮想联翩,我,随着风筝越飘越远,游离了世界,忘记了自己。

  我带回了这本书,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进入作者笔下那温馨的阿富汗!

  过了没几天,我就把这本书看完了,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富家少年和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力,却发现一个惊天的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令阿米尔痛苦不堪。这残忍而又美丽的故事让我潸然落泪;巧妙、惊人的情节交错让我赞叹不已的同时提心吊胆;阿米尔和哈桑的亲密友谊让人感动……

  阿米尔,真诚是他最宝贵的财富;哈桑,忠诚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他们俩的友谊,更是他们俩共同拥有的,最宝贵最宝贵的财富!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他们的友谊竟如此脆弱,就如同他们所放的风筝一样,消失在茫茫天际。

  当时那个时代,有的种族卑微,有的种族高尚,但是,不同的种族都有着不同的理念,人们信任自己种族的领袖,依靠自己种族的伙伴,令人始料不及的是,种族之间发生一点点小小的摩擦,使人民受到了极大的压迫,现实变得紧张残酷。人们所信任的领袖,到最后,却引导人们去害自己!情节曲折啊!

  这本《追风筝的人》写了阿富汗移民在哀悼失去祖国、努力融入美国生活之际,仍然根深蒂固的传统与风俗。这是值得瞩目的一部作品,这是非比寻常的一部作品,这是极为动人的一部作品,这是扣人心弦的感人作品,他是睿智并发人深思的一部作品!

  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意味着什么,勇敢地追吧!你一定能够成为那个追风筝的人……

  《风筝》观后感5

  我不知道你从世界的哪里而来,但是现在你就是我的世界――如果我只有一天,我也只想和你在一起,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一辈子,一起生一起死”如此深情的爱情告白,而立之年的我竟然被这煽情的爱情片感动的一塌糊涂,凄美的爱情故事让人回味无穷,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为还有如此痴情的男女为了真正的爱,放弃金钱奢华的生活,而只为两人长相厮守而感动。我们生活的社会处处充满了对金钱与权利的追逐,生活的压力近使着我们整日劳碌奔波,却无法享受到人生应有的乐趣,把追逐金钱与权势做为了评价人生成败的标准,我们生活的社会已经偏离了正轨,我们的生活方向需要进行修正。

  好久没有被这样感动过了,当回味这动人的爱情故事的时候,我也为自己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真爱而感动着,虽然我没有钱,两个人在一起结婚三年了依旧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是我们是快乐的,每天晚上的爱情电话专线多年来一直未曾间断。十点钟是我生活中最美好的时间,我们彼此的关心,在这一刻得以传递,这一刻才是自己的真正生活。彼此想爱的人能够在一起是莫大的幸福,彼此相爱的人不在一起,只要心意相通,彼此珍爱,也是幸福的,我们所追求的就是属于自己的幸福。Mr。J深爱着Linda,Linda也深爱着Mr。J,最后在Tonny的逼迫下,Linda为了救受伤的爱人,毅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开车投入深海,守卫了自己的爱情。Mr。J伤愈后来到海边,张开双臂感受着爱人坠入大海的绝决,无悔的追寻Linda而去,这就是为爱的恂情,感人至深。

  《风筝》观后感6

  昨日,最后顺利的把《追风筝的人》看完,这本书,然后我以前看了四遍,前面三遍,总是在匆匆开头后放下了,自我也不明白是为什么,至最后一次,居然看到入迷,甚至在昏暗的公交车上也舍不得放手。

  故事情节不算复杂,却偏偏掺杂了太多的情感,朋友之情,然后兄弟之情,父子之情,纷纷交杂纠缠在一齐,在那兵荒马乱的社会中,抽丝拨茧般的将人性一层层的展此刻读者的面前。被社会认可的阿米尔,拥有继承父亲一切的权利,财富荣誉诸如此类,但与此相伴却也承担了父亲的愧疚,在父亲疼爱的同时,也被父亲所嫌恶,他渴望得到父亲的全心疼爱,却又对父亲充满敬畏,于是他嫉妒,胆怯。不被社会认可的哈桑,以仆人的身份与阿米尔一同长大,受到老爷的格外疼爱,也始终最是忠诚的陪伴着阿米尔,即使再害怕,即使被阿米尔背叛,然后也依旧能够为阿米尔挺身而出。他单纯,诚恳,始终有一颗赤子之心。于是,目睹哈桑受辱不敢挺身而出,终日惶惶不愿与哈桑在一齐生活,因此陷害哈桑的阿米尔少爷一向活在愧疚痛苦之中,得不到自我的原谅;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一向为阿米尔付出的哈桑,纵然一生忐忑,却始终活的真诚。

  直至数十年后,阿米尔才从父亲的好友口中明白真相,为什么父亲对自我时有厌恶,为什么父亲总是格外疼爱哈桑,只因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这样一个弥天大谎,是父亲对自我对阿里,对哈桑无言的愧疚,却成为了阿米尔自我救赎的一个转折点,而当明白哈桑为了保护父亲在阿富汗的屋子,那座倾注了父亲的精力,承载了他们所有欢笑和痛苦的家,死在入侵者的枪下,哈桑的孩子成为孤儿流落的时候,阿米尔最后踏上了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整本书以阿富汗的战争为背景,温暖舒缓的笔触却数次让人忍不住落泪。

  突然想起一句古语: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的一生,或许会犯很多错,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选取和恐惧,我们唯一所能做的是让自我的心勇敢地应对,纵使伤痕累累,然后也要问心无愧。

  心疼哈桑,也万分的敬佩这个始终诚挚的男孩。而阿米尔,却总让人觉得可怜和心酸,而及到最后他为哈桑的孩子所做的一切,当他为哈桑的孩子去追风筝,说道:为你,千千万万次的时候,却又忍不住想为他祝福。

  为你,千千万万次。

  《风筝》观后感7

  看完《追风筝的人》,我一直被这个悲伤的故事牵扯着,心里很放不下,所以又去找了这部电影来看。不得不说,看书就是自己在当导演。看完书再看电影,就像自己先导演再看别人导演一样,总觉得电影拍的不行。

  这部电影我觉得可以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阿米尔和哈森的童年,第二个部分是阿米尔在美国与爸爸还有妻子的相处,第三个部分是阿米尔回到阿富汗去寻找索拉博。

  电影第一部分拍得很好,尤其是演哈森这个角色的小男孩,完全是我心目中少年哈森,第一眼看到,我就觉得他是哈森,给我一种心痛的感觉。主要选取了一些能体现阿米尔和哈森的日常、阿米尔对爸爸爱的渴望,羡慕爸爸对哈森的关心以及阿米尔爱上写作的片段,然后就是着重去刻画风筝大赛前后发生的事情。这样的安排我觉得很棒,因为风筝大赛前后发生的事情是整个故事的核心所在,或者说是整个故事的导火索。但是我个人觉得唯一不足的是没有把在风筝大赛前哈森对阿米尔讲的那个梦表现出来,哈森当时对阿米尔讲的这个梦其实体现了哈森对阿米尔的信任以及对阿米尔的鼓励,可以让情节有更大的对比性。风筝大赛后两个小演员对情感把握的非常的好,我可以看到阿米尔自责、内疚。也能看到哈森一如既往的对阿米尔的信任与忠诚。石榴树下的那段也拍的很棒。最后阿米尔诬陷哈森偷手表的那一段,哈森和阿米尔的表情都很到位,哈森知道真相却默默承受,阿米尔更加的痛苦,都让我对他们感到心疼。第一部分的情节也选取的比较能突出阿米尔和哈森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追风筝后人物情感的变化,整体来说很不错。

  第二部分我也没有什么要说的,基本上是按照原著来的,反映了阿米尔和爸爸关系的变化,也交代了阿米尔和妻子的相识相知。这部分中规中举。阿米尔爸爸的角色刻画得很成功,在第一部分刻画得是勇敢、富有正义感、成功人士的爸爸。而这部分刻画得就是普普通通的,关心爱护儿子的平常人家的爸爸。当爸爸生病后的形象,让人会瞬间想到自己爸爸对自己的付出,自己爸爸的辛苦,很是催人泪下。第二部分也可以说是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第三部分是我个人觉得有欠缺的部分。我想无论是作者写这本书,还是导演拍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都应该有想表达战争的残酷这一想法,但是我觉得最后一部分把很多重要的东西都漏掉了。虽然有拍阿米尔再次回到喀布尔的'街道的情景,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但是我觉得如果把阿米尔和司机法里德去瓦希德家过夜的场景刻画出来的话,估计更能让观众感受到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毕竟细节描写可以突出一些东西。而且拍这些要不了几分钟几个镜头。这是我觉得第一个需要加上去的情节。

  还有一个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情节,电影没有体现出来,那就是索拉博自杀的情节。我个人认为这个情节非常非常的重要。当阿米尔把索拉博救出来,并承诺说要带索拉博离开这个痛苦的地方,去一个自由的国度时,索拉博是在他的人生中看到了希望的,并且阿米尔用了“我保证”这三个字。这是索拉博失去双亲后第一个看到生活的希望,也是第一次对生活有了期待。但是阿米尔后面因为领养手续的事情,告诉索拉博,他有可能去不了美国了。这就导致了索拉博世界的坍塌,他再也不愿意过这种生活,他幼小的心灵再也不想经历这些痛苦,他没有出路了,所以他选择了死亡。在人绝望的时候给人希望,在刚刚燃气希望的时候又让人绝望,没有什么是比这个更要命的了。这一情节一方面可以突出战争对人民生理和心理上的摧残,让人民的生活失去了希望。还有一方面是可以告诉所有的观众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这些重要的东西也是这个故事想对读者表达的重要情感之一。我有点不解为什么电影不拍这个这么重要的情节,反复思索觉得可能是怕这段拍出来之后整个电影太于沉重。

  最后的结尾挺好的,在餐桌上阿米尔和将军说的话,表现了种族歧视正在慢慢消退。最后阿米尔与索拉博放风筝的情景也很呼应前面,最后一句话也是最好的结束这个故事的一句话。

  这本书和这部电影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友谊、人性的弱点、对自身的反省、亲情等等一些情感类的东西;也有宗教信仰、宗教对立、种族歧视、种族对立、以及侵略和战争的可怕这些大的问题;也有阿富汗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政变以及原教旨主义塔利的变态等等。我虽然只能读到那么一点,但是我真的觉得《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很经典的小说。最后希望阿富汗的人民能早日摆脱困境,重新像他们的音乐一样快乐!

  《风筝》观后感8

  《追风筝的人》对我来说是一个开始。

  沉下心来读书的开始。

  深入思考的开始。

  不得不承认,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几乎对读书丧失了兴趣。经常是拿起一本书,放下。看起来,我与书无缘了。

  但总会有一个转折点的。当我看到《追风筝的人》这个书名,引发了我无限的联想。又看到它的封面——黄昏的天空。层层斑斓彩云中有一片通透的蔚蓝天空,仿佛把人带到更深更广远的世界。一只拖着长长尾巴的风筝在余晖中翩翩起舞。这是一个梦啊!因为一个书名,因为一个梦境,我买下了它。而事实证明我这次的决定是对的。

  然而有一点我错了。这不是什么童话故事,也并非喜剧。

  故事的开始,在阿富汗。说起这个我们的邻国,并不是一个太平世界。我们总会把它与、战争、难民、死亡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想起的总会是一张张狰狞的脸、惊恐的脸,没有轻松,更不会有笑容。就是战争,进一步推动了悲剧的发生。

  似乎一切都是注定的。阿米尔和哈桑,是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主仆,或者说伙伴。阿米尔少爷会说的第一个词是爸爸,而哈桑会说的第一个词是阿米尔。那将是他们一生最重要人的名字。阿米尔为了得到爸爸全部的爱,不惜陷害哈桑一家;哈桑为了自己的主人,受尽耻辱,最终奉献出生命。

  是阿米尔错了吗?他胆小、懦弱、自私,看到哈桑被阿塞夫一群人欺负,却佯装不知道。但他在逃跑的那一刻,心里是多么复杂。最终他确定“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使我必须宰割的羔羊。他只是个哈扎拉人,不是吗?”事实不是这样的,哈桑还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亲弟弟。然而这个被爸爸一生深埋的秘密揭开时,哈桑已经死在的枪下。

  是哈桑错了吗?当我们读完这本小说,无不为他的不幸所悲伤,为他的忠诚、纯真、善良所感动。但经历了一系列事情,看到主人对他的态度,哈桑还会认为这一切值得吗?他为什么还要一次次的献身?难道他也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低贱的仆人吗?还是为了朋友阿米尔,他情愿付出一切,我们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无论是阿米尔还是哈桑,都没有错,他们原本都是纯真善良的孩子。因为种族,使他们有了高低贵贱之分,被逼向世界的两极。

  这个故事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他向我们再一次发出最深的呐喊:

  我们要和平!我们要平等!

  如果作者仅仅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情节,那它就太平凡了。故事的精彩在于它细腻的景物和心理描写,每个细节都值得去细细品味。还不只是这样,通过阿米尔的视角和内心独白,我们看到他的世界。每一次聚焦都是那么精准,就像自己亲眼所见。我竟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可以拿它来拍一部电影了。

  “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听见自己说。

  然后我转过身,我追。

  他只是一个微笑,没有别的了。他没有让所有事情恢复正常。他没有让任何事情恢复正常。只是一个微笑,一件小小的事情,像是树林中的一片叶子,在惊鸟的飞起中晃动着。

  但我会迎接它,张开双臂。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我追。

  结果,阿米尔解脱了,在二十六年的的挣扎折磨之后。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幸福的结局。

  然而对我来说,还没有结束。我会记得这本书,反复回味着其中闪烁着的人性的光芒。

【《风筝》观后感(精选8篇)】相关文章:

追风筝的人小说精选06-27

童年风筝05-09

做风筝03-05

风筝作文500字(精选26篇)07-13

放风筝08-29

风筝情作文03-07

那个风筝散文12-13

放风筝07-13

放风筝04-11

放风筝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