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观后感

时间:2022-03-30 09:45:3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霸王别姬观后感(通用24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霸王别姬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霸王别姬观后感(通用24篇)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1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讲述了京剧艺术家程蝶衣和段小楼从京戏学徒成为万众瞩目的“角儿”,又由于种种原因走向衰落的悲剧故事。

  程与段对待京戏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程蝶衣把京戏当作人生的全部,人们形容他“不疯魔,不成活”,是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理想主义者。而段小楼只是把京戏当作谋生的手段,除了唱戏,也追求其他俗世的乐趣。

  段小楼结婚时,程蝶衣勃然大怒,我觉得他的这种情绪不是出于争风吃醋,更多的是愤怒师哥没有做到“从一而终”,侮辱了崇高的艺术。他很单纯,只是想和师哥唱一辈子的戏。

  从这部电影中可以感受到陈凯歌导演对艺术的态度,相信对程蝶衣的痛苦他感同身受。在剧变的社会背景下,艺术难以保持纯粹。当艺术与政治冲突时,艺术永远要让步于政治,甚至很多时候会沦为政治改革的牺牲品。时代的风向不断变更,世界变化翻天覆地,人的命运沉浮流转,唯有真正的艺术容不得半点儿投机取巧。浮躁的社会风气弥漫,留给艺术的纯净空间越来越小,许多博大精深的艺术走向式微,这是全人类的悲哀。

  某个名人说过,只有科学和艺术才是人类文明的追求。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2

  汉兵已掠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空房中,一时只剩虞姬那悲婉的叫声。时间,仿佛被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

  ”哈!想不到我项羽也会有今天!事到如今,我无颜再面对江东的父老乡亲,还有百姓们,都是我亲信了刘邦呀!“说完,他久久地凝视着江面,目光如此苍凉。忽然,他抽出佩剑,反手一插,只见一股鲜血迸出,这个曾经称霸一方,无比风光的汉子就此倒下了。

  《霸王别姬》讲述了一代霸主项羽难信刘邦,对他过于盲从,最后被刘邦设下埋伏,逼至江边,绝望中自杀而死的故事。

  看到最后那段描述项羽自杀的文字,我不禁痛吟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而静心细想,西楚霸王不正是死在了一条常识上吗?他忽略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个最简单的道理。假如他牢记这个常识,十年之后东山再起,八千兄弟之仇,百万楚民之盼,不都可以完成了吗?

  我们再来看看那时利用常识的胜利者。

  东汉末年,诸葛亮走出隆中,辅佐刘备,建立蜀国。而他的成功就在于善用常识。

  君见城门大开,城内无兵,必以为有埋伏。这是常识,却也是成败的关键。诸葛亮弹琴城上而退十万兵马,就是利用这一点。一点小常识,使诸葛亮成为了不败的王者。

  忽视常识如残花,必将凋零,利用常识如雄鹰,展翅高飞。盲从常识的人自掘坟墓,践行常识的人锦途千里。

  仰视蓝天,我发现,成败皆因常识!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3

  前几天看完《霸王别姬》心情真的是挺复杂的,可能是因为这是我看过最好的电影了吧。

  这部电影年代算得上比较久远了,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没看过的也应该看一下。故事开始是一个女人抱着小男孩去看戏,可能这个女人太喜欢戏了吧,所以才会不惜一切代价让小男孩当上戏子,小男孩叫小豆子,在学戏时结识了小赖子和小石头,但小豆子因为学不好总是被打,小赖子也是。后来他们逃跑了,并且一起看了一场戏,他们都很羡慕那些角儿,小豆子决定回去好好学,小赖子也跟回去了,尽管他知道却还是怕打最终选择了自杀。

  小赖子自杀前往嘴里塞满吃的的样子令我很深刻,还有他那句“他们怎么成的角儿啊,得挨多少打啊?我什么时候才能成角儿啊?”,当下有很多人都是如此,尽管知道努力就有可能成功却还是不愿努力。再后来就是小豆子和小石头的感情越来越好,小豆子和小石头都成了角儿,有了新的名字——程蝶衣,段小楼。

  程蝶衣把师哥放在第一位,戏放在第二位,志同道合的人放在第三位,他很爱很爱戏,可以看出师哥在他心里的地位有多重要。段小楼逆来顺受,也很爱程蝶衣,与程蝶衣相反的是他把戏和人生分的请清楚楚。

  看了很多评论,有人说程蝶衣活在戏里,分不清戏和人生,可我却并不觉得,他只是很爱段小楼很爱戏而已,他把戏和自己融为了一体,所以有人才说程蝶衣是真虞姬,段小楼是假霸王。

  《霸王别姬》豆瓣评分很高,Top250排行榜第二,还获得了一个什么奖(我记不清了),这些名誉都是很符合的。程蝶衣的饰演者张国荣,他在众人心里的地位不言而喻,他的演技令我吃惊,相貌更是,无论多少岁都风华依旧。《霸王别姬》是我看完第一部想找原著的电影,以后也一定会再刷很多遍。

  同时也谢谢它,让我认识了一个连骂人都帅炸的男人。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4

  这两天学了《京剧》这一课,京剧被介绍的淋漓尽致,作为课外补充,我决定看一场戏。

  其实对我来说,戏曲并不怎么有魅力,在幼小孩童的感知里不过是又烦又噪,吚吚呀呀的难听死了。我烦那踱来踱去的步子,那断断续续若干分钟才能唱完的歌词,那浓装重抹的面饰——而今天,已经六年级的学生,深为过去的看法而感觉到羞愧。我要重新在这,认认真真的看一出戏。

  《霸王别姬》是被认为是东方美代表的四大名旦之一梅兰芳作为主角演唱的。讲的是霸王的部队已军心涣散,四面楚歌,霸王欲带虞姬杀出重围,可虞姬怕连累霸王,挥剑自刎。看到这里,我竟然感动了……

  是啊,他那……不,不如说“她”那嗓音十分好听,圆润优雅,听起来似乎辽远而逼近,又柔和而铿锵。“她”将这感人的画面演出的惟妙惟肖。或许这就是中国的艺术吧!是成为国粹的原因吧!是外国人都为之敬佩的原因吧!

  八年了,我从没有仔细的听过一场完整的戏曲。今天,我静静的倾听,认真的品味国剧的美。这是一门中国及至全世界都闻名的艺术精品,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国粹而感动骄傲。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5

  霸王别姬叙事紧凑,环环相扣,节奏合理,不拖拉,我觉得很好看!

  本片用社会的发展促使人性的改变,用人性的改变,完成命运的不同故事情节和李寻,遵循因果,以时间顺序的叙事顺序,层次清晰,不冗长,描写手法自然不做作,在时代的刻画方面,既符合当时社会背景,又能体现历史的沧桑感。

  电影中光的特效运用的很出色,电影开头就是用光线渐暗的方式把观众拉回旧时代!在小楼结婚时,喜庆的色彩与伤心绝望的蝶衣,处于黑暗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人物内心,感受精神状态与气氛,电影音效与配乐方面也是极佳的,电影中多次出现的叫卖声,反映了人物紧张局促不安的心理状态,电影的配乐营造了大气恢宏的气氛和中国典型文化的格调,电影中演员的造型方面也非常考究,符合时代特征的服饰道具等,更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程蝶衣和段小楼的经济,精细造型!段小楼有一套京剧行头,程蝶衣有四套。这五套行头,无论是法官服装配饰还是妆容,都十分精致,突出中国京剧的特征,使人看起来赏心悦目。

  总之,《霸王别姬》是一部极具视听之娱,又能让引人深思的好电影!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6

  首先不得不说一下,自己看这部电影的原因。这学期我选了中国当代小说研读这门研讨课,老师带我们解读了很多的中国当代小说,而他提到了很多次霸王别姬这部电影,而且一直在对它好评,所以忍不住就看了。

  这部电影给我的直观感受就是震撼,真的是震撼。从故事的设想、演员的演绎、情节的细腻、电影的场景、人物的成长、时代背景的反映,给我带来了极大地冲击。以前从没有接触过张国荣的任何作品,所以对于大家对于张国荣的尊敬都没法了理解,但是看了霸王别姬之后,真的不得不佩服张国荣,感觉他把蝶衣的那种柔与刚以及隐忍都表现出来了。还有就是巩俐的表演也让我咋舌。以及影片所反映的那种京剧文化在逐渐受到破坏的现状,也让我在看影片的过程中思考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感受到了在不同的时代下人民大众以及文化事业者的痛苦。还有一个我的感受就是,我感觉这个电影以蝶衣的成长为主线,似乎蝶衣的每一步成长都伴随着死亡。踏进戏园子的蝶衣,伴随着的是他身上的女性一面的消失;少年时代的蝶衣,伴随着小赖子的上吊死亡;日本人侵略中国,成角儿了的蝶衣伴随着科班师傅的死亡;民国时期的蝶衣,伴随的是陆小楼和菊仙的孩子的死亡;建国时期,伴随着袁四爷的死亡;文革时伴随着菊仙的死亡;直至最后他自己的死亡。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7

  《霸王别姬》是汤臣电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艺片,该片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芦苇编剧;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领衔主演。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

  传于我辈门人,诸生须当敬听,自古人生于世,需有一技之能,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

  小楼是里面唯一一个平凡的人,或者说,是里面唯一一个平凡的男人,他有他的欲望和软弱,他有他的刚强和骨气,是里面最接近我们自己的一个,是最像真实的我们自己的一个、影片中的其他人,都有自己超凡的一面,都有自己逸然于世的一面,而小楼,只能是个平庸的自己。

  时代的车轮一遍遍碾压过的几个人的人生,段小楼最终趴下了,屈服于社会,出卖亲人朋友,出卖灵魂,不再是那个有担当的师哥和丈夫!程蝶衣历经各种折磨却依然执着!执着于他的师哥、京剧、他的虞姬!他纯洁!人戏不分,雌雄难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都是自己成全自己!他最后成全了自己。

  《霸王别姬》的故事一直以来为人们所传诵,霸王的豪情、英雄气概为人们所崇尚、追求。所以京戏《霸王别姬》就成了一出名段,名段自然少不了名家啊,程砚秋与杨小楼就是其中演义的最为经典的一对,然而他们已然成了电影《霸王别姬》中程蝶衣与段小楼的人物原形。

  霸王别姬!时代的车轮一遍遍碾压过的几个人的人生,段小楼最终趴下了,屈服于社会,出卖亲人朋友,出卖灵魂,不再是那个有担当的师哥和丈夫!程蝶衣历经各种折磨却依然执着!执着于他的师哥、京剧、他的虞姬!他纯洁!人戏不分,雌雄难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都是自个儿成全自个儿!他最后成全了自己,作他自己的真虞姬死在他的假霸王身边!死在那把能让他成为正宫娘娘的真宝剑下!菊仙虽是出身不好,确是那么的干净、聪明果敢,电影里的主角段小楼和程蝶衣从相爱到反目,两个人对于爱执着。

  满腔热血的蝶衣,眼含热泪的虞姬,下跪求饶的段小楼,让蝶衣的神情冷了下来。不错,人若总是疯魔在这凡人堆儿里是没法儿活的。霸王每死一次,虞姬便随他死一次。活在戏里的蝶衣,终究随了虞姬的命运,不曾出卖霸王,不曾卑躬屈膝,却真真切切地自刎了,他没有等霸王,自己先走了。没有疯魔的小楼,劝蝶衣不要疯魔的小楼,总归是成不了真正的霸王。整部电影的时间跨度非常大,从北洋政府到新中国的成立。从两个人的身份、心态变化揭示了整个社会的历史变迁。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有着理想坚守的人往往会受到命运的捉弄,但是不懂得坚守的人才是最可悲的。不懂坚守的小楼最后成了孤家寡人,无妻无子无知己,只得再扮着霸王的身份回忆当初。不怨历史,不忘初心。懂得坚守的人,即便最后还是未达心意,却也是死得其所。我还是愿做那个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

  我想,哀愁在于京戏《霸王别姬》让人对霸王的英雄气概,盖世豪情有着无限的景仰与膜拜,哀愁在于电影《霸王别姬》告诉我们,即使是在戏台上演义霸王的段小楼也仅仅是个凡人,平凡的即使在生活中遭遇四面楚歌的时候也只能妥协,也只能将汉军聒噪般的楚歌硬生生的听下去,却不能像戏台上的楚霸王项羽一样突围、斩将、赍旗,一样为自己留得尊严。

  生活本身就是一场纷纭复杂大戏。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准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演好自己的角色。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有不少人像程蝶衣那样,因为各种原因而迷失自己,生活在镜像界中;也有人像张国荣那样,极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迷失自己,情绪郁积自杀而亡。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要迷失自己,在这场戏中每个人都需要找准自己的所要扮演的角色,演出自己的精彩,实现自己的价值

  《霸王别姬》叙事紧凑,环环相扣,节奏合理不拖拉。本片用社会的发展促使人性的改变,用人性的改变造成命运的不同。故事情节合理,遵循因果。以时间为序的叙事顺序层次清晰不冗长。描述手法自然不造作。在时代的刻画方面既符合当时社会背景又能体现历史的沧桑感,不愧为一代巨作。

  面对楚汉争霸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虽然项羽最后失败了但是我还是喜欢项羽的。就像李清照说的生亦豪杰死亦鬼,想想当初霸王举鼎,破釜沉舟。楚霸王是何等的豪气云天,虽然吴江一别,但西楚霸王仍然是西楚霸王。其实我特别想项羽能回江东东山再起,但是想想项羽是何等的英雄气概,他又怎么会抛下八千江东子弟而独身离去,于是他依然自刎去乌江边。

  想我项羽乎。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8

  影片讲述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师兄弟,段小楼演生,程蝶衣演旦,两人一向配合天衣无缝,尤其一出《霸王别姬》誉满京城。师弟倾慕师兄,然而段小楼在认为该成家之时迎娶了名妓菊仙,自此三人围绕一出《霸王别姬》生出的爱恨情仇开始随着时代风云的变迁不断升级,终酿成悲剧。

  作为反思文革最优秀的影片之一,《霸王别姬》有太多太多感人至深的神来之笔。这部电影浓缩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也是中国史上一个灾难深重的时代。它把时代的转换与人物命运的转折紧密相连,结合社会性和民族性去表现人性的发展,又以人物命运来反映当时现实,使几者达到完美融合。同时,《霸王别姬》生逢其时,在九十年代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三足鼎立时期,它找到了极好的契合点。综合以上种种,使此影片得以一直屹立于中国百年电影难以逾越的高峰。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9

  很久以前看过这部电影,那时年轻,不能体会,看不出它好在哪里。

  最近重看,久久不能平静。

  首先是演员的演技好。很多男演员演这种女性化的角色,很容易演得别扭尴尬或者令人生厌。他们是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去表演。张国荣已经和角色合二为一了,他的眼神,他的动作,他的一颦一笑,都是带着蝶衣的故事和思想的。巩俐的菊仙也非常有魅力,把一个敢爱敢做,老辣聪明又美丽无奈的女性演得入木三分。她的美不是网红们标准的大眼睛、瓜子脸,而是非常有辨识度,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和性格,令人印象深刻。

  我想,真正的艺术家大概都是像程蝶衣那样,眼里揉不下一粒沙子。这样,才能投入,才能让思想始终保持纯净。纯净了,才能创作,才能出神入化。艺术,真的是要不得半点功利心,要不得半分污染的。小四的急功近利和霸王最后的屈服,越发衬托出程蝶衣对感情和对艺术的坚守、执著。

  喜欢老电影的暗色调,喜欢菊仙为了爱情奋不顾身、孤注一掷的勇敢,喜欢程蝶衣站在舞台上的风华绝代。程蝶衣吃了那么多苦,经历了那么多的污浊不堪,可是,依然是干净的。不是那些花花绿绿的戏服,也不是什么技巧,内心的干净才是一个人最大的魅力。

  创作,就得眼里揉不下一粒沙子,不受花花世界的纷纷扰扰。

  做人,就得眼里揉不下一粒沙子,不能随便妥协和低头。

  这世界充满艰辛,有的人像霸王被生活改变了,有的人像菊仙被生活打倒了,有的人像程蝶衣,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都要活出自己,活得洁白,活得纯粹。面对生活,程蝶衣是真正的赢家,哪怕遍体鳞伤但心始终强大和昂扬。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10

  作为一部电影,他是很冷门的,全天全上海排片九场,当晚我看的场次只有6名观众。甚是凄凉。整部电影约一个半小时,讲的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的故事。如果作为国产京剧电影的试水,我觉得有几点做得很不错。一是开头有故事简介,能让我这种对历史知识不熟悉的人有个背景了解,不过开头字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还是惊着我了,这么大的排场。二是京剧的特色可谓原汁原味的保留了,从布景到走台,从人物形象到声音唱腔,几位老艺术家的表演值得称赞。

  不过可能碍于京剧本身形式的局限性,整个故事镜头几乎用的都是正对着主人公的构图让人看多了有点别扭,部分戏码的面部大特写也难以与整体镜头切换连通,倒是十面埋伏时候台上约莫十来个人的打戏拍的觉得十分流畅,一气呵成,效果远远好于给脸谱角色的单独特写。加上京剧表演的色彩本来就浓重,红是红白是白,如此饱和度高的色彩在电影荧幕上更是鲜艳。虞姬和霸王的行头不用多说,隔着荧幕都能感受到做工精巧,令我捻捻不忘的是虞姬后半段穿的一件斗篷,外头黄色,里头青绿,外头绣花,里头好像绣的事梅花,内外兼修表里如一,不得不感叹戏曲服饰与如今时装的不同。

  就像所有老物件一样,京剧用的是一种缓慢的节奏,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老祖宗的智慧不容小觑,一根杆,就演出一匹马,两面旗,就化成一座山,再那个年代,如此美好的色彩能给人带来多大的想象力,好似儿童用木杆玩起的游戏,玩的人沉浸其中。

  国粹有国粹的魅力,我看过无数遍张国荣演的虞姬,我以为因为是他演的虞姬,所以才那么美,今天发现,原来无论哪一出的虞姬,都是美的。

  在我心里,虞姬不是因爱而死的,已经感知到前路不详的虞姬,是做好了准备与霸王一起赴死的,可是霸王缺一句奈何兮一句奈何兮,对着眼含泪光的虞姬说,你说我该把你怎么办?难道是为了逃命要丢盔弃甲么?难道是没了虞姬就能突出重围么?难道是嫌她走的慢要抛弃他么?虞姬不是因为爱霸王而死,不是因为恨霸王而死,真正促使虞姬拔出宝剑的,是对眼前这个男人深深的失望。

  明明我已经决心刀山火海都跟着你去赴死,你却问我奈何。

  明明我们都只有死路一条,你却还要我死的离你远一点。

  明明可以共同投江做一对神仙眷侣,你却愚蠢的以为自己还能逃脱。

  虞姬不是为爱赴死,她只是我心已死,就是我们常说的哀莫大于心死。

  拔出剑的那一刻,她应该希望那个征战七十多次战无不胜的霸王能拦住她吧,打下她手中的剑,相拥而泣。只可惜,他没有,正如哥哥拔剑时来不及救他的霸王一样,他们都是对世界失望和绝望的人,但又不甘心的留有一丝希望,于是只身赴险,终于没能回头。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11

  当一切开始就再难停下,红色的幕布缓缓拉开,各类角色依次入场。被世人奉为经典的京剧曲目:《霸王别姬》就此拉开序幕。

  那锣鼓声响起时,寓意着一场大戏的开始。故事已经遥远到上一个世纪,由《霸王别姬》结缘,因《霸王别姬》结怨。而程蝶衣和段小楼就是这戏里的主角。

  他们同是命途多舛的人,小小年纪被买入戏班子里学戏。在这段时间里,程蝶衣对他的师兄段小楼产生了一种似亲人又似恋人的感情。他们凭借一曲《霸王别姬》相识,却也因此而离别。

  一道缥缈却有力地声音在程蝶衣的耳边响起:“我本是男儿身,又不是女娇娥。”随着一次次的反抗,那叹息终是落下,他终是向命运投降。

  投降之后,是名声远扬。可程蝶衣的内心却在煎熬,像是在泥沼中努力挣扎的鱼儿,却始终出不来。渐渐的,他放弃了最后的抵抗。

  乐声响起,那种弥漫在空气里的淡淡忧愁开始发酵,如痴如醉。伴着蝶衣的戏腔响起:“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身。”戏幕进入高潮。恍惚间,仿佛看见了狂傲不羁的楚霸王狼狈的逃至江北,虞姬自刎于霸王眼前。

  《霸王别姬》讲的是楚霸王和虞姬,又何尝讲的不是程蝶衣和段小楼呢?度过种种磨难,程蝶衣与师兄段小楼不再相见。彼此也不想主动认错。

  蝶衣青衣披身,不再穿着华丽的戏服,不在登台唱戏。一切是那么可悲,双方都活在回忆的旧梦里。时光在悄悄流逝,程蝶衣与段小楼彼此间的再次重逢,也只能一笑泯恩仇。他们再一次合作《霸王别姬》,随着落幕的是程蝶衣的死亡。

  台上,《霸王别姬》正在谢幕。耳畔突然响起那带着忧愁的旋律:时过镜迁若再描一笔,无非是痴人入了梦…自娱,你若不在,我又岂敢,妄提往昔……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12

  不记得这是第几次看这部电影了,每次我都会被触动。看完之后脑海里会出现那样一个温婉细腻,重情重义,满腔柔情的人。那样一个以戏为命,“不疯魔不成活”的人,演了一辈子的虞姬,自己心心念念的都是自己的楚霸王。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付与了戏,一生痴情都给了师哥。可是他的师哥却只是个凡俗之人,又怎能理解的了。爱情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一个人动心,一个人努力,一个人付出,一个人惆怅,有个人烦闷,一个人患得患失,一个人撕心裂肺。可那又能怎样了?就像《白马啸西风》结尾中写的那样“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这将是人类永恒的悲哀,无论你有多么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无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你有钱、你有权、你可以去杀人,但是人家就是不喜欢你,你有什么办法?你应该是什么办法都没有的,任何人遇到这个都是一种悲哀,这是一切文化都不能解决的问题。

  你爱的人不爱你,甚至于他都不会理解你,更没有凡俗之人能够理解的。你付出了一切,付出一生,却原来发现你爱的那个人,他就是个自私自利的小人,他为了凡尘中的那一丝安稳,利益与名利,他可以放弃任何人,他可以伤害任何人。他已不是你当年爱着的那个人了,他变得污秽不堪了。你是那样的失望,绝望啊!可是那又能怎么办呢?你爱了他那么多年,那已然成了一种习惯,怎能停止不去爱他呢?

  “小尼姑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思凡》的这段戏文贯穿始终,故事的最后,程蝶衣发现自己”我本是男儿郎“时,最终从戏文中醒了过来。是啊,”不疯魔不成活”,终究自己疯魔了那么多年了,也该清醒了。“大王请将剑赐予贱妾吧。”最后还是死在霸王的剑下,死都要为了霸王呀。或许,那一刻程蝶衣的生命才算是完美的吧。

  电影就是这样结尾了,什么都没有说,却也什么都告诉你了。看完之后,我就开始失眠了,我的脑子里久久浮现这样一个程蝶衣,他一次又一次为师哥出头的场景。为了救师哥去唱堂会,因为师哥小时候喜欢过一把宝剑,甘愿忍受袁某人的欺辱,以换取宝剑。但当师哥接下剑后,只说了句是把好剑,却什么都不记得了,他失望了,或许也应该是死心了吧。故事中,一拨又一拨的执政者,他们来了去,去了来。一个视戏如命的人,一个凡俗人,在大时代洪流中,俗世中的生活点点滴滴,都是那样的无奈啊......

  剧终人散后,我的心里难以释怀啊,心里仿佛某一角被深深触动了。人这一生能在自己最美丽的年龄里遇见自己心爱的人,也是一种美好,即使结局不圆满,那段惊艳到自己的时光,会温暖着今后平淡索然的生活。以后的生活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眼睛像他,有的人声音像他,有的人的看着你的某个眼神像他,有的人背影像他。你会在看到这些时突然安静下来,不说话。内心绞痛翻滚的疼痛,久久不能平息。那个人就像封存在你内心深处的一枚种子,某个相似的场景,某首歌,某句话,甚至某个沉默的时间段里。那枚种子就肆意疯长起来,盘根错节地缠绕着你的心,封锁的严密又紧实。甚至于你会心痛到难以呼吸,一呼一吸之间都带着绵远又悠长的酸楚。多少个夜深人静时你在心里百转千回,那些思念似错乱纠缠的藤蔓,好似长在你心上伤疤,不触碰它会慢慢愈合,一碰还会隐隐地痛在那里。偏偏那颗让你痛到窒息的种子,却是最美丽的花结出来的果实。那花的名字叫爱,果实却叫不爱!

  世人大多喜欢歌颂爱情的美好,殊不知爱情也会成为这世界上最大的灾难。感情最易伤人,特别是爱而不得,那是件无奈又悲凉的事情。安然转身的背后刻着的是深深浅浅的情伤,真正的喜欢一个人是做不到死缠烂打的,因为生而为人的自尊与骄傲是不允许自己那般卑微的。你在爱他的过程中会丢失了自我,你的心,你的一切仿佛都是为他而存在的。可他不爱你,也就否定了你,否定了你的一切付出与等待。那当然是场灾难,你的精神与身体再也承受不了这般的煎熬与折磨。你的精神世界在那一瞬间全线垮塌,轰然一下心脏骤停。剧烈的难言的酸楚和悲伤袭来。这是需要到少个难眠的深夜,多少个无语对黄昏,多少次泪眼婆娑恨相逢。可是爱情来的时候像阳光驱散阴影一样,那份光明与美好,引的你像扑火的飞蛾那般奋不顾身。他的一切你都在乎你都介意,可是一切也都可以原谅。因为那是你珍爱若生命的人,即使他视你为草芥,那又怎样呢?你还是爱他呀!这像个难解的死局,就像蝶衣一样,或许死在他的怀里这一切才是个了断,才会是最完美的结局吧。最后凝成一句话吧: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13

  千百部戏,千百种人生,最终打动你的,是你自己的人生。戏台上,身披精致戏服的戏子咿咿呀呀唱念做打,一颦一笑学尽了前世今生音容相貌,人人喝彩,为其戏子的一生。落幕台后,怔怔地脱下戏服,望向镜中的自己,像是看着另一个世界的戏子,逃不出这戏子的命。

  有首歌中唱:“人生有许许多多的路口,常常不知向左还是右。”这样的迷茫只出现在有的选择的时候,而现实中常常没得选择,被带进一扇门就不再出来。被迫的生活的选择,是戏的开头。必不可少的坎坷纠葛、恩怨情仇、悲欢离合、相爱相杀的不可理喻,折磨着人的心肠,是生活的主体,戏的骨节。末了前尘往昔湮灭,岁月流长,当爱已成往事,一粒滚烫的沙尘入眼,盈盈了浑浊的眼球,不愿放,放不下。遂结局了生活,戏的高潮。

  人啊,难为偏执。偏其所痴,执其所信。披着戏服,乃是虞姬,脱了戏服,更是虞姬。一旦入了戏,便无出戏之路。戏台上洋洋洒落传单纸片,贵妃仍舞。灯灭,舞,灯亮,舞。为懂的人舞,不管皇权富贵,不管外敌内党,轻轻蹙眉,眼角上抬,张口就来。“从一而终!”是口中念念的不忘。在被错误的时代狠狠地剥下了戏服后,疼痛难忍,如剜心一般,愤愤地一把火焚了所有的华服丽饰动作优雅,燃起不灭的是骄傲与不屈。执念如此,是当,或不当?这番骄傲与不屈是刻骨的,也蚀骨。戏子将一生交托给戏,严丝合缝地将自己与角色重叠,无论他是谁,在什么年代,都应得到世人的尊重。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人哪,倒本不该如此执着。戏中角色的枷锁不知何时紧紧套住了自己,既为戏疯魔,又为尔痴迷,不许尔别离。“我要你跟我,不,是我跟你,好好的唱一辈子戏不行吗?!”“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可戏是那个戏,生活是这个生活。生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妻子捂热的被褥,是无事小赌逗逗蛐蛐,亲朋聚首斟斟小酒。戏呀,总要归于生活。人间,只是抹去了脂粉的脸。俗世里无他那么多盖世英雄,柔情红颜,有的是你不想触碰的掉在地上的煤渣,胡洒的狗血,胡乱上身的是非。不疯魔不成活的世界里一人无论如何自在潇洒,都不应迷了心智,睁眼看看这世界吧,看看这世道都演到哪一出了。

  戏子入画,一生天涯。你我不过凡夫俗子在这世间苟活,你在台上先亮嗓,我遂应;你若在这熙攘街头大声唱念,我祗低垂下眉眼,不敢上前。确实是真虞姬,假霸王。你用这一生的戏成全了你的命,你看到生死相许的来世,幸福地无怨,也无迟疑。而我愿在这俗世里做一个俗到透顶的人,我念着初见你时冻红的小脸,不肯被人欺的瞪眼,我念着你总念错的“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我念着你当时还唤作“小豆子”。常念若此生未曾相逢,只愿人各圆满,如此最好。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14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项羽,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总是会让我们想起他身边的那个女人——虞美人虞姬。这二者的一生就是红颜知己,历史上无数次谈到红颜祸水就愣是没联系到他们,这也是对他们一生最好的诠释。项羽垓下被围时,虞姬自刎而亡,这就是著名的霸王别姬。

  无论在什么方面,霸王别姬总是被人所津津乐道的,不仅是因为其重要的历史意义,更是因为他们之间的那份情。当我看完了《霸王别姬》这部电影后,我更确信了这个想法。

  在电影当中,“霸王”和“虞姬”的爱和情的表现十分微妙,无肉无欲。在乱世、谎言与背叛之中,它讲述的是一段“从一而终”的苦恋。

  而在戏中虞姬的扮演者程蝶衣身上,我看见了一种令我惊叹的情,那便是“执”。

  程蝶衣简单的一句台词“就让我跟你唱一辈子戏不行么”,里面却包含了他一生的三个执念。其一,是对“你”,霸王的执念,找一个真霸王的执念。其二,是对“一辈子”的执念,从一而终的执念以及对“唱戏”的执念。这三个执念,都被程蝶衣发挥到了极致,丝毫没有可以商量的余地。霸王就得是真霸王,一辈子就只能是一辈子,少一年一个月一分钟一秒钟都不行。而京戏,也必须是原腔原调的京戏!

  幼年时期的蝶衣,被母亲送到戏班子学习时,是渴求母爱的。但在后面的生活中,他被迫面对了现实,从此产生了一个新的执念——当男儿郎,当霸王!

  少年蝶衣,在被师哥小石头捅了一嘴后,恍恍惚惚,终于向现实屈服,唱出了“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秉持着另一个执念——和师哥,和霸王唱一辈子戏!

  当蝶衣正值青年,度过了清末,民国,抗战,抗战胜利,解放,新中国成立等时期,在每个时期他都不懈的唱戏。无论台下观众是谁,他都是那么卖力命的唱。但就是这样努力的蝶衣,却在最后文革时期被段小楼揭发后崩溃,迷失自己。

  最后是蝶衣的晚年。时隔多年,他再次与师哥重逢同台唱戏。蝶衣在和小楼最后的一场《霸王别姬》上,三请宝剑而不得。接着段小楼故意唱错《思凡》,让蝶衣忽然忆起了曾经的幼年和少年时期,那两个在现实的压迫下崩溃的两个执念:做男儿郎和做霸王。最后的最后,蝶衣自己抽出宝剑自刎,他此时已然成为了霸王。蝶衣这一生都在追求霸王,从段小楼到袁四爷,但是谁都没能做成他的真霸王。他最后自己成为了霸王,此时虞姬就是霸王,霸王就是虞姬。

  师哥戏虐的笑着:“错了,又错了。”

  当蝶衣再度唱出“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时,茫然的看向师哥。

  可是,师哥,这是你引得的我错的。原来,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原来,我一直错了。哪有什么从一而终,人还得是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他突然明白了,他从那个台上的虞姬,因这一出“思凡”,终于将戏和人分开了,又突然回到了那个男儿身的小豆子。

  当年把自己想成女的,本来就是因为现实。现在他醒了,他忽然悟了,他怎么想之前那个人戏不分的自己?一切都是假的,都是假的!你们都骗我,我也骗我自己!现实太冰冷,太荒谬,太复杂,太可怕。干脆一了百了,去另一个梦中。

  当戏班师父说出“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人”这句话的时候,程蝶衣听进去了。甚至以此为毕生的信条去恪守。但是,“想要成全自个儿”正是蝶衣悲剧故事的源头。他在每个成长阶段的“理想”或者说“执念”,都在现实环境打压之下始终无法“成全”,他的一生都在追逐自己的种种”执念”而不得,最终造就了程蝶衣这个悲情角色。

  霸王别姬究竟好在哪里?好在导演,好在演员,好在剧本,好在配音,好在深刻复杂,好在里边,令人惆怅叹息的人生。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15

  看了张国荣版的《霸王别姬》,里面实在太多令人感动的内容,同时也发人深思。

  这是一部细节极度精致的影片,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那样的底韵,大概是照顾到国粹京剧这个极具内涵的文化吧?学艺的日子是苦的,但是并没有太多的逼迫,他们都是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心甘情愿。我看到小豆子、小赖子逃出来了,本该欣喜的,可是在那种情态下哭得无声。他们看到有名角表演,终究抵不过内心的诱惑,冒着被打死的危险回到科班。我记得他哭着说了一句他怎么能成角呢,这得挨多少打啊。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心情,正如看到一个好的轮舞者,我会默默想着他会摔得多惨,摔多少次一样,正因来之不易才让人舍不下又拿不起,矛盾可想而知。

  我们总说人生如戏,反过来想想戏如何不是人生?一曲《霸王别姬》蕴藏着多少道理?师傅告诫要从一而终,四爷解说得却很残忍,可是都有道理,不是吗?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自刎是一切的结束,可是她却在所有人心里活了千年,时间不是一个结局,很多时候只会是开始。酒不醉人人自醉,戏本无情人多情,奈何!奈何!

  如果只看了前半段,我是开心的,那段时光的他们虽然矛盾重重,吃各种苦,受很多的罪,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对生活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

  那时候的楚霸王的确是霸王,不畏强暴,有几分骨气,恣意而为,潇洒活泼,不懂得怎么趋炎附势,让人时刻担忧但是又时刻竖起大拇指,是一个好汉。后面的霸王已经没了霸王的风采,懂得了将就,开始去讨好人,尽管第一次是为了救师弟,无可厚非。可是他的表现越来越让人失望了,各种退步,直到后来对师弟的揭发,违心对妻子说出不爱她划清界限的话,已经彻底丧失了自我。虽然在那种大环境下为了自保做这点牺牲算不了什么,可是他对观众的伤害可算是很大的。其实最开始他就没有全心全意在戏上,他把它当作生活的手段,为了更好的生活,生活中有它没它都是一样的。

  蝶衣不是这样的,京戏是他的全部,他已经完全入戏了。他的师哥最常骂他的一句话便是:蝶衣,你真是不成魔不能活啊!骂他是戏痴戏迷,总是在生气的时候告诉他分清楚现实和戏。可是对于一个爱戏懂戏的人来说,它和生活早就已经融为一体了,借用古圣先贤的一句话就是道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程蝶衣是他还是她?我总是愿意用这个她来称呼这位程老板,她早已经超越了性别的界限。蝶衣对于唱戏是不分国界不分阶级地位,她眼中的人只有懂戏或者不懂之分,这是一个无邪纯真的人至死都在捍卫着为戏者的尊严。对于日本侵略者,她夸赞青木是懂戏的,后来又在生死关头说青木要是不死,这京戏早就传到日本国去了。八年艰苦抗战终于胜利,在大家对日本人恨之入骨的时候,她还在尊重死者的尊严,还在称日本国客观公正,思想情怀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高度。她的一生纯粹为了虞姬活着,为了京戏活着。

  她深情而又决绝,不肯将就,我想她的世界里也许除了黑便是白吧?爱京戏所以不肯被糟蹋,在她救回的小四和师哥再一次欺骗打击她之后,她心伤了,迷茫了,于是她一根火柴烧掉了所有的戏曲服装,独自一人走到了少时练功的地方,默默缅怀。她至孝,对于母亲不肯透漏半点辛酸苦楚,一路坎坷,但是几句碎语就为母亲勾勒了一片净土。直到最后,她怨的只是原来你们都骗我,不是怪世道不平人们不懂她和她的京戏,就是这么简单却让人羞愧。我宁愿她哀叹,她大声抱怨,至少这样我会觉得她会开心一点,或者找到一二知己。

  她曾问过虞姬为什么死?,最后她也是和虞姬一样死去,扮了一辈子的虞姬,她终于懂得了吧?不,也许她早就知道了,可是不愿意相信,当所有的事情都过去,一切风平浪静,大家都老了,不能唱了,她是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了吗?所以追随自己的梦入了九泉,她在为霸王为虞姬为无辜死去的文化者,以及为京戏殉葬。可是用她做这个祭品,我觉得太过于奢侈。若她能到当世,那水袖一甩,兰花指一翘,圆润的声音慢慢从嗓子里逸出我必为之倾倒。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16

  中央戏曲学院导演的这一部《霸王别姬》剧很短,大概只有五十几分钟。介绍说这个剧获得了亚洲大学生戏剧节的优秀作品奖。

  这是我看的第二部京剧。和第一部看的京剧《倾国》一样,都是在繁星戏剧村坐在第一排超近距离看的。看了这两部剧,发现中国的戏曲文化真的有一种别样的优美,演员精致的妆容、挥舞衣袖时翩翩起舞、配乐中琵琶等乐器动听的声音、演员没说完一句台词后鼓给它增加更多动感。《霸》相比《倾国》,更加有动感,因此看着更欢乐。《倾国》节奏有点过于缓慢。演出结束后,演员请导演上台,最惊奇的发现竟然坐在我右边的是导演。我知道导演应该也是一个本科生,只是没有想到我离导演是那么近。演出时我看到她拍照,我觉得看剧不是不能拍照的么,有人拍我也拍。回想起来原来是导演拍自己的演员的照片!她说这是她们第一届京剧班,都是一些大四的学生。这些大四的学生演的虽然只是京剧,但仍充满动感。那四名演士兵的演员,在舞台上蹦来蹦去,腾空翻跃,即使要传达的是一个悲剧故事,但是总体感受是一个喜剧故事。剧中用两面巨大的白布来当幕布,也当做河流的舞动,也给予舞台不一样的动感。总之,这个京剧赋予了传统京剧不一样的色彩。

  结局有点仓促,我以为虞姬死后,虞姬的故事就结束了。但是她死后又重新出现在项羽面前,我不明白项羽仰望站在高台的虞姬,传达的是虞姬是一个梦了,他们人鬼世分隔了么。最后项羽的死亡也是用旁白叙述的,我觉得这样的结局有点仓促。

  项羽、虞姬的表演者动作有点僵硬,虽然厚厚的妆容让人看不出表情的变化,但是延伸是犀利还是游离不定还是可以看出,毕竟只是学生,达到这样的创意也不错了。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17

  李碧华名作《霸王别姬》,我没看过原著,只看了电影。之前东鳞西爪地听人讲过这故事,略有了解。又在电视里瞥到几眼片段。一直耿耿于怀。为了表示对这部向往已久的好片子的尊重,破天荒地买了正版影碟。然后在一个冬夜裹着棉被捧着红茶看完。

  如一切李氏作品,于沧桑倒转岁月轮回的幻丽之外,片中爱恨刻骨,人物鲜明,似欲乍生生活在眼前。张丰毅的小楼自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刚了,张国荣的蝶衣却是令人心髓俱碎的柔。红氍毹上,霸王别姬,刚柔相济,侠骨柔情,怕不迷得多少女子,万劫不复?阿弥陀佛。

  看完之后我独自窝在暖热的黑暗里沉迷。思想依然深陷,一波一波巨大冲击剧撼,乍梦乍醒。正是又一次不巧路过高人居处,被那高空坠物,当头砸倒,脑震荡又不知要若干天。但于如此剧烈震撼之中,好色之徒如我仍有余暇将片中男子拿来一个个在脑中过滤,陡然发现,最后剩在心坎上,滴溜溜一颗夜明珠,可不是霸王,也不是蝶衣,而是袁四爷。

  ——对,就是那个由葛优扮演的有些獐头鼠目一笑露出两颗大门牙的津津垂涎于男旦蝶衣最后遭人民政权镇压的反动戏霸袁世卿,袁四爷。

  且莫认为我是穷极生疯一心想着要当反动会道门头子的小老婆。领导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待我细细将四爷的诸般好处,一一道来。

  袁四爷首次出场,是在小楼蝶衣一折满堂彩的《别姬》演出之后。那时节霸王虞姬,正是月朗花香,溶溶脉脉,镜里双双望定,更不知戏外别有天地。

  四爷便在此时闯入这二人世界。亮相先是“一点薄礼”。蝴蝶盒子里白晃晃全套珍珠钻石头面。好。有钱人捧戏子,挥金如土,也是常情。不过见得一份豪奢气魄。正如戏院经理所说:“都说当年太后老佛爷,她老人家赏戏,有这样的手面吗?——没有吧!”

  四爷是冲着蝶衣来的。目的很明确,并不遮遮掩掩。但蝶衣眼里没有他。“舍下小坐”的要求,先是小楼的生硬,再是蝶衣的委屈,两次被拒。四爷是经场面的人,这一小场戏里头,自己是个惹厌的反角,当然心明眼亮。当下脱帽躬身,彬彬而退。更无半句废话。他没有当场暴跳,并不奇怪——这点涵养总还是有的,不然也混不到这份儿上。稀罕的是那份从容里头自有一种笃定,拿准了那只蝶,飞不走。并无老谋深算的阴险。只是一种淡然却坚定的自信。或许他相信除了钱,自己亦有其他,值得一个人被掳获。

  这一小场中,霸王与戏霸,五七步之争第一次埋下伏笔。

  他不焦,不燥,不馁。由此我相信他并不是只知最后到手的一刹肉体之欢,那“皮肤滥淫的蠢物”。他亦懂得享受追求过程中的种种坎坷苦乐,不为人道的细腻感受。

  过程就是结局。除了求爱,求欢,于这漫长曲折的人生,四爷当亦比他人获得更多过程中的印象与滋味。

  第一回合的照面,四爷是个丰富敏锐,懂得咀嚼生活的男子。是在世道中打过滚来的人,因此学会平淡处之。

  四爷不曾使甚卑鄙手段,因此也不曾在二人之间造成裂痕。相信他在追求(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之中,纵是满心渴望,亦保留有所不为的原则。反倒是小楼方面,横里插进来一个菊仙。这才是真真的男欢女爱。蝶衣那“与师哥演一辈子别姬”的鸳鸯畸梦,终于化作云烟。

  在小楼与菊仙定亲的时候,蝶衣独自仰躺在椅上。未卸的妆艳丽凄迷,一头长发散落,满目漆黑。是盲目绝望的永不可能的恋。面前是那面曾映照过霸王与虞姬身影的镜子。霸王不再。他已是别人的丈夫。互为形影的日子永不回头。此刻的镜子,代表的是蝶衣空洞的心。

  于是四爷再现。镜头里我们看到一根长长的翎子,斜斜伸入镜中。四爷企图进入蝶衣的心。

  “这双翎子,是从活雉鸡的尾巴上,生生收取的。当真是难得。”——也不知他是在说蝶衣难得还是在说自己这份心难得。从活雉鸡的尾巴上生生收取的翎子,残酷地叠印片中交缠一世,不得救赎的爱恨,也叠印乱世里屡遭摧折的绝美的京戏艺术。——一时多嘴,跑题了,回来再说四爷。

  在四爷的宅中,蝶衣看到那把年少时许下心愿要送与师哥的剑。于他,那剑是关于他的爱人的威严,关于一份自幼固执的信念,关于虞姬对霸王的全部理解与寄托的信物。他要得到它。一个眼神,四爷已知其意。他说:“此剑是张府败落时费了大周折弄到手的。”又说:“你我之间不言钱字。那个字眼实在不雅。”这样张扬的.狂傲,却未令人觉得他在市恩。缓而沉的语调,狂得有资格,傲得有资本。——由此亦可见,敢说“那个字眼实在不雅”,必得坐拥若干身家,不然便得是尝过富贵浮云滋味的过来人,否则,不是实在不食人间烟火(这种人我还没见过),便是故作清高,要么就是不知疾苦、更不知死活的狂言。

  于是,宝剑赠佳人。

  蝶衣是四爷心目中一顾再顾,倾城绝世的佳人难再得。对于蝶衣自己,男儿郎与女娇娥的身份颠倒一生,始终就没弄清楚过。对于四爷,蝶衣是男是女,也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蝶衣身上,他看到所谓完美的化身。

  相信四爷对于蝶衣,欣赏的成分远多于情。情是一种不可理喻的深陷痴缠,要疯狂,要占有,妒恨煎熬,抵死缠绵。就像蝶衣对小楼。我们可以完全挑不出一个人好在哪里而依旧爱他,也可以相爱一世却依然彼此陌生。情是不需要懂,只需要服从它的安排。但四爷对蝶衣,不是。蝶衣的好处,蝶衣的美,大众看到的,他懂,大众看不到的,他也懂,就连蝶衣自己不知道的,他亦看到。四爷是如此敏感的人。他把蝶衣灵魂里美好的东西,看个通透。

  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此境非你莫属,此貌非你莫有。当四爷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指的绝不仅仅是蝶衣的容貌。根本上,四爷与蝶衣一样,是个艺术疯子。于京戏(还有昆曲)这门艺术,他浸淫一生,奉献了全部的心与魂。正像蝶衣所说,京戏全在情境二字。因为情境,两三个龙套穿梭,便是千军万马。因为情境,空无一物的舞台上,这些人分花拂柳,翻山越岭,攻城掠地,活生生演尽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一生的悲欢离合。京戏实在是心的幻术。而情境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可遇不可求。所以当四爷与蝶衣,台上台下,两个对京戏几近入魔的戏痴乍一相逢,电光石火间,便有云垂海立的震撼。那一刻他们的灵魂是相通的。他们都是情境中的人。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18

  曾经在懵懂时看过霸王别姬,当时纯粹是从故事片的角度去看此片。而此次活动,让我得以思考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这部影片和片中的角色。

  霸王别姬的时代背景的复杂是我看过的影片之最,它的故事横跨数十年,又涉及中国现代社会变革最快的时期,从清末一直到文革结束。而两位主角的命运也随着时代的浪潮起起落落。

  两位主角的命运映出了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脉络。电影中处处蕴含着变与不变,大到从社会体制到人们思想的变革,小到人们的衣着。同样程蝶衣和段小楼在同一个剧院演着一样的霸王别姬,连表情和脚步都未变,而底下的观众却换了一茬接一茬从太监,日本兵,到人民解放军,含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不变的戏码,却因为时代的不同,观众的不同得到了迥然不同的结果。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当舞台上的京戏帷幕落下,舞台下更大的帷幕却拉开了。同样的演出错误,在清末时期可能是被投入大牢,在民国时期是蛮狠的拳脚,而当观众换成了解放军,两位主角惯性般的做好了接受处罚的心理准备,但回以他们的是热烈的掌声,与“前进,前进,前进”的歌声。此时段小楼和程蝶衣的手足无措和小四脸上从愕然但微笑的表情变化让人记忆深刻。我也被此刻的场景深深震撼,嘹亮的歌声回响在曾经歌舞升平的剧院,让我感受到了社会即将产生的变革和在这之后起推动作用的共产党思想的伟大。

  程蝶衣在这电影中无疑是灵魂人物,而他跌宕的人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也让我着迷。程蝶衣活的是精彩的,作为“角儿”,他为人狂热的喜爱。但同时他也是不幸的,一个个时代的烙印也深深的打在他的人生中。在清末,他年幼时为了进戏班而被切去了畸形的手指,为了讨生活,学技艺,忍受着严酷的打骂,成名后又受太监的欺辱。而到了七七事变,日本入侵后,他又染上了毒瘾,无法自拔。在后来,国民的政府时期的法庭也让人哭笑不得,程蝶衣当庭说自己是汉奸最后法官还是在百姓的质疑声中判他当庭释放。而在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后,他却下起了戒毒的决心,虽然电影中没有说明缘由,但我认为他应该也是感受到了社会即将改革的浪潮。

  “不疯魔不成活”是段小楼两次用来形容程蝶衣的话。细细品味,程蝶衣对戏的执着是该要我去学习的。其实在电影中,程蝶衣始终只想好好的和段小楼演好戏,演一辈子的戏,无奈,时代弄人。但是他对戏的执着始终未变,他曾问过段小楼,虞姬为何而死。当时我并未想到答案,而现在想来,也许是因为没办法完成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吧,同样这也许也是他最后选择像虞姬一般死去的原因吧。

  最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认为我应该学习这种执着的精神,坚持自己的党性,并贯彻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19

  面对楚汉争霸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虽然项羽最后失败了但是我还是喜欢项羽的。

  就像李清照说的“生亦豪杰死亦鬼”,想想当初霸王举鼎,破釜沉舟。楚霸王是何等的豪气云天,虽然吴江一别,但西楚霸王仍然是西楚霸王。其实我特别想项羽能回江东东山再起,但是想想项羽是何等的英雄气概,他又怎么会抛下八千江东子弟而独身离去,于是他依然自刎去乌江边。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杜牧也曾感慨,可惜时光不再,杜牧不能回到当初为项羽身边谋臣。就像大众说的“不是项羽不肯听亚夫范增的良言,而是项羽的豪气不惧怕刘邦的阴险,就算项羽死了那是他成全了大汉的大风起兮云飞扬”。

  如今很多人对项羽刘邦褒贬不一,我感觉项羽挺成功的,至少在古人眼中他也在史记的帝王一册之中。这是很多诸侯或者争霸天下者所没有的待遇,这也是我对项羽喜爱的原因。

  想想杜牧,李清照的话我也深感同身。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20

  1977年,相隔十年余久的他们,再次相遇,在特殊的地点以特殊的方式,结束了他们积攒了一生的爱与恨,情与仇,一切终归尘埃。

  1922年,小小年纪的程蝶衣被送到了戏班子里,因为有张女儿的脸,他的角色早已注定——虞姬,曾经的他,不愿向命运屈服,但几年后的他,已经分不清幻想与现实、舞台与人生、爱与义、他已成虞姬,他愿沉溺在舞台上尽享无限欢乐与瞬间的永恒,他愿与他的霸王长相守,他爱着他的霸王,无论是台上那个对虞姬百般呵护、百般宠爱的霸王还是台下那个与程蝶衣相濡以沫、互扶依靠的段小楼,他都深爱着。段小楼是他的全部,是他的梦,因为是梦,所以追随,因为是梦,所以遥不可及,因为是梦所以美好,因为是梦所以不愿沉溺,只想沉溺幻想。

  只可惜,程蝶衣的爱心终究还是费心,花天酒地,娶妻生子,是男儿的本性。段小楼戏中唯一一个正常人,任何事情的发展在冥冥中早已形成一定的轨迹无法改变,就像火星撞地球一样,段小楼遇上了菊仙,即使他们曾立誓同台唱戏到永久,段小楼依然是男人,戏台上,爱江山更爱美人,生活中重诺言更重享乐,毫不犹豫的菊仙成了他的选择,而那个被他选择的菊仙天真地幻想着自己所托付的这个男子会是个刚强勇猛的男子汉,却万没想到,在生与死、爱情与生命之间,他选择了自己的生命,在他亲口否认爱眼前这个女子的时候,菊仙瞬间崩溃,可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在阴阳交界处徘徊,最终无法越进那道路门,内心的软弱、矛盾、虚伪在那一刻全部释放,在矛盾的一瞬间,出卖了妻子、兄弟和他的心,不过,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子,能舍身为王,为别人的生命付出一切的能有几个?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现代生活中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小悦悦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只有一个人愿意出手相救,其他人因内心恐惧而退缩。

  如果说活命是段小楼的全部,那么段小楼就是菊仙的一切,菊仙这个刚强的女人他的刚烈,对爱的执著,内心的坚强是我所敬佩的,不向命运屈服,即使身处青楼,依然能够有勇气去面对万事的变迁,她要重新做人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在大难面前,仍然誓死保护段小楼和那把宝剑,为何?因为爱,所以愿意付出一切,但当全身心的付出都得不到回报后,无论是谁都会疲惫,在欺骗与背叛之后,也会厌倦,爱到深处就是恨,好最终穿上新婚时的嫁妆,带着曾经的记忆,现在的痛苦走了,恨他还是因为爱他到无法自拔。

  1977年,两人又重新相遇,在这十一年里,双方都在经历着不同的人生,命运早已注定,不论是戏中还是戏外,虞姬的选择都是在最爱的霸王前离开,而霸王能做只有那一声嘶喊,唱完最后一出戏后,华丽转身,悲哀落幕,舞台是他最后的归宿,华丽的戏台应有高贵的人来闪耀自身的光彩。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男儿郎败给了女娇娥,利战胜了情,恨掩埋了所有的爱,曲终人散,帷幕落下,无须感叹,一切终归尘埃。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21

  电影《霸王别姬》是1993年陈凯歌执导的一部影片,影片根据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一个出身卑劣的孩子自小在梨园成长,学习京剧,与他一同学艺的师哥段小楼感情很好相互照顾。他被选为饰旦,师哥段小楼演生,俩人艺成后合唱了一出《霸王别姬》名誉京师,成为戏曲名角。梨园师傅打小将他以女儿身授艺饰演旦角,艺名叫程蝶衣,与师哥戏中情侣相绎。致使程蝶衣人戏不分对他一直爱慕的师哥产生了一种不明不白的感情,多次与师哥出现了感情分裂事件,最终酿成人生的悲剧。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在我小时有看过多次,但都不全记忆也不深。那时觉得不好看,在现在看来是欣赏水平不够看不懂而已。前一阵张国荣逝世十周年,网络媒体上出现了很多关于他的评论,包括他的音乐、电影还有他本人。其中在他的电影中评价最好最多的就是《霸王别姬》里他饰演的程蝶衣形象,看到这些评论使我有了再次观看这部电影的兴趣。看完之后影片给我感触印象比较深的有这几点:张国荣在片中的表演;梨园里师傅授艺时的严厉;还有就是影片的故事经历了抗日、国民、文革三种不同社会阶级的时期。

  《霸王别姬》的主角是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他人戏不分爱上了自己的师哥段小楼。程蝶衣为什么会爱上自己的师哥?这是张国荣的入戏点。我个人认为这里面除了他一直以女儿身饰演旦角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所经历的环境:母亲是窑姐,没有抚养能力才把他送到梨园,从小没有得到过他(她)人的关爱,弱小的心灵有了很大的阴影。在梨园的日子又与其他孩子不合形成孤立,只有他师哥段小楼对他照顾,长久以此他对师哥就产生了深厚感情,也产生了一种习惯性的依赖感,并且他将他像普通人一样应有的父爱、母爱、友爱、甚至是情爱一并移致他师哥段小楼身上。又由于经常与师哥戏中情侣相对,导致他自己人戏不分。又由于自身毕竟是男儿身,当他师哥谈到要娶妻生子时程蝶衣却坚决说:“师哥我们这样演一辈子的戏不好吗?”。可段小楼却深知戏非人生,决定娶一位青楼女子名叫菊仙巩俐饰演,至此程蝶衣就把菊仙当成仇恨的对象,三人的感情纠纷不得休停。影片张国荣既要对人物的演绎,还要京剧地表演,使得难度加大。张国荣的表演是公认的好,可以说是完全地沉溺于人物角色当中,将程蝶衣柔情似水的形象、人戏不分的异常心理刻画地淋漓尽致。“对此后来有影迷评论,说这跟张国荣本身的形象很符合,也跟他对艺术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关联。”我觉得张国荣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完美地演绎,这抛开他的之前的表演功底,关键在于他对程蝶衣人物内心的理解和把握。因为他自身的因素才能把握住程蝶衣的异常心理,也因为自己的艺术理解和追求,才有认真疯癫地投入,所以才有了程蝶衣角色的如此诠释。

  《霸王别姬》故事经历了抗日、国民、文革时期。戏曲是早期的民族艺术,京剧更是戏曲剧种的代表。梨园里师傅教艺时的严厉、训练时的暴力,这点我有感触。我想当时是因为中国的国情不好,也没有更好的教育方法。像正统教育中都常会出现类似的情形,更何况那些文艺事业工作者,“棍棒之下出孝子”这种落后思想在好多家长老师视为教育的宗旨。文艺工作是不入流职业,虽然当时京剧很受欢迎,但戏曲艺人论你再红始终得不到地位尊重。在抗日国民文革时期,中国完全处在前进道路和文化方向的尝试摸索期,所有人都在饱受人性撕裂痛苦。影片中主人公在面对着不同势力的压制和自身的艺术显得无所适从,成为了权势和思想文化冲突的牺牲品。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给人带来了思考,对那年代人性观念的思考。所以影片由于题材涉及到现代文艺工作者的痛楚,还有人物感情纠葛不明,造成上映时的审批阻扰,最后还是得于放映。上映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不仅荣获第46届法国戛纳电影最佳影片金棕榈奖,主演张国荣被提名当届的最佳男演员,还打破了中国文艺片国外票房记录,成为了中国文艺片的最高成就。张国荣功不可没,他的表演在电影界大获好评,《霸王别姬》也随着张国荣的离世被人视为永久的绝唱。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22

  程蝶衣自小被母亲卖到京戏班学唱青衣,当他的母亲切下他的第六只手指迫使戏园老板收下他,就已经意味着他悲剧的命运的开始。他在《霸王别姬》这部戏剧里演的是虞姬的角色,但是一开始的他并不是想做虞姬,他排斥着虞姬这个角色,而与其说他排斥这个角色,倒不如说他排斥戏里虞姬的命运,他不想成为虞姬,他不想走进虞姬的世界里,因此电影里有一幕是在刚开始时戏园老板要他唱出那句虞姬的台词“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时,他总是唱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他不想接受虞姬的命运,因为一旦接受那就像是他未来的命运。但是,他接受了,在他的师兄在他面前受罪的时候,当他被张公公猥亵,当段小楼对他说“你就想你自己是个女的”,他终于在性别认定上改变了,他唱出了那句“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而后画面一转就是张国荣那个颠倒纵生的程蝶衣出现了。

  “不疯魔不成活”这是程蝶衣成年后的表现,他活在了虞姬的世界,同样他也把段小楼当成了他的霸王,所以在电影里出现了那句经典台词:不行!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程蝶衣有的只是虞姬,在他看来世界就是戏台,而他就是虞姬,但段小楼呢?他除了是舞台上的霸王还是生活里的段小楼,他总把生活与戏台分得很清。恰恰因为如此,段小楼找到了菊仙,那个在蝶衣看来是插足者的菊仙来到了段小楼身边,只是虞姬是真的,霸王却是假的,沉迷入戏的蝶衣在这个时候遇到了他的知己袁四爷,袁四爷懂他,比霸王更懂他,在段小楼与菊仙洞房花烛的那晚,蝶衣来到了袁四爷处唱戏。那晚过后,蝶衣又一次找段小楼,希望让他的霸王陪着自己——虞姬,只是这又怎么可能呢?于是霸王虞姬分道扬镳了,程蝶衣不再唱《霸王别姬》了,他唱《贵妃醉酒》戏台上他是杨贵妃,戏外?他还是虞姬。

  这段时间里虞姬与霸王分开了,当“霸王”被日本人捉去让蝶衣唱一曲戏,菊仙来到蝶衣屋里让他救小楼,说只要他救出小楼后,就躲他们躲得远远的,他答应了,当段小楼救出后,段小楼问:“你给日本人唱了吗?”蝶衣答非所问,只说了句:“那个青木是个懂戏的。”在程蝶衣心目中,最重要的不过就是霸王和京剧了。时间不断往前走,戏班班长死了,蝶衣又再次遇到了他曾经捡的那个孩子,日本人来了又走了,国人对京剧的不尊重,蝶衣被抓了,懂他的袁四爷为他辩护,蝶衣吸了鸦片又戒了,最后革命来了……

  四人拖着段小楼去批判,那个戏台上的霸王,戏下却是那么的懦弱,他把蝶衣拉出来了,蝶衣又把菊仙拉出来,菊仙上吊死了,终于他们的故事似乎结束了……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在电影结尾又再次回到了电影开头,段小楼和程蝶衣时隔多年后再次回到了戏台,蝶衣拿着曾经赠予他霸王的宝剑唱出了那句“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他终于清醒了,这次他不再是虞姬了,他是小豆子,但是时间又无法倒退,他在他的戏台上自刎而死,那个风华绝代的虞姬死在了他的霸王身边。

  电影里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但是我希望给虞姬的时间可以慢点,再慢点,让他可以和他的霸王在一起。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23

  很早就知道了这部电影,口碑不错,一直没空看,在豆瓣看了评分挺高,就找了个时间一口气看完。

  这是一部90年代拍的电影,导演是陈凯歌,主演张国荣,张丰毅,葛优,巩俐等,剧情有点严肃,甚至让人有点沉闷和压抑,一个唱京剧的戏班子,十几个稚气未脱的少年,在几个师傅的调教下,怀着做主角的梦想,为了混口饭吃,日复一日刻苦锻炼,忍受着各种体罚带来的痛苦,戏班子的规则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了唱好霸王虞姬这一出戏,师兄弟二人勤学苦练,师弟程蝶衣在某一刻顿悟了,要想唱好戏,自己要先代入角色的身份里,于是他痴迷于虞姬这个角色不能自拔,不疯魔不成活,用自己的一生来饰演这个角色,戏如人生。

  戏班子经历了清朝末年,日本侵华战争,解放战争,文ge时期,文ge后这几个时期,人物形象饱满,入木三分,尤其是文ge那段场景,让人触目惊心,心有余悸,白底黑字的大字报刷满墙,红卫兵戴着袖章个个气宇轩昂,为了生存,相互揭短,不择手段,人变得丑恶无比,一切恢复平静后,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尤其是大师兄的老婆菊仙的自杀,成为了那个时代最悲伤的音符。

  再想起不久前看《傅雷家书》的一幕,傅雷夫妇也成了文ge的牺牲品,让人惋惜和难过。

  时运不济,多保重自己。

  每个时代,都给了人们使命和机遇,为了生存,人们学着适应,学着改变。

  葛优和巩俐演的电影《活着》,还有冯小刚的电影《1942》,跟这部电影都有点类似,努力活着,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

  最后送上葛优亲自唱的歌,百听不厌的一首歌。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24

  作为少女时,我看它一遍。书和电影都看了一遍。

  影版里,幼时的小楼是个血气方刚的愣头青,是个小霸王,但渐渐的,骨气都化作血流走了。即使这样,我也一直喜欢他,直到菊仙出事。好感都化作绵绵惋叹。印象最深,却是班里的戏子都化作牛鬼蛇神,用细细的丝挂住铁牌,在脖子上勒出一道细细的线,脸上涂的花彩,每个人都狼狈,除了他。但是最后他也失了仪态,太贱了,太苦了,太难熬了,这个世道和世道下的人都太疯了。所以看到电影结局是他作为虞姬死去时,竟是感到要为他欣喜的。

  小说中,作为虞姬死在霸王的怀中,只能是他奢求的梦。醒了,也只能在心中嫉妒虞姬的好运,然后活下去。

  最后,菊仙是个好姑娘。

  等我成长为女人,心境转换后,必要再捧一场霸王别姬的戏。

【霸王别姬观后感(通用24篇)】相关文章:

《霸王别姬》观后感(精选5篇)02-27

霸王别姬作文800字10-28

霸王别姬作文800字04-05

读《霸王别姬》有感1200字10-28

再见,霸王!-《乌江自刎、霸王别姬》读后感作文1500字10-28

足球观后感(通用24篇)12-17

《战士》观后感(通用6篇)12-17

张思德观后感(通用15篇)08-05

《榜样》观后感(通用25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