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心得体会

时间:2018-01-03 08:00:2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关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心得体会

  崇尚科学,广纳百川,以伤疤作为警钟,不断进取,扬名海外。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心得体会,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关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心得体会

  【1】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心得体会

  周末闲无事,边喝茶边阅读富勒的《战争指导》,试图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英法之所以衰落美俄之所以兴起的原因。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战略得失,结合《战争指导》的观点,做一次点评,与网友分享。

  1、德国——四面树敌

  德国战败的原因,其实早在战争之前就已经注定。“铁血宰相”俾斯麦在“政治遗嘱”认为,德国处于强国包围中,只能有一个敌人。一旦德国陷入东西两线夹击,那么失败就不可避免。看看奠定德意志统一的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德国(普鲁士)都是通过外交手段避免第三国介入,从而赢得战争胜利。而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是与众多强国为敌——德国也许可以单独击败任何一个敌人,但绝对不能击败这些强国的联盟。因此,德国只有机会赢得“两国战争”而无法赢得“联盟战争”。当年拿破仑法国的悲剧,在希特勒德国重演,不过英国换成了美国。

  此外,德国对俄国的战争,本该是“解放战争”即尽量鼓动反苏维埃力量瓦解莫斯科政权,而德国却将其变成一场“殖民战争”。德国的屠杀政策所带来的仇恨,压倒了俄国的极权政策所带来的恐惧,俄罗斯民众即使对苏维埃政权不满,也不能容忍德国党卫队的杀戮,另一场类似于18xx年的卫国战争正式开始。德国与俄国之战的战争,不再是军队与军队之间的战争,而是军队与民族之间的战争。

  2、日本——国运相赌

  日本战败的原因,在日俄战争时期就已经注定。日本经济脆弱、资源匮乏的“先天不足”,使其难以支撑一场持久消耗战争。日俄战争中日本取得胜利,不是因为日本军事力量强大,而是因为俄国精锐力量被俄国工人起义牵制在国内,再加上英法美希望俄国在远东战败可以专心在欧洲制衡德国。日本的军事力量固然强大,但是单独与任何军事强国作战都难以预料,更何况日本试图改变英美主导的东亚秩序,必然导致第三国干涉。日本面临着俄国、美国这样强大的邻居(当时菲律宾是美国殖民地),这时日本的任何军事扩张要想取得胜利,必须是在俄国、美国默许下才有可能。日本入侵中国,如果没有这种默许甚至美国对日本的军事援助,也许全面战争都会难以爆发。俄国记住了1905年的耻辱,美国对东亚从不忽视,这就意味着日本即使能够击败中国,也只能成为俄国、美国的牺牲品,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日本对中国平民的野蛮屠杀政策,造成了两大后果,一个是激起了中国民众的全面反抗,将这场中日战争变成民族战争;另一个是日本成为野蛮的象征,逐渐通过大众传媒引起整个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舆论对日本的反感,这也就为美国参战准备了群众基础。

  3、法国——坐以待毙

  法国从19xx年普法战争起,单打独斗就不再是德国的对手,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会拉上俄国、英国联合对付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试图联合英国或者俄国,却因为英国态度暧昧、俄国被德国收买(通过瓜分波兰)而告吹,于是法国只能联合比利时、波兰等国制衡德国。法国修筑马其诺防线没过错,毕竟法国军队擅长防御而不擅长进攻,错误的是没有在德国力量不足时及时干预。19xx年希特勒上台后,大肆扩军备战,威胁最大的当然是法国,那么法国就应该不惜代价阻止德国重新武装。无论是19xx年德军进入莱茵兰地区还是1938年德国侵入苏台德区,法国都应该及时扑灭德国扩张的烈火,毕竟此时的德国军队尚处于幼稚时期。

  等到德国重建了莱茵河防线,吞并了奥地利、捷克,还与苏维埃俄国结成瓜分联盟,法国已经不能阻止德国战车的行动。1939年德国偷袭波兰,法国就应该要么“坐视不救”放弃对波兰的义务从而避免引火上身,要么干脆联合比利时出兵德国西部破坏德国鲁尔区重工业。要知道,法国海军仅次于英国、美国,那么对德国海岸线予以全面封锁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我们看到的却是法国一方面对德国宣战另一方面却躲在马其诺防线后面坐视盟友逐一被德国清除,直到德国发动西线攻势。如果说波兰战败是国小力弱,那么法国战败则是自掘坟墓。从来没有攻不破的防线,从来没有单纯防御可以赢得胜利,法国坐以待毙最终导致了战败投降。

  4、英国——忘战必危

  英国长期奉行“光荣孤立”政策,除非欧洲大陆有强国足以威胁英国安全。法国大革命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明显感受到来自欧洲大陆军事强国的压力,于是放弃“孤立”与其他国家结盟,这也就使英国赢得了维也纳和平与凡尔赛和平。希特勒的扩军备战,直接感受到威胁的当然是与德国存在共同边界的法国,英国自以为英吉利海峡可以使其置身事外,却忽视了轰炸机、潜水艇的巨大威力。英国要么就应该不与德国为敌(例如取消对波兰的`安全保证从而避免卷入对德战争),要么就应该先下手为强一开始即利用强大的海军严密封锁德国海岸线阻止其进入波罗的海、北海。法国既然不能单独对抗德国,那么英国此时就应该及时与法国结盟,组成联军将德国封锁在1939年版图内。没有瑞典铁矿与挪威石油,德国的战争机器能支持多久都是问题。

  西线战争爆发后,英国一直对于联合作战不甚积极,这就导致被德国各个击破,英国远征军只要撤回本土。英国有强大的海军,德国有强大的陆空军,于是德国只能通过空中打击破坏英国经济与士气,德国装甲集群在英吉利海峡望洋兴叹。此时,英国本该充分利用其海上优势封锁德国及其盟国海岸线,并尽量支持欧洲各国反希特勒力量,再打一场“拿破仑战争”。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英国隔着英吉利海峡坐等美国援助而不思进取。英国空军足以保障本土安全,那么英国海军就应该不断开辟新战场破坏德国统治的稳定性。

  后来德国装甲集群进入北非,英国竟然不顾自身陆军力量较弱,与德国进行沙漠决战,浪费了明显处于优势地位的海军力量。英国是一个传统海军强国,它应该随时想到如何利用强大的海军赢得红利——英国海军封锁地中海,切断德国非洲装甲军团后勤补给,那么隆美尔的装甲集群就是一堆废铁。一旦肃清了北非德国军队,完全控制地中海,那么英国就可以在南欧、北欧不断发起两栖攻击向抵抗力量运送武器、军事顾问和金钱,从而将德国控制区破坏成百孔千疮,就像皮特首相对拿破仑做的那样。

  5、俄国——剩者为王

  俄国从彼得一世一来就是欧洲军事强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甚至被称为“蒸汽压路机”——行动迟缓但是威力巨大。斯大林的欧洲战略是“能捞多少捞多少”,于是俄国一方面与德国结盟瓜分波兰与波罗的海地区,另一方面借口建立东方战线蚕食东欧领土。德国将注意力转向北欧、西欧,也就为俄国扩张创造了条件。当然,德国在西线战事尚未结束时突然将兵力转向东线,也让俄国有些措手不及。不过,德国进攻俄国之前,先是出兵巴尔干,这应该足以引起莫斯科的警惕,却被斯大林忽视。等到德国偷袭俄国,俄国军队一溃千里,苏维埃政权面临着生死考验。

  值得庆幸的是,德国没有采取“攻心战术”鼓动对苏维埃不满的军民组成“自由联盟”摧毁俄国政权根基,而是不加区别地奴役俄国军民,这就导致他们的拼死反抗,从而挽救了斯大林政权。俄国依靠庞大的人力物力与军民损失,逐渐遏制住德国的进攻并展开反攻,苏维埃制度也就从俄国传播到东欧,在俄国刺刀下建立起俄国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至于东亚地区,俄国继承了沙皇的扩张战略,斯大林利用军事力量控制了中国东北、外蒙古和朝鲜半岛北部。

  6、美国——坐收渔利

  美国一直都是精明的商人,意识形态、传统友谊向来让位于实际利益,拿破仑战争时期如此,两次世界大战也是如此。日本全面侵华,就引起美国的军事警惕,罗斯福政府开始扩军备战。等到法国战败投降,美国就开始间接介入战争,这就是对中国、英国的有限军事援助。等到美国《租借法案》通过以及与英国共同发表《大西洋宪法章程》,美国已经明确无误表示自己是法西斯国家的敌人,这也就意味着美国站在德国、日本的对立面。至于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仅仅是迫使美国提前参战,从此美国扮演了拿破仑战争中英国的角色,成为这场战争的领导者与军用物资支援者。这既给美国带来巨大的政治声望,也为美国带来丰硕的物质回报。

  不过,美国似乎不懂得自己的优势在于独步全球的战略空军与远洋海军,从而与日本进行艰难的海岛争夺、与德国进行效果不佳的城市轰炸。美国如果在中途岛海战后仅仅夺取作为战略支撑点的重要岛屿,然后“一路向西”逼近日本本土,严密封锁日本海岸线并破坏其陆上交通线,那么本土资源匮乏的日本也许支撑不到19xx年。一旦日本战败投降,那么美国就可以通过破坏德国西部交通线的方式瓦解德国的抵抗力量,迫使德国选择要么西线停战要么无条件投降。离开后勤支援的装甲部队,仅仅是航空兵的杀伤目标。这样,也许真如杜鲁门所言,德国躺在太平间,俄国躺在手术台。

  7、中国——不胜而胜

  中国长期以来都是战败国,直到搭顺风车的两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战争,国民的政府没有意识到现代战争不仅需要“军事总动员”组建正规军与日军作战,更需要“国民总动员”向内地疏散工厂企业与居民,这就有了南京大屠杀的惨剧。政府军每一次坚守防线,日军正面进攻不凑效就会侧翼迂回,政府军却从不醒悟,从而一败再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不是因为两军势均力敌,而是日本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国共两党不是精诚团结进行局部反攻,而是产生晋南事变、皖南事变等严重内讧。甚至到了19xx年,全球反法西斯战争捷报频传时,中国战场却发生豫湘桂战役严重溃败,可想而知国民的政府军事力量的脆弱。再看看解放区局部反攻以及19xx年解放区大反攻,八路军、新四军显示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显然延安当局存在“隐藏实力”的倾向,这就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其他国家忙于医治战争创伤,中国却在为了“政权归谁所有”流血漂橹。

  本来,国民的政府在战争初期应该以掩护沿海地区工厂企业与居民内迁为主要任务,尽量迟滞日本军队进攻步伐,并消灭力量薄弱的日本军队;本来,国民的政府在战争相持阶段应该以破坏日本交通线并消灭驻屯军为主要任务,尽量破坏日本占领区稳定性,并向敌占区抵抗力量输送军事顾问、武器;本来,国民的政府应该不断将二线部队补充到经受战火考验的一线部队中,从而锻造出精锐兵团。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消极防御和被动挨打,再加上寄希望于国际援助,不仅导致中国付出巨大的损失代价,而且延安当局力量迅速壮大,国民的政府最终被颠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本该是一场避免第一次世界大战错误的战争,反而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有时我早想,如果希特勒占领捷克后如他向英法保证的一样就此打住,是否可以避免人类的这次劫难?如果是那样,希特勒因为执政期间让德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恢复了传统边界而成为民族英雄。本来,希特勒可以是英雄,却阴差阳错变成了恶魔。

  【2】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心得体会

  xx年沧桑变故,历史的记忆依然鲜活如昨,不曾褪色。19xx年8月15日,日本君主通过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胜利。这一天,和平的曙光从废墟中升起,浴血奋战长达14年之久的中国人民“笑口高张、热泪如狂”,与全世界共同拥抱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华民族气壮山河的抗争中低下头来。这再次昭示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文明必将战胜野蛮、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的历史铁律。

  恩格斯曾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中英战争后,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里苦难沉浮,在绵延不绝的抗争中屡战屡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这场关乎民族命运的生死决战中,中国的觉醒和团结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推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引下,千万将士浴血奋战、各界民众同仇敌忾,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不但一举洗刷百年来任人欺凌的民族耻辱,也向全世界彰显了“血战到底的气概”“光复旧物的决心”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浴火重生的中华民族,从此不断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旗帜下,以自信自强的姿态迈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的新征程。xx载光阴流转,历史的面目在岁月冲刷下愈加清晰:世界从刀兵相见走向拥抱和平,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无不与xx年前这一人类命运、中国命运的重大转折息息相关。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xx周年。在这个缅怀先烈、致敬英雄的庄严时刻,我们更加怀念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英烈们。无论贫弱的国力、悬殊的差距还是惨重的伤亡,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日本固有新奇的武器,我当以热血应付;日本固有猛烈的枪炮,我当以头颅拼挡”,彼时的华夏大地遍地英雄,四万万同胞共赴国难,汇聚成救亡图存的滚滚洪流,以巨大牺牲筑就牢不可破的血肉长城,用抗战精神凝聚百折不挠的民族之魂,捍卫了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守护着我们这个民族不屈的尊严。历史雄辩地证明,抗战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政治主张、钢铁意志和模范行动,凝聚起亿万民众的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万众一心的全民族抗战敲响了侵略者的丧钟,奏响了中国人民必胜的凯歌。

  在这个铭记历史、纪念胜利的重要年份,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的伟大功勋愈发凸显。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战起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的牺牲也最为惨重;在经济和军事实力远逊于敌人的情况下,中国不但抗击和牵制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还在战略上策应、支持盟国作战,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人间正道是沧桑,守望相助的国际主义精神、为正义事业并肩作战的坚定信念,在风雨如晦的艰难岁月成为中国与世界最珍贵的情感纽带与共同语言,让世界对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充满尊重、致以敬意。“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正视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意味着守护历史真相和人类良知;只有以严肃态度反思这一人类浩劫,世界才能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将和平的火种代代相传,让正义的力量坚不可摧。

  在这个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关键节点,中国愿以历史的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与世界携手迈向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美好时代。时代的车轮以不可逆转之势向前行进,但放眼当今世界,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观念依然不愿退场,更有少数人无视历史事实,逆潮流而动,一再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破坏国际互信,制造地区紧张,引起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强烈谴责。“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总书记的郑重宣告,道出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近代以来饱受欺凌的苦难历程,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捍卫世界和平、推动合作发展的决心。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更有信心、也更有能力为解决全球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开放包容的大国胸襟、真诚务实的合作态度,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潮流的推动者。

  “一个民族只有自强,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自立。”从任人宰割到独立自强,从羸弱不堪到繁荣进步,多少志士仁人、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复兴梦想正在变为现实。让我们牢记刻骨铭心的历史教训,带着伟大胜利的历史记忆再次出发,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为国家发展奋斗,为世界和平尽责,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关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关于对王琨演讲后的心得体会

2.“第二次世界大战”作文1200字

3.关于对孩子的寄语

4.对汽车营销的心得体会

5.关于笑对挫折的作文

6.关于对死亡的态度作文

7.关于幼师对孩子的寄语

8.关于父母对孩子的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