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观后感800字

时间:2017-07-14 12:20:3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孔子》观后感800字

  篇一:《孔子》观后感800字

  2500多年前的中国春秋时代,正处于“合久必分”、“礼崩乐坏”的乱世。但时势造英雄,伟大的孔子就诞生在这样一个乱世中,并在乱世中提出了“仁者爱人”的儒家学说,这个学说到今天都是中国人引以为荣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人,孔子的思想正在世界各国开花结果——全球几十个国家建立了四十多所孔子学院,到2010年,也就是今年,孔子学院将达到100所。

《孔子》观后感800字

  由胡玫导演的《孔子》就是讲述这么一位伟大人物的伟大生平事迹的电影。在电影中,胡导演给我展示了这样一位孔子——从仁者爱人的最先进思想出发,提出废止殉葬制度。为此,胡导演讲了一个适合幼稚园小朋友看的故事——孝子既然连一只鸡也爱怜,为什么对人没有怜悯和爱心呢?发明了一个连幼稚园小朋友也能推理的逻辑——既然逝者那么爱你,离不开你,那么你怎么不追随逝者于九泉之下呢?既然你可以不追随,那么那个小奴隶自然也可以不追随。

  孔子确实反对殉葬制度,但他老人家肯定不会在那么一个豪华“议会”上发表这样的高论的。事实上,《论语》生动地记录了孔子的态度:“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也就是说,孔子是大大痛骂乃至诅咒了殉葬制度及其倡议者,表明孔子乃是一个有血气的阳刚男人,而绝非电影中煞有介事所凸显的阴柔。

  我想,孔子之所以伟大,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之一,其重要原因恐怕在于孔子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朝闻道夕可死”的积极进取精神;在于孔子那种执着于理想,不肯蝇营狗苟的超越精神;在于那种君子坦荡荡的磊落情怀和自我嘲讽的阳刚心态。但是电影却将孔子周游列国描写成一个溃不成军的“逃难”之旅,南子俨然是孔子的“红颜知己”!孔子与南子的见面简直拍成了狗仔队的恶俗花边新闻。而整部电影,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孔子“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的形象,一路颠沛流离,一路战火纷飞,一路忍饥挨饿……

  孔子诚然坦然承认自己确乎如丧家之犬,但他的精神绝不是悲戚,也不是悲壮。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怎么不知道知易行难?他当然不可能如鲁定公所说的“装痴卖傻”!身逢乱世的他,一定是如西西弗斯那样,虽然石头推到山顶上依然滚下来,但他依然坚持推,他的价值在于推石上山,至于石头为什么滚下来则不是他要考虑的事情。孔子也是这样。虽然仁义礼智勇在乱世中不能为世人所理解,但他知道,必有后来人可以理解他——所以他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说,远隔千年仍有能理解我的朋友,我也是十分快乐的;他还说:“德有邻,必不孤”:他知道一定有人理解他,虽然他可能不知道那个理解他的人在何方,但即便远在天涯也若比邻。这样的孔子绝不会因为南子说了那么一堆绕口的话而感激涕零,俨然一个孩子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表扬。

  本来很期望胡导演的电影,毕竟她把电视剧还是拍得很好看的,尤其是勾心斗角的宫廷斗争戏拍得好看。但这个主要表现思想家和教育家的电影,她却拍得如此没有章法,故事如此胡编乱造,情节如此松散凌乱,人物如此虚构失真,真令人为之气结。

  不过,看《孔子》还是有收获的。尤其是中国人,应庆幸生活在还算太平的没有战争的和平时代,不像孔子,那么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竟然周游列国十几年,有国不能报。

  篇二:《孔子》观后感800字

  整部电影一直安静地叙述着,正如孔子的一生,没有太多华丽的特技与动画,平淡如水,幽香如兰,片中不断颠覆着孔子圣人的形象。心中的圣人在世界面前,在生死抉择面前,在坚守与逃离面前,心中难免会忐忑、会焦虑、会犹豫、会害怕,包围着圣人的是命运给与的苦厄与磨难,是世界给于太多嘲讽与冷漠,孔圣人面对这一切,唯有用君子的胸怀去包容与谅解,用礼的光芒去感化与观照,然而面对着弱肉强食、狼烟遍地的世界,礼乐道德不过是虚无飘渺的说辞罢了,天下人中用生命去践行自己理想的,唯孔子一人耳。

  一个人痛苦的程度正是他所彻悟的深度。他因为不被人理解而痛苦,他因为礼乐已废道德沦丧而痛苦,他因为自己的坚守与艰难的矛盾而痛苦,在某个冰冷的梦深处,他是否会怀疑当初的抉择,他是否会怀疑自己的道,是否会自嘲无奈,是否会辞穷墨尽,会的,一定会的,只因为他是个平凡的人,而历史证明他终究不是个平凡的人,圣之所以为圣,圣人之所以能够配得上圣人的称号,是因为——坚守。

  当一个人历经磨难,几经沉沦,洗去铅华,孑然一身地回到命运的`起点,理想在他面前斑驳而落,田野茫茫,长夜无边,从头开始,从第一步开始,这就是圣人的抉择。也许,孔子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正是他颠沛流离,周游历国的时侯,磨难与苦厄不断冲击着他心中的君子之道,而圣人心中的火焰愈来愈旺盛,孔子的道分明已成为他生命的最有力的支柱,道,有的人为了拿起而有的人是为了放下。孔子毅然选择了拿起,尽管他的理想终点是放下,可是没有拿起又何谈放下?岁月的年轮伴随着圣人的步履磨平了命运的棱角,孔子的道,孔子对道道的践行从未停止,君子之道,天下大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切温暖的生命元素丝丝点点如星星之火温暖着历尽沧桑的心。道的践行是哀痛而又幸福的,起码能用自己留下的足迹来成为儒家之道的千年不变的载体。孔丘从道中领悟出的境界,从痛苦中领略到的境界,让儒学有了更为深刻的生命内容。当我们回首经典时,依稀能够看到一个高大清瘦的背影,在夕阳下的天涯,莞自哀伤,莞自离神,遍地洒落落魄。想象千年以前,一个圣人怀揣着那经天纬地的礼仪仁德游说历国,最后却在夕阳之下黯然心伤的情景;想象千年以前,一个老者在学生、亲人相继从世间离去而要独自一人面对正义与生死冷暖时,眼眶湿润了。

  天边的明月,依旧为他指引着回家的道路,而他从未回头,他的道,儒家的道永远是出发,永远是天下,永远是社稷,这是孔子的人格。用千年的时间积淀而成的道的方向与途径,他凭着心中的方向,越走越远,尽管年华已逝,双眼渐渐模糊,风吹拂着苍白的发梢,圣人的抉择,永远都是那么高大,又那么温暖与倔强,具礼乐仁义而天下大同,这是君子如幽兰般无声的坚守,这是对理想最无私的奉献与守护。儒学因为孔子的坚守永远充盈着命运责任的力量,永远都承载着济天下的最终使命,这是孔子的道。从《论语》中便可以窥见老者夕阳之下坚定的沉重的脚步,年迈的心没有因为老而迈向腐朽,正如他的精神,正如他的灵魂,经过岁月的洗礼与渗透,变得更加深厚与明亮,而这坚守道的精神力量已成为儒家精神的根基力量与基础人格。

  孔子高大的背影,夕阳西下,高山仰止……在他的心中,不知日月,不知天地…

【《孔子》观后感800字】相关文章:

1.《孔子》观后感

2.孔子观后感

3.孔子的观后感

4.电影孔子观后感

5.孔子电影观后感

6.电影(孔子)观后感

7.【精】《孔子》观后感

8.电影《孔子》观后感

9.电影孔子观后感范文